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评着三年级孩子们的起步作文总有一种乘坐过山车的感觉,忽上忽下、起起落落。感慨于那些看似无师自通却行云流水的文章;扼腕于那些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苍白表达。是什么让习作的层次有了如此的差距,又是什么阻碍着那些张合着的小嘴无法直抒胸臆。通过我的观察总结,发现导致三年级孩子起步作文表达难、措辞难、书写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我认为是没有养成良好观察习惯、以及没有由这种观察所积累起来的能代表自身特点的阅历、经验。这样写作起来那难度就如传说中的“无米之炊”,怎能祈求会有感情的迸发、会有思想火花的闪烁、会有合理文字的跃然纸上。这样的问题,我想,存在的时间可算是久远了,因为在课改开始以来就不断听到或是看到,不少的教师提笔书写关于重视学生观察力培养方面的长篇大论。但我在想,教者和受教育者不同,从教学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方法尝试也就大相径庭。面对我的那些不同“材质”的学生,什么样的培养方法最凑效,那只有亲身尝试后才能略知一二。在我这块“试验田”经营的过程中,我不断尝试着。
一、投其所好,体验观察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大家广为传颂的论文常用语,我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及。别说孩子,就大人而言也是喜欢自己爱好的、亲昵自己所推崇的。要让孩子们放下包袱克服为难情绪就要有这一“兴趣”来开路。训练观察能力,首先要训练孩子对观察的兴趣。兴趣一旦建立起来,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自我发展。可孩子们的兴趣在哪里呢?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里、在夏日冰凉雪糕的滋味里、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在纯洁真挚的友谊里……教师的留心观察、体会换做课堂中的循循善诱就能一语中的,两全其美。就拿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喜洋洋”动画形象作为培养观察力的载体,从五官的形状、头和身体的比例以及衣着的样式体验观察顺序的由上到下;再由表情动作、毛发形状等体会观察应从细节入手。当学生们的观察热情被点燃以后,或许在他再次观看动画片时就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看的表面,而是可以更深入的看。“看”的多了,自然需要表达时就更能得心应手。
二、布置有指向性的观察任务
学生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教师难免采取一些略带强制的任务方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有可能让“要我观察”变“我要观察”。这一学期我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集体竞赛项目,由于分组的不同,有一部分孩子在别人比赛时自己是在班级所在位列上休息的,为了抓住这一观察良机,我把孩子们根据参加项目的不同划分成四组,当其中一组去比赛时其余同学就在座位上仔细观察参加比赛的同学动作、神情,然后在运动会结束后完成一篇自己所观察项目中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场景作文。有了任务的落实到位,学生自然也就对比赛的相关信息积极的收集和整理了。另外,教师所布置的观察任务实际上还可以作用于学生家长,我们都知道教育专家们很推崇所谓“亲子教育”,如果能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名为《第一次包饺子》的习作,一看这篇文章就知道孩子没有真正去参与到整个包饺子的过程,对这件事可能只是跑马观花的瞥见一眼,所以文章条理不清、叙述无序。不过在文章里可以得知这个学生家里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包饺子,所以便和家长交流,希望她能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到整个包饺子的过程,观察体验,从新修改文章。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自然也就感受到了观察所带来的改变和乐趣。
三、学会串联记忆碎片
三年级的孩子大都年龄在10岁左右,如果说孩子们头脑里对事物的一点印象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孩子们经过的但凡有些兴趣的事,总有些关于这件事的“记忆碎片”存留在脑海里,教师在作文指导教学时就要引导孩子们进入自己的数据库中串联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我称之为“后观察”。在梳理事件过程时无形中也教会了同学们该运用什么样的观察手段对事情发展进行观察。例如:在教学习作《第一次______》时,不知是巧合还是孩子们私下沟通,有不少同学写到了第一次炒蛋炒饭,可是能真正讲述清楚的习作少之又少,于是正好利用这次契机,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就对炒蛋炒饭这一事件过程进行了一次“后观察”。师:在家里谁做的蛋炒饭最好吃?生:爸爸(妈妈)。师:那你看见过他们这一“绝招”的展示吗?