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在逐渐淘汰仅拥有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更加青睐于高水平的未来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双创精神的人才。这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需要各个高校在教育思路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更新,积极进行双创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融入社会和实践体验的机会,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而与社会的其他力量相互联合,共同构建全新的就业模式。本文简单概述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中双创人才培养的缺陷,同时就如何发展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技能提供了几点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模式;人才培养;现状;策略
在当前的时代大环境中,社会对于高校教育有了全新的要求,而高校也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才可以展现出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可以彰显出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基于这一点,高等教育需要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思路和途径,让现代化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创新创业人才
社会的整体理念与认知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对于人才的定义也不例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在经济飞跃性发展的当下,社会需要人才具有更多的首创和冒险的精神,而且与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以支持自己的创新精神,同时在社交和管理层面也具有全面的应对能力,这是不仅是时势造人才,展现出社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也可以是人才造时势,时代的发展为真正的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与机会。
从实际层面而言,双创型人才需要具备下述的特质。一是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要努力的方向,并且始终拥有坚定的意志力。二是在理念认知层面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顺应时代的大環境,并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展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实践应用能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之中。三是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将创新创业精神逐渐融入自己的人格特质之中,并且乐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扩展自身的创新水平。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虽然时代为人才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遇,但是由于高校教育中的各种不足,以及学生自己的认知和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后期的创业和就业。从学校教育层面而言,主要的不是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等教育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起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与学生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息息相关。而构建创业的实训基地,输送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就是发展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部分学校由于认知和能力不足,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得并不到位,甚至很多的合作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自然无从谈起。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仍旧有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但是往往会由于教育理念过于陈旧,而无法发挥将双创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纵使有千般潜能,也不会被开发出来。比如,部分高等教育过于关注理论知识,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式方面,都展现出陈旧的教育意识和思路。正是由于教育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所以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合作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三)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项目,需要融入高等教育的各个维度,在持续的摸索和实践中,才可以走出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构建科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人才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落实在教育实践中。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即实际方案无法符合高等教育情况,与各个专业之问的契合度不足,所以方案文件也就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指导价值。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育的理念
当前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双创型人才,这样才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就业模式,同时展现出人才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感。而高等教育想要获得真正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输送高品质的人才,就需要先从教育理念层面进行更新,这样是教育模式转变的第一步。一是要深刻认知到当前的社会局势,而且看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看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相信学生是社会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始终从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立场出发,落实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二是在教育目标方面的更新,既要看到教育的宏观价值,也要从更细微的层面把握教育价值,比如当前的时代需要双创型人才,那么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以此为目标,而且将其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育事项上,比如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的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二)创建积极的校同文化
从某种程度而言,校同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学本身,所以在双创教育的模式中,高校需要将其与校同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受创新创业精神的洗礼,给予学生更多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力量,同时也逐渐改善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看清当前社会的现实,树立创新创业的态度,并且以此为动力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比如,高校可以邀请行业的创新型人才来校开展讲座,或者邀请一些从本校毕业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创新创业事迹往往对学生有极大的鼓舞效果,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清醒地认知到创新创业是建立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而非仅有满腔热情就可以实现目标,进而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磨炼自己。同时,需要针对各专业的情况,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配备真正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就业资讯,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
(三)改善教学的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的创新能力被书本和课堂所限制,认为教学就是指课堂的几十分钟,以及复杂难懂的书本知识,但是在双创教育的背景中,师生都需要将教学提升到一个更加宽泛的高度,从宏观和整体的层面来把握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不应该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可以扩展到学生生活中去,扩展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基于这一点,学校需要根据各专业的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检验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另外,对于校同教育而言,教师需要将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并且从现实中提取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就实际问题和项目进行探讨与分析,也就是说以实际案例和项目为导向进行教学,并且师生都需要科学地定位自己,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合作和研究,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一些成就,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帮助学生发展技能的同时,形成双创型的人格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而言,需要的就是双创型人才,所以高校必须担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将双创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更新教育理念和思路,也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积极的校同文化等,逐渐培育学生的双创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昌.用创新创业带动新就业——谈谈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J].浙江经济,2015(4):9-11.
[2]高攀.以创业带就业视角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J].纳税,2017( 35):138.
[3]何玲,王西平,弋顺超.依托实验中心和基地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74-276.
