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时代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每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高
数学教学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一一讲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即“策略”。小学生具有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表现为: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对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体验、有些经验。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只要对号入座,不费脑力就可以迅速地进行解答,当然也就无所谓探索。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之中。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问题中。
例如,笔者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引入:小明家购新房,爸爸量出了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用上面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装修,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如果改用上面一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地板砖装修,又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通过问题的提出揭示课题。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设计问题的解决实例,在例1的设计中,适当修改,把例1改为计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如果量出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4平方米,用这样的地板砖装修,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动的情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为问题的解决搜集信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用心去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而且要去培养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习惯,比如细心观察的习惯。细心可以说是成绩优秀的前提。解题时,只有细心观察,知道了已经告诉什么,要求什么问题,才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主要把题型归纳为两类,分别是有图形的题型和没有图形的题型。
(一) 有图形的题型
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信息间又有什么联系。例如,一幅图片上有一些人和船只,大船和小船上分别坐满了人。这时我就会向学生抛出问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整理。
最后,学生经过观察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数学信息: 总的人数,每条大船和每条小船上分别坐的人数。
(二)没有图形的题型
首先让学生找到所给的条件以及要求什么问题。例如,养殖专业户李大伯家养了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还养了46 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首先我会问: 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经过观察找到这道题所给出的条件: 185 只公鸡和229只母鸡, 46 只鸭。要求的问题: 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细心观察是正确搜集信息的保证,搜集信息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脑分析的能力极其重要。如果学生思路正确,就知道从哪里着手解决;相反,解题思路不正确,不仅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很难正确解题。根据题型不同,我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从条件出发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同学们表演团体操,排成26 行,每行有20 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引导学生对排成26 行,每行有20 人这两个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求26 个20 人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二) 从问题入手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 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 46 只鸭,要求的问题是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这道题如果引导学生从条件入手来解决,好像有些无从入手,因为相关联的条件多,解决起来方向不明确。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去分析,也就是从问题入手来思考,就简单明了许多。要求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就用鸡的只数除以鸭的只数。从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而且鸭的只数又是直接告诉的,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三) 从问题和条件同时入手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希望小学有南北两座教学楼,南教学楼有3 层,每层有6 个班级,每个班级放两盆花,北教学楼一共放52 盆花,两座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这道题目,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一起着手解决相对简单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思考的能力,发现从某个角度行不通,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分析角度,不能单纯地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处理不同类型的题目才会得心应手。
四、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为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
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数学问题同样如此。如果找到了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只要足够细心,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如: 曙光小学有两幢教学楼,每幢有10 个班级,每班放6 盆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班级或者先求出每幢楼有多少盆花。找到了题目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综合素养的体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去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高
数学教学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一一讲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即“策略”。小学生具有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表现为: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对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体验、有些经验。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只要对号入座,不费脑力就可以迅速地进行解答,当然也就无所谓探索。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之中。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问题中。
例如,笔者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引入:小明家购新房,爸爸量出了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用上面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装修,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如果改用上面一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地板砖装修,又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通过问题的提出揭示课题。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设计问题的解决实例,在例1的设计中,适当修改,把例1改为计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如果量出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4平方米,用这样的地板砖装修,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动的情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为问题的解决搜集信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用心去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而且要去培养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习惯,比如细心观察的习惯。细心可以说是成绩优秀的前提。解题时,只有细心观察,知道了已经告诉什么,要求什么问题,才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主要把题型归纳为两类,分别是有图形的题型和没有图形的题型。
(一) 有图形的题型
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信息间又有什么联系。例如,一幅图片上有一些人和船只,大船和小船上分别坐满了人。这时我就会向学生抛出问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整理。
最后,学生经过观察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数学信息: 总的人数,每条大船和每条小船上分别坐的人数。
(二)没有图形的题型
首先让学生找到所给的条件以及要求什么问题。例如,养殖专业户李大伯家养了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还养了46 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首先我会问: 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经过观察找到这道题所给出的条件: 185 只公鸡和229只母鸡, 46 只鸭。要求的问题: 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细心观察是正确搜集信息的保证,搜集信息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脑分析的能力极其重要。如果学生思路正确,就知道从哪里着手解决;相反,解题思路不正确,不仅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很难正确解题。根据题型不同,我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从条件出发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同学们表演团体操,排成26 行,每行有20 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引导学生对排成26 行,每行有20 人这两个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求26 个20 人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二) 从问题入手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 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 46 只鸭,要求的问题是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这道题如果引导学生从条件入手来解决,好像有些无从入手,因为相关联的条件多,解决起来方向不明确。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去分析,也就是从问题入手来思考,就简单明了许多。要求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就用鸡的只数除以鸭的只数。从185 只公鸡和229 只母鸡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而且鸭的只数又是直接告诉的,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三) 从问题和条件同时入手好解决的题型
例如,希望小学有南北两座教学楼,南教学楼有3 层,每层有6 个班级,每个班级放两盆花,北教学楼一共放52 盆花,两座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这道题目,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一起着手解决相对简单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思考的能力,发现从某个角度行不通,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分析角度,不能单纯地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处理不同类型的题目才会得心应手。
四、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为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
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数学问题同样如此。如果找到了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只要足够细心,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如: 曙光小学有两幢教学楼,每幢有10 个班级,每班放6 盆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班级或者先求出每幢楼有多少盆花。找到了题目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综合素养的体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去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