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行走江湖,到各地的书城、书店、大学签售,在分享会上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
“你是怎么写作的?”
“我也很想写啊!”读者朋友们普遍的疑惑是:平日里很想写点东西,脑子转得飞快,肚子里淤积的话都要涌到嘴巴啦,可一旦拿起笔来,又觉得毫无头绪,半天憋不出一行字来。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的回答显得温吞而老套:“不如试一试从身边有真情实感的小事写起呀。”
诗人黄公度先生有句名言叫“我手写我心”。没错,下笔千言,无非脑中所思,心中所感,从身边有最真情实感的小事入手,方便直接,立竿见影。就像你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好肥皂,便想着要怎样把它雕刻成一枚好图章生命中总有那些瞬间,你会被某些细微的东西击中,像雨点打在花瓣上的震颤似的,你的心动了一下。或许它搅动了情感的汪洋,或许只是平静湖面上的一串气泡,然而那震颤是清晰而又微妙的,从心房到手指尖顺流而下。作家李娟说,最好的写作状态是:笔一碰触到纸,纸便湿了。这种感觉真是让人迷醉。
所以,妈妈包了顿可口的肉饺子,你和小明一起翻墙出去打游戏,以及隔壁班女生在操场上明媚得如飞机云一般的微笑,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一样能把光阴的故事讲得如诗如画。这样真切不虚的感情便是扎实落墨的基础。有时候,我真替那些眼高手低、空有雄心的写作者捏一把汗,一上来就想着搞几十万字,上下五千年的鸿篇巨制,实在是危险的选择。写作这个事,很像爬树,一下子蹿得太高,容易露出屁股来。
接下来,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作家们,是如何开启他们人生的写作历程的。
村上春树:那一年,文艺小青年村上君去野外看棒球比赛,当养乐多燕子队洋将大卫·希尔顿击出一记二垒安打时,仰望天空的村上君,忽然感觉心脏像被滑行的棒球击中了一般,一个奇妙的想法冒了出来:“对啦,写篇小说试试吧。”那时候他一边经营酒吧,一边在熄灯后的深夜坚持写作。他的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完全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看上去波澜不惊的情节,却让人察觉到作者细腻而支离的情感涓流,这篇小说也让他一出手就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
简·奥斯汀:简·奥斯汀在13岁时就表现出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常常模仿一些流行的滑稽小说进行写作。20岁时,奥斯汀情窦初开,她迷恋上聪敏却贫穷的律师勒弗罗伊,却终因家族门第的关系错失了这场纯情的际遇。带着深沉的失意和不甘,奥斯汀忘情地开启了她生命中的文学处女作。十几年后,这部原名为《最初的印象》的小说经过数次修改,最终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出版上市。奥斯汀也因为这部作品享誉世界,成为文艺女青年们的祖师奶奶。
欧·亨利:如果说村上春樹和奥斯汀能够成为作家,像是被命运之神筛选出的幸运儿。那么欧·亨利写作之路,无疑是被逼无奈的歪打正着。34岁时,欧·亨利因盗用公款获刑5年。服刑期间,为了在狱中给女儿挣奶粉钱,他开始认真撰写并发表短篇小说。欧·亨利出身贫寒,曾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多变的职业经历为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粗线条的西部生活激发了他的幽默细胞。那些日常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在他的妙笔下变得趣味盎然又出人意料。3年后,欧·亨利因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由于发表了上百篇精彩的短篇小说,纽约报社的记者们已经排着队去采访他了。
理查德·耶茨: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25岁的耶茨在军队中染上肺炎后退役,他得到一笔抚恤金,终日坐在租来的房间里,除了写作他什么也不干。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咳嗽,不停地书写,一篇接一篇,但都很失败。《纽约客》拒绝了他的每一篇投稿,直到一年后终于有一家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耶茨的小说,入眼的都是生活中精微细碎的小事,他的代表作《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都像是暗藏在生活里的一把小刀子,在阅读中不断地、无声地刻画着我们的灵魂。《泰晤士报》评价他: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当我们要写作时,我们该写些什么呢?伟大如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学巨擘,最初的写作却也始于故乡,始于阿Q。从身边有真情实感的小事写起,会让我们最初的写作变得更直接、更真实,也更接地气。不要好高骛远地认为“虚构”才是第一流的创作才华,却忽略了你身边真实的情感砖瓦。美国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说:“好故事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就像从你眼前划过的闪电或在耳边飞舞的蝴蝶一样,你要敏捷地抓住它。”
2016年,我主持了知名作家阿乙的一场文学分享会,在会上我问他:
“作为一名成熟的作家,你现在最想写的是什么呢?”
“我想重新写一写曾经让自己感动过的小事,因为那是最好的素材。”阿乙说。
从身边的感动写起,在笔力通透后,回归人生的初心萌动。写作是世事洞明的浑然觉度,也是人情练达的返璞归真。
“你是怎么写作的?”
