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作为教学的活跃因素,教师必须拉近与文本的关系,认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两素养”“一特点”“四理念”“四条总体目标”“四全阶段目标”和各个学段的“五个具体目标”,认真落实“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深入发掘阅读文本的内涵,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生成过程,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怎样处理文本与学生的关系,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阅读规律。学生自己决定阅读哪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这样就避免了被动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
  第三,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关系,密切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度。教师要热情地为学生服务,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精细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情感的引导力,使课堂对话充满活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中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文本、吃透文本,同时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发表见解,表现自我。消除了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他们就会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如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和具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语意的思想情感;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当然,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和枯燥的语法分析,而应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重视课外积累,开阔阅读视野。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阅读文章,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而达到开阔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的目的。
  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阅读和讨论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主线,把爱心、微笑、激励传递给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和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岭镇金村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培养语感、训练默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扩大阅读面、读写结合等方面总结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发展思维
有人说,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只要“鼠标一点,江山即现”“按钮一按,一切皆棒”。的确,网络已经走近了每一个人,走进了每一个领域,给我们带来了高科技的便捷和喜悦,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教育领域,有的人为了追赶时髦,为了追求所谓的“档次”,不分青红皂白,一拥而上,大有“无多媒体不成好课”之势。因而,业内有些人士就有了疑虑:这样下去,多媒体教学会走进怎样的一个误区?    一、误区之一:视为鸡肋——左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国际教育新构想,强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并学会合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育要“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
职高课堂可谓“色彩纷呈”,有的学生任凭教师把课讲得天花乱坠,也能睡得四平八稳,或玩得旁若无人。面对这些身经百战的“斗士”,笔者认识到,教学方法及内容只有适合学生的发展、适应企业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多元化形态和学生现状,笔者整合了教材内容,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学期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构科学的时间观  许多新生不知如何规划职高
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梯度训练,才能使学生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  一、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描写,给学生以示范指导  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和记忆力强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他们摘抄所学过的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和段落,再归类比较,并汇集成册,学习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动作,栩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有无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对教学效果能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课 学习兴趣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笔者认为体育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强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放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
从教20年了,一直以来,我都误以为教育就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和领悟“真正的教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只是一天到晚孜孜不倦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工作。  很多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学习的希望,听不到老师的赞许,看不到老师肯定的表情,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哪一点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所以,教育就应该什么都让学生学一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目的就是让他们试一试、看一看自
我们今天提到教育,往往是对“高效”的顶礼膜拜,对“模式”的孜孜以求,对“现象”的大势吹捧,更多的是想随“旋风”扶摇直上。正因为这些“浮云”渐渐多了,教育原本的面貌和立场也就渐渐地模糊了,甚至被掩盖了。  有位教育局长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和工厂出来的乒乓球一样,每个都一模一样!”面对他的“大面积丰收”,强调“因材施教”的孔子恐怕要汗颜了,强调“多元智能”的加德纳也要面带
不少高三的考生都会问笔者同一个问题,他们在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时候,答案跟标准答案的意思差不多,但为什么得不到高分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答题时,喜欢与改卷老师“躲猫猫”,即回答问题时不够开门见山,总是拐弯抹角地组织答案,把能够得分的关键点隐藏起来。为了防止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笔者建议,要从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着手。  一、非选择题的构成  高考政治单科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辨析、论述三种题型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瓯塑;渔民画;美术素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