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学校德育面对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必须构建小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理论悟性和实践建设为核心的新模式,从思想上重视,理论上提高,行为上改观,实践中检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使学生能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是人对一定的社会规范准则的认识、体验,以及依据这些准则所表现的行为。道德范畴包含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对行为准则的认识,如判断什么是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道德情感:是伴随以上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如尊敬善良的好人,憎恨丑恶现象等。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如认识到帮助别人是好事,于是在实际生活中便主动去帮助别人。
一、 运用道德的认识进行判断
1、学生和成人一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空间之中,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需要运用自己的道德认识进行判断,从而作出行为决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比较“懂道理”,其行为也较符合社会准则,易于被人接受。可也有的孩子却总是“不讲理”,常常“乱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孩子道德认识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如果家长平时能对孩子经常地“晓之以理”,那么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力,会使他们懂得一定的道理都是大有好处的。
2、学生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还往往根据家长或是老师将如何作出的反应。如有学生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负我,就应该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骂我。”所以,孩子的道德判断倾向于依赖权威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权威的结果的恐惧和避免惩罚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权威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服从。可见,在孩子眼里,成人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道德发展的楷模,其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二、孩子在道德判断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决定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中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也就显示了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增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呢?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民主气氛: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幼儿,其父母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这些父母都比较注意提高家庭生活的民主气氛,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一个民主的家庭应当让孩子有较多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的机会,父母应在必要时,能用较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换意见,讨论已作出的决定,并与孩子一起评估将会造成的后果,孩子会更加愿意与家长沟通。
(二)约束孩子的技巧:道德判断水平与各种约束的技巧之间存在某种可能的关系。
研究发现,强制手段与孩子的低水平道德判断相联系,而说理方法则与高水平相关。至于情感取消方法,其效果比较含糊。所以教师或家长都采取说理的方法,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什么事情该做,怎样做才正确。同时我在班里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让孩子改正错误。促使道德体验的深化。
(三)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在教室中的行为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每天要面临许多实际问题,面临老师、同伴的要求和纪律的约束。能否正确理解和判断别人的想法、情感、要求和企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有效地遵守课堂秩序,能否与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所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為的思想、情感基础。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能有效地减少班级中的行为问题。
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或木偶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某个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木偶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这孩子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与孩子的实际生活有关,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时,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所要讨论的问题或难题,如“5只皮球,可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说清楚为什么要做出某种判断的理由,还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孩子们对各种想法作出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以小组讨论为课堂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体验同伴间积极交往所引起的满意和快乐的感受,培养师生间相互喜爱的情感气氛,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道德行为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随时鼓励,给予强化,并有意识地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采取这样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河北省容城县东张庄小学)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是人对一定的社会规范准则的认识、体验,以及依据这些准则所表现的行为。道德范畴包含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对行为准则的认识,如判断什么是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道德情感:是伴随以上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如尊敬善良的好人,憎恨丑恶现象等。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如认识到帮助别人是好事,于是在实际生活中便主动去帮助别人。
一、 运用道德的认识进行判断
1、学生和成人一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空间之中,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需要运用自己的道德认识进行判断,从而作出行为决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比较“懂道理”,其行为也较符合社会准则,易于被人接受。可也有的孩子却总是“不讲理”,常常“乱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孩子道德认识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如果家长平时能对孩子经常地“晓之以理”,那么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力,会使他们懂得一定的道理都是大有好处的。
2、学生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还往往根据家长或是老师将如何作出的反应。如有学生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负我,就应该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骂我。”所以,孩子的道德判断倾向于依赖权威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权威的结果的恐惧和避免惩罚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权威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服从。可见,在孩子眼里,成人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道德发展的楷模,其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二、孩子在道德判断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决定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中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也就显示了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增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呢?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民主气氛: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幼儿,其父母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这些父母都比较注意提高家庭生活的民主气氛,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一个民主的家庭应当让孩子有较多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的机会,父母应在必要时,能用较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换意见,讨论已作出的决定,并与孩子一起评估将会造成的后果,孩子会更加愿意与家长沟通。
(二)约束孩子的技巧:道德判断水平与各种约束的技巧之间存在某种可能的关系。
研究发现,强制手段与孩子的低水平道德判断相联系,而说理方法则与高水平相关。至于情感取消方法,其效果比较含糊。所以教师或家长都采取说理的方法,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什么事情该做,怎样做才正确。同时我在班里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让孩子改正错误。促使道德体验的深化。
(三)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在教室中的行为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每天要面临许多实际问题,面临老师、同伴的要求和纪律的约束。能否正确理解和判断别人的想法、情感、要求和企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有效地遵守课堂秩序,能否与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所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為的思想、情感基础。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能有效地减少班级中的行为问题。
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或木偶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某个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木偶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这孩子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与孩子的实际生活有关,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时,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所要讨论的问题或难题,如“5只皮球,可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说清楚为什么要做出某种判断的理由,还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孩子们对各种想法作出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以小组讨论为课堂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体验同伴间积极交往所引起的满意和快乐的感受,培养师生间相互喜爱的情感气氛,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道德行为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随时鼓励,给予强化,并有意识地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采取这样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河北省容城县东张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