“我也很想写啊!”读者朋友们普遍的疑惑是:平日里很想写点东西,脑子转得飞快,肚子里淤积的话都要涌到嘴巴啦,可一旦拿起笔来,又觉得毫无头绪,半天憋不出一行字来。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的回答显得温吞而老套:“不如试一试从身边有真情实感的小事写起呀。”
诗人黄公度先生有句名言叫“我手写我心”。没错,下笔千言,无非脑中所思,心中所感,从身边有最真情实感的小事入手,方便直接,立竿见影。就像你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好肥皂,便想着要怎样把它雕刻成一枚好图章生命中总有那些瞬间,你会被某些细微的东西击中,像雨点打在花瓣上的震颤似的,你的心动了一下。或许它搅动了情感的汪洋,或许只是平静湖面上的一串气泡,然而那震颤是清晰而又微妙的,从心房到手指尖顺流而下。作家李娟说,最好的写作状态是:笔一碰触到纸,纸便湿了。这种感觉真是让人迷醉。
所以,妈妈包了顿可口的肉饺子,你和小明一起翻墙出去打游戏,以及隔壁班女生在操场上明媚得如飞机云一般的微笑,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一样能把光阴的故事讲得如诗如画。这样真切不虚的感情便是扎实落墨的基础。有时候,我真替那些眼高手低、空有雄心的写作者捏一把汗,一上来就想着搞几十万字,上下五千年的鸿篇巨制,实在是危险的选择。写作这个事,很像爬树,一下子蹿得太高,容易露出屁股来。
接下来,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作家们,是如何开启他们人生的写作历程的。
村上春树:那一年,文艺小青年村上君去野外看棒球比赛,当养乐多燕子队洋将大卫·希尔顿击出一记二垒安打时,仰望天空的村上君,忽然感觉心脏像被滑行的棒球击中了一般,一个奇妙的想法冒了出来:“对啦,写篇小说试试吧。”那时候他一边经营酒吧,一边在熄灯后的深夜坚持写作。他的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完全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看上去波澜不惊的情节,却让人察觉到作者细腻而支离的情感涓流,这篇小说也让他一出手就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
简·奥斯汀:简·奥斯汀在13岁时就表现出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常常模仿一些流行的滑稽小说进行写作。20岁时,奥斯汀情窦初开,她迷恋上聪敏却贫穷的律师勒弗罗伊,却终因家族门第的关系错失了这场纯情的际遇。带着深沉的失意和不甘,奥斯汀忘情地开启了她生命中的文学处女作。十几年后,这部原名为《最初的印象》的小说经过数次修改,最终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出版上市。奥斯汀也因为这部作品享誉世界,成为文艺女青年们的祖师奶奶。
欧·亨利:如果说村上春樹和奥斯汀能够成为作家,像是被命运之神筛选出的幸运儿。那么欧·亨利写作之路,无疑是被逼无奈的歪打正着。34岁时,欧·亨利因盗用公款获刑5年。服刑期间,为了在狱中给女儿挣奶粉钱,他开始认真撰写并发表短篇小说。欧·亨利出身贫寒,曾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多变的职业经历为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粗线条的西部生活激发了他的幽默细胞。那些日常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在他的妙笔下变得趣味盎然又出人意料。3年后,欧·亨利因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由于发表了上百篇精彩的短篇小说,纽约报社的记者们已经排着队去采访他了。
理查德·耶茨: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25岁的耶茨在军队中染上肺炎后退役,他得到一笔抚恤金,终日坐在租来的房间里,除了写作他什么也不干。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咳嗽,不停地书写,一篇接一篇,但都很失败。《纽约客》拒绝了他的每一篇投稿,直到一年后终于有一家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耶茨的小说,入眼的都是生活中精微细碎的小事,他的代表作《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都像是暗藏在生活里的一把小刀子,在阅读中不断地、无声地刻画着我们的灵魂。《泰晤士报》评价他: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当我们要写作时,我们该写些什么呢?伟大如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学巨擘,最初的写作却也始于故乡,始于阿Q。从身边有真情实感的小事写起,会让我们最初的写作变得更直接、更真实,也更接地气。不要好高骛远地认为“虚构”才是第一流的创作才华,却忽略了你身边真实的情感砖瓦。美国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说:“好故事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就像从你眼前划过的闪电或在耳边飞舞的蝴蝶一样,你要敏捷地抓住它。”
2016年,我主持了知名作家阿乙的一场文学分享会,在会上我问他:
“作为一名成熟的作家,你现在最想写的是什么呢?”
“我想重新写一写曾经让自己感动过的小事,因为那是最好的素材。”阿乙说。
从身边的感动写起,在笔力通透后,回归人生的初心萌动。写作是世事洞明的浑然觉度,也是人情练达的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