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目前比较成功、安全、疗效较好的关节置换手术,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治疗目的,亦是改善病变髋关节功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慢,因此作好手术后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此类病人年龄过高,但如何护理好病情重、年龄高、并发症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难题,经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置换术术后病人术后护理有了新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败,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共62例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3岁,平均年龄64岁。股骨颈骨折40例,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4例。术后均解除了关节疼痛,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大和耗时长,必然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大,术后病人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内禁食水,观察病人神志、意识,给予吸氧、补液、心电监护,留置尿管,记录尿量、颜色,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拔除导尿管行床上排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2.2 患肢护理。在两大腿之间放一个软枕,置患肢于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外旋或内收,而发生髋关节脱位。在胭窝下放一个小棉枕或适量卫生纸,防止膝关节长时间过伸而疲劳。术后48小时严密观察刀口渗血、肿胀、疼痛等情况,观察足背动脉,待病人清醒后嘱病人自主运动足趾,观察有无神经及感觉障碍。
2.3 引流管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放置引流管,以引流出术后关节腔内的渗血。术后护理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术后24小时内可用负压吸引,24小时后降低负压吸引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流出量,并做好记录。正常每天50~500ml色淡红。如引流量>500mL色深红,应及时汇报医生。
术后24~48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引流管。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首发症状是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对40岁以上肥胖者,小腿水肿、静脉曲张、以往有深静脉血栓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应预防性抗凝治疗,可口服阿斯匹林60mg,每天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术后3~4天起每天在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髋关节,为下地负重做准备,术后3个月可拄双拐下地负重行走。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做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痛、不疲劳为宜。鼓励患者经常做握拳、扩胸、按摩面部皮肤等全身功能锻炼。术后第7天即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锻炼,开始0°30°运动,以后逐渐增加,每侧肢体每次活动30分钟,每日2次。
2.4.2 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患肢活动时有无疼痛加剧;并通过化验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无增多,血沉是否加快;通过关节穿刺和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如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刀口常规换药,以预防伤口感染。
2.4.3 脱位。向病人详细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加强防范意识。患肢用软枕抬高,置于外展中立位30°摆放,术后患肢以皮套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翻身时要保持髋部与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在两腿之间放一合适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2.4.4 预防褥疮。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随时更换湿污的床单、被套,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按摩受压皮肤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骨突部位可垫气圈、棉垫,协助患者将肢体摆放于正确舒适的体位,指导病人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皮肤破损,发生褥疮。
3 术后康复指导
3.1 第一阶段(术后2~7天)。疼痛缓解后指导病人练习: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保持大腿肌力;②踝关节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同时注意避免髋关节的内外旋;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取仰卧伸腿位,上肢舒适放于两侧收缩臀部肌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3.2第二阶段(术后8~14天)。继续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外还需:①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收患侧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禁止髋内收内旋;②仰卧屈膝、屈髋运动,一手托膝,一手托足跟,在不引起异常的情况下屈髋(<90°),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3.3 第三阶段(术后14天后)。此期人工关节周围软组织及伤口已基本愈合,伤口已拆线,可坐起做以下活动:①卧位到坐起运动,双手支撑坐起(<90°)屈健腿伸患腿,利用双手和健腿的支撑力,将患肢自然垂于床边;②坐位到站位点的训练,病人移至床边,健侧先着地,然后患腿触地,双手扶拐,利用健腿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立;③扶拐床边站立,耐受后扶拐患侧不负重行走,健腿先迈,患腿跟过,拐随后,行走时注意保护,防止跌倒摔伤。完全康复后可适当体育锻炼,:口散步、跳舞等,避免做对关节产生过度压力及造成磨损的运动如快跑、跳跃、滑雪、打网球等。
4 出院指导
向病人详细说明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防止人工关节脱位的重要性,术后6周内必须注意“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应力。