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一下美味蛋炒饭是怎样做好的吧。师:要炒蛋炒饭材料有哪些?生:鸡蛋、米饭、油、盐、葱花……师:首先把鸡蛋?生:首先把鸡蛋去掉蛋壳。师:放进?生:碗里。师:还要把鸡蛋?生:搅碎。师:对了,要把鸡蛋黄和蛋清搅拌均匀。师:把搅拌均匀的鸡蛋放在一边备用。这时把炒锅?生:放在炉灶上,点火。师:倒上?生:食用油。师:等油热了后,放下?生:搅拌好的鸡蛋。师:只听见“呲~~”的一声响,鸡蛋遇见热油后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再翻炒几下,确定鸡蛋炒熟后,接着往锅里倒入?生:米饭。师:把米饭和鸡蛋?生:一起翻炒。师:经过两三分钟的翻炒,在蛋炒饭即将炒好前,放入少许?生:盐、葱花。师:就这样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就炒好了。虽然课堂上没有实物操作,但是面对这种大家十分熟悉的家常便饭,适当的言语引导,学生的“记忆碎片”一定会被唤醒并有机组合起来的。
四、利用美术课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除语文教学外我还担任本班美术课的教学工作,由于美术课的学科特点,因此又多了一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基于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限性,我选择运用儿童简笔画作为实施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起步教学。儿童简笔画就是运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符号,以简洁洗练的笔法和简略的状物造型来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一种绘画艺术。其形象夸张变形、简洁明快,平面化造型,特征突出、生动,装饰性强,色彩鲜明自由。作画的方式采取教师范画,学生跟画的教、学结合法,教师在每一步的范画步骤间隙都要适时加入对画面形象的分析,从形状、结构、线条等等作画细节的阐述中让学生分解对象、掌握对象的结构组成。通过儿童简笔画基本技法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概括能力)、表现力、创造力。
五、运用网络资源获得更多观察对象,锻炼观察能力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網络为自身更好的服务是每个社会人应该积极尝试的。在网络中有很多以锻炼观察能力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让参与游戏的学生们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提升观察能力,一举两得。例如:利用“图片比比对”游戏,提升观察力。在规定时间里找出两幅相似图片的不同之处,对成绩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例图:
通过以上办法的实施,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得到了激发,观察手段更加灵活,观察的对象也变得更为丰富。如果能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师生们会沉浸在观察的快乐中,乐此不疲。
一、投其所好,体验观察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大家广为传颂的论文常用语,我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及。别说孩子,就大人而言也是喜欢自己爱好的、亲昵自己所推崇的。要让孩子们放下包袱克服为难情绪就要有这一“兴趣”来开路。训练观察能力,首先要训练孩子对观察的兴趣。兴趣一旦建立起来,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自我发展。可孩子们的兴趣在哪里呢?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里、在夏日冰凉雪糕的滋味里、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在纯洁真挚的友谊里……教师的留心观察、体会换做课堂中的循循善诱就能一语中的,两全其美。就拿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喜洋洋”动画形象作为培养观察力的载体,从五官的形状、头和身体的比例以及衣着的样式体验观察顺序的由上到下;再由表情动作、毛发形状等体会观察应从细节入手。当学生们的观察热情被点燃以后,或许在他再次观看动画片时就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看的表面,而是可以更深入的看。“看”的多了,自然需要表达时就更能得心应手。
二、布置有指向性的观察任务
