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有良好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则矫正就十分困难。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培养途径
  对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养成良好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常规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教学小班的体会。
  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时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止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上。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常规。如我班一位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不愿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不喜欢说话,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感到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响应,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特点,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户外游戏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他们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得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方面,对幼儿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吃早点时,桌上、地上全是馍馍渣,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东西时经常表扬那些吃得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小朋友吃东西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点馍馍渣也没有,他吃得多香啊”。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吃着,生怕馍馍渣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东西掉到桌上。”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幼儿的常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亲自体验基础上的,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力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即使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喝。要求幼儿午睡时安静、不讲话,老师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就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假如午睡室十分安静,则想讲话的幼儿会打消讲话念头。
  六、培养幼儿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在园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生活、学习的要求,要家园一致,明确孩子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习惯。只要家园配合好,幼儿就能培养出良好、稳定的常规。
  总之,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与家长积极配合,达成培养共识,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环境,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
其他文献
2005年秋学期,为了响应省政府的“关于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的号召,我们镇很多村小都进行了撤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了统一化管理。冯庄小学高年级段被撤并,原五年级56名学生全部转入八层小学就读,这些孩子在这里谱写了美妙的篇章。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5年9月,冯庄小学高年级段被撤并,原五年级56名学生全部转入八层小学就读。冯庄小学是该镇出了名的落后学校,这56名“野孩子”交给谁来带呢?有人建议把
环保,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防止环境破坏的控制措施实践活动的总称。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才能做爱护环境的人。于是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该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家园合作开展绿色教育等方法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利用环境实施绿色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
会议
摘 要: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集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促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学会共同商量,增进幼儿之间的情谊。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合作意识 作用  我园的课题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开发利用》,所谓民族文化,即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它来自人们生活中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幼儿,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充分、全面发展。  一、发现  美国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所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发现班级的小事,善于观察。  1.培养良好的习惯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也许你不够优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自信,便会拥有抓住每一个机会的勇气,那么,你终究能够抓住属于你的机会。要打好成功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那么,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一、让幼儿拥有自信  1.相信和尊重孩子。  首先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其次应该尊重孩子,将他看成平等个体,给予他一定的自由,做他想做的事情。当你相信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