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放下”导写导练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事。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为了很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读后,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首先给我们罗列了三种需要放下的束缚,从有形的包袱到无形的包袱,都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需要舍弃的。唯有舍弃这些包袱给我们的束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才能更加轻松。接着,材料又给我们阐述了放下的三个意义:第一,放下是一种气度和智慧,因为放下有时可以让自己解脱,抑或让别人收获,甚至两者兼得,自然是一种气度和智慧。比如当自己放下架子的时候,别人的尊严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自己也会收获尊重,于人于己皆有利。第二,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因为放下与自己不合适或不能做的,让自己暂且休息、调整,今后才会更好地拿起。比如放下眼前的名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收获真正实至名归的未来,而不是徒有虚名。第三,放下是为了更多地拥有。当我们放下的也是别人最需要的,这时,你收获的可能会更多。比如,人格的成长,终生的情谊乃至别人的感恩,等等。
  结合放下什么与放下后的收获和意义,我们大致可以有以下立意供参考:1.放下名利,人生会更加洒脱;2.舍弃架子,得到尊重;3.舍得放下,方能拿起;4.放下眼前,收获明天;5.舍得予人,精彩人生。
  总之,放下什么,在写作中概念要具体;收获什么,立意要清晰。把放下的概念与意义结合在标题中,这样才更能紧扣论点,集中论证,便于驾驭行文。
  【学生佳作一】
  轻装上阵,赴人生之旅
  安徽省太和中学 周骏驰
  人生是一场旅行。古人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无数理由让我们为之奔忙,然世人步履匆匆,未曾思考过自己的行囊中有几物当持,几物当放。有人背负的太多,难免举步维艰,以致错过了身旁风景。在我看来,放下包袱,轻装上路,方能不负韶光。(把人生比作旅途,生动形象地提出论点:放下包袱,人生的旅途才轻便。)
  放下包袱,是为人生的旅程找准方向。生活中,我们常被各种各样的事物吸引,于是我们把一个个看似“有趣”的事物带在身上。久而久之,它们一点点挤占了我们的生命空间,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包袱。而放下其中的一些,正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命选定目的地。苏洵幼时天资聪颖,却没能专心治学,青年时的他自恃才高,每日与友人们欢饮畅谈。也许这时候他是快乐的,宴酣时指点江山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史载:“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年岁渐长,他选择放下年轻时饮酒作乐的欢娱。二十年后,他携二子进京,出《衡论》《几策》,人相传抄,名满京城。放下,成就了他更有质感的人生。(以苏洵为例,说明只有放下虚浮的欢娱才能找准人生的方向。)
  在某种意义上,放下是另一种拿起。弗罗斯特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诗人面对两条神秘幽静的小路,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放下世俗的随波逐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走向诗和远方。放下各种各样的诱惑,就是沿着那条与自己心灵契合的道路远行;放下争名逐利,便选择了守望内心的安宁;放下消极和颓废,便注定用微笑面对人生。(引用诗句,点明“放下”才能走出别样的人生之路。)
  我们总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事物,然而那些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所以,放下并不等于消极无为,而是选择用一种更积极的姿态面对人生。经过仔细思考和权衡之后的放下,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有人坚持自己的热爱,放下与自己不合适的事物,方才找到未来的坐标。人生之旅的顺畅,源自我们敢于做“減法”,打“深井”。(辩证分析,指出“放下”并不等于消极无为,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进取。)
  学生时代的我们,放下手机和过分的娱乐,才能在每天的充实自我中砥砺前行;作为创业者,放下走马观花般的尝试,才有机会取得成功;作为一名官员,放下不符合实际的开发与建设,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不愿蜻蜓点水般地浅尝辄止,拒绝心猿意马的生活态度,才能在人生路上收获不一样的瑰丽与雄奇。(联系现实,从个人到社会,点出“放下”的意义。)
  趁风华正茂,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走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只愿我们遍观人生风景,归来仍是少年。(结尾再次申明观点。)
  【评点】
  本文语言清新,紧紧围绕人生旅途,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旅途中应该放下哪些累赘。旁征博引,巧妙穿插,使引用的文字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学生佳作二】
  跳出名利场,烟雨任平生
  安徽省太和中学 游浩宇
  古龙曾说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是名利教,我不敢苟同。或许,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追名逐利可以带给我们衣食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虚荣,但超脱世俗、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洒脱更让人感动。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名逐利时,淡泊的心境才会弥足珍贵。当更多的人抛弃拜金的名利教时,人们才会享受更加率性的人生。(开篇提出名利教,设立批驳的靶子,从反面提出观点:放下名利,才有美好人生。)
  “向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正如常年养鹰的人举动和容貌与鹰酷似,而常年杀鱼的人已无法闻到自己身上的鱼腥味。身在名利场,常年处在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环境中,个人的心境和行为已不由自己。多少人暗藏城府,用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打压一个又一个人,只为到达名利金字塔的顶端。更有甚者,没有梯子也要创造梯子向上爬,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也只落得个“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的下场。(分析醉心名利的危害,语言生动,类比恰当。)
  因此,我们不妨放下功名利禄,使自己的脚步更加轻盈;远离是非之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洒脱。庄子拒绝楚王的征召,他追求的是“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华盛顿辞去总统显位,他找寻的是乡间的悠然和自得;卢永根慷慨捐出自己的毕生积蓄,他梦想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绝不是在官场上浮沉,而是拥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勇气。切莫等到“是非成败转头空”,才发出“浮名浮利,一切虚空”的感叹。(以庄子、华盛顿、卢永根为例,与前面信奉名利教的人对比,论据典型,涵盖古今中外。)
