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运的,又是充实的。因为赶上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让我多了一份希冀、一份收获。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改善同伴关系,发展道德自律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