学生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教师难免采取一些略带强制的任务方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有可能让“要我观察”变“我要观察”。这一学期我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集体竞赛项目,由于分组的不同,有一部分孩子在别人比赛时自己是在班级所在位列上休息的,为了抓住这一观察良机,我把孩子们根据参加项目的不同划分成四组,当其中一组去比赛时其余同学就在座位上仔细观察参加比赛的同学动作、神情,然后在运动会结束后完成一篇自己所观察项目中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场景作文。有了任务的落实到位,学生自然也就对比赛的相关信息积极的收集和整理了。另外,教师所布置的观察任务实际上还可以作用于学生家长,我们都知道教育专家们很推崇所谓“亲子教育”,如果能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名为《第一次包饺子》的习作,一看这篇文章就知道孩子没有真正去参与到整个包饺子的过程,对这件事可能只是跑马观花的瞥见一眼,所以文章条理不清、叙述无序。不过在文章里可以得知这个学生家里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包饺子,所以便和家长交流,希望她能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到整个包饺子的过程,观察体验,从新修改文章。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自然也就感受到了观察所带来的改变和乐趣。
三、学会串联记忆碎片
三年级的孩子大都年龄在10岁左右,如果说孩子们头脑里对事物的一点印象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孩子们经过的但凡有些兴趣的事,总有些关于这件事的“记忆碎片”存留在脑海里,教师在作文指导教学时就要引导孩子们进入自己的数据库中串联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我称之为“后观察”。在梳理事件过程时无形中也教会了同学们该运用什么样的观察手段对事情发展进行观察。例如:在教学习作《第一次______》时,不知是巧合还是孩子们私下沟通,有不少同学写到了第一次炒蛋炒饭,可是能真正讲述清楚的习作少之又少,于是正好利用这次契机,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就对炒蛋炒饭这一事件过程进行了一次“后观察”。师:在家里谁做的蛋炒饭最好吃?生:爸爸(妈妈)。师:那你看见过他们这一“绝招”的展示吗?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一下美味蛋炒饭是怎样做好的吧。师:要炒蛋炒饭材料有哪些?生:鸡蛋、米饭、油、盐、葱花……师:首先把鸡蛋?生:首先把鸡蛋去掉蛋壳。师:放进?生:碗里。师:还要把鸡蛋?生:搅碎。师:对了,要把鸡蛋黄和蛋清搅拌均匀。师:把搅拌均匀的鸡蛋放在一边备用。这时把炒锅?生:放在炉灶上,点火。师:倒上?生:食用油。师:等油热了后,放下?生:搅拌好的鸡蛋。师:只听见“呲~~”的一声响,鸡蛋遇见热油后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再翻炒几下,确定鸡蛋炒熟后,接着往锅里倒入?生:米饭。师:把米饭和鸡蛋?生:一起翻炒。师:经过两三分钟的翻炒,在蛋炒饭即将炒好前,放入少许?生:盐、葱花。师:就这样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就炒好了。虽然课堂上没有实物操作,但是面对这种大家十分熟悉的家常便饭,适当的言语引导,学生的“记忆碎片”一定会被唤醒并有机组合起来的。
四、利用美术课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除语文教学外我还担任本班美术课的教学工作,由于美术课的学科特点,因此又多了一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基于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限性,我选择运用儿童简笔画作为实施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起步教学。儿童简笔画就是运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符号,以简洁洗练的笔法和简略的状物造型来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一种绘画艺术。其形象夸张变形、简洁明快,平面化造型,特征突出、生动,装饰性强,色彩鲜明自由。作画的方式采取教师范画,学生跟画的教、学结合法,教师在每一步的范画步骤间隙都要适时加入对画面形象的分析,从形状、结构、线条等等作画细节的阐述中让学生分解对象、掌握对象的结构组成。通过儿童简笔画基本技法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概括能力)、表现力、创造力。
五、运用网络资源获得更多观察对象,锻炼观察能力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網络为自身更好的服务是每个社会人应该积极尝试的。在网络中有很多以锻炼观察能力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让参与游戏的学生们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提升观察能力,一举两得。例如:利用“图片比比对”游戏,提升观察力。在规定时间里找出两幅相似图片的不同之处,对成绩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例图:
通过以上办法的实施,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得到了激发,观察手段更加灵活,观察的对象也变得更为丰富。如果能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师生们会沉浸在观察的快乐中,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