  现在,仍有不少人呼喊着“出名要趁早”,喜欢急功近利,拼命想要挤进名利场。其实,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事例屡见不鲜。当别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我们更要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淡然。作为学生,能否看淡成绩的高低,专心向学?身在职场,能否放下升职的诱惑,兢兢业业?治理一方,能否抵挡投机者的糖衣炮弹,一心为人民谋福祉?若每个人都可以在率性与洒脱中升华自己,社会何尝不能更加健康与和谐?(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点出社会上各种人应如何放下生活中的羁绊,有现实意义。)
  当你看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 ,是否也会放慢逐利的脚步;当你看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是否也会挣脱虚名的枷锁;当你读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是否也会感叹名利的虚无。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何求功名利禄?愿你九万里悟道,只为诗酒田园。(以排比作结,文辞华美,卒章显志。)
  【评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者一反传统看法,独出机杼:跳出名利场,烟雨任平生。观点鲜明,见解深刻。文中摆事实、讲道理,情理兼具,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此外,作者语言功力不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多处用典,或明或暗,含蓄隽永,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其他文献
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诗词高手。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发现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鲜的诗句,且有一种提笔挥毫的冲动攫住了我,冲口便是“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方一出门,我的灵感便如海浪一般涌现出了。萧瑟秋风摇落槐树叶,我按捺不住,文不加点地作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夜游宫》:   落木绵绵乍起,任舒卷,长歌一曲。曲尽淹留问摇蕙,借秋风,凤求凰,随我寄?   欸乃江南雾雨,桂棹里
期刊
二战结束后,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参加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开庭之前,各国法官因为座次问题而激烈地争论了起来。   当时,国际总庭长韦伯法官的正中席位不容置疑,他右手边排位第一的美国法官也成定论,唯独左边“第一把交椅”应该属于哪国法官,大家各执一词。虽然当时中国的国力并不强,但梅汝璈依然不卑不亢地说:“座次安排应按日本投降时的签字顺序来排列,中国受日本侵害最重,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
期刊
过去几年,“大数据”“互联网+”来了又去,火了又灭。如今,营销专家们又盯上了“工匠精神”。在百度搜索栏输入“工匠”,立马弹出“工匠精神”,搜索结果高达千万条。一条条看下去,你肯定被感染得心跳加速,热情高涨,恨不能立马亲身体验一下工匠精神。   可是,当“祖传贴膜”“微商面膜”都以“工匠精神”来自我标榜时;当无名小作坊,从偏执压榨人力手工,到生产“三无”产品的地步时;当“工匠精神”俨然变成了营销术语
期刊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的散文。文章开头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而后从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论证,旁征博引,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形象清新,脍炙人口,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之学究气。开头连用“青,取之于
期刊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  百姓的称谓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在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句中的“黎元”
期刊
秋夜思南郑军中  陆 游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赏析】   陆游81岁时念及壮年从军南郑时的生活,寫作此诗,表达其期望北伐的心情与无法报国的忧愤。诗以《秋夜思南郑军中》为题,其中的“思”字不仅是联系“秋夜”同“南郑军中”的纽带,而且是贯彻全诗的灵魂。因而只要抓住这个“思”字
期刊
【赏析】   宋哲宗绍圣初年,因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黄庭坚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这首《定风波》词作于词人贬谪黔州期间,写出他在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州中秋日多雨的气候特点,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进而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黔州中秋来多雨,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词人不是直接写自己的苦雨情状,而是化抽
期刊
眼下的中国,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的现象并不罕见。要是批评多了,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现在还不富嘛!”  管仲的名言竟成了不讲文明的挡箭牌。事实上,有很多例子证明,不一定“仓廪实”,人们就可以“知礼节”。比如,二战后德国一片废墟,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1945年冬天十分寒冷,又没有暖气。于是,大家上山砍柴用来烧火取暖做饭。有人提议保护小树并做上记号,不要砍。结果,虽然没有人监
期刊
媒体报道,2018年12月4日晚,浙江杭州下沙觀澜时代云邸小区,一对年轻夫妻开车回家,车停好后,怀孕7个月的妻子小任下车刚走一步,就落入一口窨井,其老公马上跳下去,也没能把她救上来。当消防队员赶到,从井中救出小任,她与腹中胎儿已经双双身亡。对于事故责任,小区业主曾吐槽窨井盖破了物业却不作为;井盖生产厂家则表示,这里该装窨井盖而不是草坪井,是典型的施工安装错误。   夫妻俩已回到了自家小区,却没想到
期刊
一则号称“小龙虾致命”“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蒙在鼓里”的消息又火了,再指吃小龙虾得“哈夫病”,用的是8年前的南京“龙虾门”案例。  在搜索引擎检索“小龙虾+哈夫病”,你会发现,类似的谣言帖和辟谣帖已经翻滚了好几轮。最近这篇火起来的“原创”,也不过是拼拼凑凑、拾人牙慧的故弄玄虚之举。早在2016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就曾发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的流言,指出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