综上所述,THR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对病人心理刺激较大,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对该类病人术后护理要有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应关心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病情的观察、功能练习的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术后各项指标的观察及康复训练,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无一例并发症的放生。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九厂医院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共62例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3岁,平均年龄64岁。股骨颈骨折40例,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4例。术后均解除了关节疼痛,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大和耗时长,必然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大,术后病人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内禁食水,观察病人神志、意识,给予吸氧、补液、心电监护,留置尿管,记录尿量、颜色,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拔除导尿管行床上排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2.2 患肢护理。在两大腿之间放一个软枕,置患肢于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外旋或内收,而发生髋关节脱位。在胭窝下放一个小棉枕或适量卫生纸,防止膝关节长时间过伸而疲劳。术后48小时严密观察刀口渗血、肿胀、疼痛等情况,观察足背动脉,待病人清醒后嘱病人自主运动足趾,观察有无神经及感觉障碍。
2.3 引流管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放置引流管,以引流出术后关节腔内的渗血。术后护理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术后24小时内可用负压吸引,24小时后降低负压吸引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流出量,并做好记录。正常每天50~500ml色淡红。如引流量>500mL色深红,应及时汇报医生。
术后24~48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引流管。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首发症状是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对40岁以上肥胖者,小腿水肿、静脉曲张、以往有深静脉血栓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应预防性抗凝治疗,可口服阿斯匹林60mg,每天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术后3~4天起每天在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髋关节,为下地负重做准备,术后3个月可拄双拐下地负重行走。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做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痛、不疲劳为宜。鼓励患者经常做握拳、扩胸、按摩面部皮肤等全身功能锻炼。术后第7天即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锻炼,开始0°30°运动,以后逐渐增加,每侧肢体每次活动30分钟,每日2次。
2.4.2 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患肢活动时有无疼痛加剧;并通过化验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无增多,血沉是否加快;通过关节穿刺和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如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刀口常规换药,以预防伤口感染。
2.4.3 脱位。向病人详细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加强防范意识。患肢用软枕抬高,置于外展中立位30°摆放,术后患肢以皮套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翻身时要保持髋部与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在两腿之间放一合适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2.4.4 预防褥疮。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随时更换湿污的床单、被套,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按摩受压皮肤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骨突部位可垫气圈、棉垫,协助患者将肢体摆放于正确舒适的体位,指导病人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皮肤破损,发生褥疮。
3 术后康复指导
3.1 第一阶段(术后2~7天)。疼痛缓解后指导病人练习: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保持大腿肌力;②踝关节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同时注意避免髋关节的内外旋;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取仰卧伸腿位,上肢舒适放于两侧收缩臀部肌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3.2第二阶段(术后8~14天)。继续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外还需:①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收患侧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禁止髋内收内旋;②仰卧屈膝、屈髋运动,一手托膝,一手托足跟,在不引起异常的情况下屈髋(<90°),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3.3 第三阶段(术后14天后)。此期人工关节周围软组织及伤口已基本愈合,伤口已拆线,可坐起做以下活动:①卧位到坐起运动,双手支撑坐起(<90°)屈健腿伸患腿,利用双手和健腿的支撑力,将患肢自然垂于床边;②坐位到站位点的训练,病人移至床边,健侧先着地,然后患腿触地,双手扶拐,利用健腿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立;③扶拐床边站立,耐受后扶拐患侧不负重行走,健腿先迈,患腿跟过,拐随后,行走时注意保护,防止跌倒摔伤。完全康复后可适当体育锻炼,:口散步、跳舞等,避免做对关节产生过度压力及造成磨损的运动如快跑、跳跃、滑雪、打网球等。
4 出院指导
向病人详细说明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防止人工关节脱位的重要性,术后6周内必须注意“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应力。
综上所述,THR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对病人心理刺激较大,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对该类病人术后护理要有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应关心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病情的观察、功能练习的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术后各项指标的观察及康复训练,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无一例并发症的放生。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九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