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市工业发达,消费水平高,废品也随处可得,以生活垃圾为材料的美术课,学生喜欢,对社会有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就利用身边的题材,抓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思考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环保的元素,以美术课为载体,变废为宝,设计了一系列的环保课,使环保美术化,美术环保化。
一、以特色为旗帜——挖掘资源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以美育人的过程中做了多少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事?光靠科学课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够不够?在现编美术教材中有一些课,要求教师在课中融入爱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教育,教师们也是形式化地带上一句,很少思考,是否应该从美育的角度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求更轻松有趣的方式,达到更有效的环境意识的渗透。课程资源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以实践为基础——自编教材
新的美术课程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与表现,既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又养成了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意识。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的材料,它们看似平淡无奇、废弃无用,可是只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灵巧的双手把它美化一下,就能将它们变成一件件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下面从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分别举例自编教材的一些内容,敬请指教。
1.观察想象,巧用巧做(设计·应用)
课例《“瓶”不简单》:在上《“瓶”不简单》这一课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瓶子作为创作的对象,让学生利用各种彩纸、彩泥和其它装饰品进行添加装饰,使之成为家庭的一件艺术品。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首先布置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好展桌,摆满各种废瓶子制作的艺术品,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地“读”作品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学生都看得很仔细,有些学生还把作品拿在手里仔细观察,而后激动地跑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这个我也会做的,就是把毛线扎起来做头发……”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了解装饰瓶制作的一般方法,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制作的要领和注意点,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把抽象的讲解易化为形象的观察。课堂中教师要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能以瓶子一例反思到其他的废物利用的设计,实现以点带面。
2.变废为宝,重复利用(造型·表现)
课例《塑料袋时装设计》:在分组创作时,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发地创造了“缠绕法”“拼贴法”“织网法”等制作方法。他们相互学习,综合运用,创作了具有个性的塑料袋服装及饰品。这些服装有的裁剪得很合体,有的色彩很漂亮,有的饰品很独特,还有的看起来很不像样,却体现了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我也给予了很多鼓励,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愉快的情感体验,一次探索性的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更好。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想、说、做的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以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只要教师在教与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渗入人文意识;给学生创造美好情境,激发创造天性;让学生参与体验过程,突出主体特征,真正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拓展学生思维的时空,调动起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他们的创造之火就可以燎原。
3.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综合·探索)
课例《我送妈妈购物袋》:多数家庭是由妈妈来购物的,家中多数的塑料袋也是她带回到家中的。学生通过自己制作一个袋子,向妈妈赠送购物袋的亲情活动:一是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人人有责的意识;二是让孩子向家人做环保宣传,带动全社会的人来关注环保;三是督促学生自己做好环保,因为正人先正己。课后调查妈妈的购物袋使用情况。
4.观察生活,朴素最美(欣赏·评述)
课例《我爱大森林》:(1)通过欣赏相关环保图片,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和紧缺,并说一说树的作用。通过唱《大树妈妈》诵读儿歌《绿》、观看VCD等形式,介绍树木对人体的作用:①光合作用(遮挡阳光,给人们一片温馨的绿荫);②药用(可制作药材);③食用(有的果树生长水果给人们吃);④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绿化环境等)。(2)帮助学生记住3月12日是植树节,通过植树节活动加深爱树意识。(3)游戏:“答小记者问”学生当小记者,问教师、同学、爸爸、妈妈有关树木的小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印象。题目设计得较简单,如:树木对人体有哪些好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怎样爱护树木?树有哪些用途?树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从点滴爱护地球才是最重要的。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的重要学习活动阶段,少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有利于激发儿童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环境的联系,有助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美术环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环保教育质量,丰富了我校学生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环保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体验中对生活和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了乐趣,在体验中学会了节约与再利用。
一、以特色为旗帜——挖掘资源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以美育人的过程中做了多少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事?光靠科学课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够不够?在现编美术教材中有一些课,要求教师在课中融入爱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教育,教师们也是形式化地带上一句,很少思考,是否应该从美育的角度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求更轻松有趣的方式,达到更有效的环境意识的渗透。课程资源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以实践为基础——自编教材
新的美术课程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与表现,既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又养成了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意识。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的材料,它们看似平淡无奇、废弃无用,可是只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灵巧的双手把它美化一下,就能将它们变成一件件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下面从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分别举例自编教材的一些内容,敬请指教。
1.观察想象,巧用巧做(设计·应用)
课例《“瓶”不简单》:在上《“瓶”不简单》这一课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瓶子作为创作的对象,让学生利用各种彩纸、彩泥和其它装饰品进行添加装饰,使之成为家庭的一件艺术品。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首先布置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好展桌,摆满各种废瓶子制作的艺术品,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地“读”作品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学生都看得很仔细,有些学生还把作品拿在手里仔细观察,而后激动地跑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这个我也会做的,就是把毛线扎起来做头发……”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了解装饰瓶制作的一般方法,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制作的要领和注意点,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把抽象的讲解易化为形象的观察。课堂中教师要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能以瓶子一例反思到其他的废物利用的设计,实现以点带面。
2.变废为宝,重复利用(造型·表现)
课例《塑料袋时装设计》:在分组创作时,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发地创造了“缠绕法”“拼贴法”“织网法”等制作方法。他们相互学习,综合运用,创作了具有个性的塑料袋服装及饰品。这些服装有的裁剪得很合体,有的色彩很漂亮,有的饰品很独特,还有的看起来很不像样,却体现了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我也给予了很多鼓励,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愉快的情感体验,一次探索性的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更好。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想、说、做的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以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只要教师在教与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渗入人文意识;给学生创造美好情境,激发创造天性;让学生参与体验过程,突出主体特征,真正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拓展学生思维的时空,调动起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他们的创造之火就可以燎原。
3.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综合·探索)
课例《我送妈妈购物袋》:多数家庭是由妈妈来购物的,家中多数的塑料袋也是她带回到家中的。学生通过自己制作一个袋子,向妈妈赠送购物袋的亲情活动:一是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人人有责的意识;二是让孩子向家人做环保宣传,带动全社会的人来关注环保;三是督促学生自己做好环保,因为正人先正己。课后调查妈妈的购物袋使用情况。
4.观察生活,朴素最美(欣赏·评述)
课例《我爱大森林》:(1)通过欣赏相关环保图片,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和紧缺,并说一说树的作用。通过唱《大树妈妈》诵读儿歌《绿》、观看VCD等形式,介绍树木对人体的作用:①光合作用(遮挡阳光,给人们一片温馨的绿荫);②药用(可制作药材);③食用(有的果树生长水果给人们吃);④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绿化环境等)。(2)帮助学生记住3月12日是植树节,通过植树节活动加深爱树意识。(3)游戏:“答小记者问”学生当小记者,问教师、同学、爸爸、妈妈有关树木的小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印象。题目设计得较简单,如:树木对人体有哪些好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怎样爱护树木?树有哪些用途?树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从点滴爱护地球才是最重要的。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的重要学习活动阶段,少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有利于激发儿童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环境的联系,有助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美术环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环保教育质量,丰富了我校学生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环保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体验中对生活和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了乐趣,在体验中学会了节约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