[4]周仲海,朱昌平,陈秉岩,等.“双创”背景下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v.35;No.263(7):23-26.
作者简介:
匡晓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模式;人才培养;现状;策略
在当前的时代大环境中,社会对于高校教育有了全新的要求,而高校也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才可以展现出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可以彰显出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基于这一点,高等教育需要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思路和途径,让现代化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创新创业人才
社会的整体理念与认知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对于人才的定义也不例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在经济飞跃性发展的当下,社会需要人才具有更多的首创和冒险的精神,而且与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以支持自己的创新精神,同时在社交和管理层面也具有全面的应对能力,这是不仅是时势造人才,展现出社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也可以是人才造时势,时代的发展为真正的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与机会。
从实际层面而言,双创型人才需要具备下述的特质。一是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要努力的方向,并且始终拥有坚定的意志力。二是在理念认知层面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顺应时代的大環境,并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展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实践应用能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之中。三是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将创新创业精神逐渐融入自己的人格特质之中,并且乐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扩展自身的创新水平。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虽然时代为人才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遇,但是由于高校教育中的各种不足,以及学生自己的认知和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后期的创业和就业。从学校教育层面而言,主要的不是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等教育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起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与学生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息息相关。而构建创业的实训基地,输送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就是发展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部分学校由于认知和能力不足,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得并不到位,甚至很多的合作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自然无从谈起。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仍旧有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但是往往会由于教育理念过于陈旧,而无法发挥将双创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纵使有千般潜能,也不会被开发出来。比如,部分高等教育过于关注理论知识,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式方面,都展现出陈旧的教育意识和思路。正是由于教育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所以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合作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三)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项目,需要融入高等教育的各个维度,在持续的摸索和实践中,才可以走出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构建科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人才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落实在教育实践中。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即实际方案无法符合高等教育情况,与各个专业之问的契合度不足,所以方案文件也就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指导价值。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育的理念
当前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双创型人才,这样才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就业模式,同时展现出人才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感。而高等教育想要获得真正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输送高品质的人才,就需要先从教育理念层面进行更新,这样是教育模式转变的第一步。一是要深刻认知到当前的社会局势,而且看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看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相信学生是社会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始终从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立场出发,落实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二是在教育目标方面的更新,既要看到教育的宏观价值,也要从更细微的层面把握教育价值,比如当前的时代需要双创型人才,那么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以此为目标,而且将其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育事项上,比如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的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二)创建积极的校同文化
从某种程度而言,校同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学本身,所以在双创教育的模式中,高校需要将其与校同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受创新创业精神的洗礼,给予学生更多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力量,同时也逐渐改善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看清当前社会的现实,树立创新创业的态度,并且以此为动力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比如,高校可以邀请行业的创新型人才来校开展讲座,或者邀请一些从本校毕业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创新创业事迹往往对学生有极大的鼓舞效果,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清醒地认知到创新创业是建立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而非仅有满腔热情就可以实现目标,进而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磨炼自己。同时,需要针对各专业的情况,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配备真正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就业资讯,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
(三)改善教学的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的创新能力被书本和课堂所限制,认为教学就是指课堂的几十分钟,以及复杂难懂的书本知识,但是在双创教育的背景中,师生都需要将教学提升到一个更加宽泛的高度,从宏观和整体的层面来把握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不应该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可以扩展到学生生活中去,扩展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基于这一点,学校需要根据各专业的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检验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另外,对于校同教育而言,教师需要将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并且从现实中提取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就实际问题和项目进行探讨与分析,也就是说以实际案例和项目为导向进行教学,并且师生都需要科学地定位自己,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合作和研究,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一些成就,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帮助学生发展技能的同时,形成双创型的人格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而言,需要的就是双创型人才,所以高校必须担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将双创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更新教育理念和思路,也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积极的校同文化等,逐渐培育学生的双创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昌.用创新创业带动新就业——谈谈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J].浙江经济,2015(4):9-11.
[2]高攀.以创业带就业视角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J].纳税,2017( 35):138.
[3]何玲,王西平,弋顺超.依托实验中心和基地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74-276.
[4]周仲海,朱昌平,陈秉岩,等.“双创”背景下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v.35;No.263(7):23-26.
作者简介:
匡晓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