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个信息时代,社会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体现大众化。作为文化传播重要方式的档案文献编纂要适应和服务于大众文化的传播,要有全新的编纂理念,即受众理念、信息平等共享理念、综合效益理念、知识服务等理念。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传播档案文献编纂理念
在信息传播数字化不断高涨的形势下,社会文化的传播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知识、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体现出公平性、共享性,大众文化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主导话语。大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它的传播需要一个以人为本、信息高度平等共享的文化空间。档案文献编纂是一项文化生产活动,许多档案信息是借助编纂活动来进行传播的。凭借档案文献编纂的传播,历史得以重视、传统得以延续、知识得以继承、社会记忆得以构建,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得到发展、进步。档案文化要变得具体可感、便于操作,要在更广泛的人群里得到传播,必须要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符合大众社会理想、审美情趣、阅读水平、接受习惯的文化产品。档案文献的编纂要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依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为宗旨,充分体现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密切联系,面向所有档案信息用户,有效地传播档案知识文化。档案文献编纂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大众文化传播的视野,要有区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编纂理念,使档案信息在广大社会中实现全面共享。
一、受众理念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它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又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有受众的需要,各种文化、信息才得以传播、发展;也因为需要,受众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民是一个活生生的、传承着的、运动着的、发展着的文化群体,人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是运动着的。当今,大众文化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档案文献编纂理应关注并贴近大众文化的需求和趣味,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档案的原生信息进行加工,同时用能够激起公众情感共鸣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档案信息文化。
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的特定需求是信息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对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来说,这一理念要求至关重要,也由这项工作的特点所决定。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代表的用户研究确立了用户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用户不单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作为传播主体的档案信息生产者,需要认真研究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动机和需求,采集、加工和传播具有鲜明个性和吸引力的档案文献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用户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文化传播活动。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已经不再仅是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了,而是扩展到包括农民、技术人员、学生、普通市民在内的更广阔的范围。而且档案用户要求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及多样化的档案信息利用,信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整个档案文献编纂过程要充分体现用户的需求导向,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档案信息服务应推行人本化服务思想,特别要加强民生档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等档案信息的编纂。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要方便用户查找利用,建立编纂成果专题数据库,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同时,档案编纂要走近大众,考虑视觉文化的影响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将编纂成品可视化,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档案编纂成果采用图像形式不仅传播了档案信息的精华,而且也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档案知识,增加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了解。档案编纂的选题要符合时代潮流,能够捕捉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全面准确地了解大众需求。这种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受众理念,推动着档案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播。
二、信息平等共享理念
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信息传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互换的,每个人都可以跟别人通过网络等大众文化形式进行信息文化交流。随着民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民主观念深人人心,对于平等占有信息资源的愿望也与日俱增。在大众文化的生产中,受众不是消极地被动教化,而是积极地主动参与,所以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话语选择、价值判断和身份定位上都可以各取所需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感受大众文化中找到亲近感、归属感、认同感,得以放松自身、回归自身,其个性可以自由地发挥而不受约束。当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大众文化传播中,这为信息交流主体提供了自由平台。人们可以自由思考、自由交流,可以随时变更自己的身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对信息进行反馈、评判、选择,体现了人类在网络社会中寻求一种信息平等、信息共享的倾向。信息时代的档案不再是“君主的心脏”,而是作为“社会的记忆”而存在;开发利用档案已不再是统治者的特权,而成为广大公民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档案信息文化权。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种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必然要达到档案信息公平获取和利用的要求。
通过编纂、公布档案文献并提供网上共享,能更好地解决档案数量庞大、保存分散与人们习惯于按一定专题利用档案之间的矛盾,解决档案的芜杂性、多样性与人们要求科学地、系统地提供档案利用之间的矛盾,解决档案原件、副本的有限性与人们广泛地利用档案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公众能够平等、充分地享受档案文化,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档案信息需求。档案文化要跨时空、多领域、全视角的共享利用,档案编纂过程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档案信息资源平等共享理念。
三、综合效益理念
档案文献编纂既是一种商品性的档案信息服务,又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因此它要面向市场,讲求效益,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社会大众总是希望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档案信息,并且要求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全面丰富,所以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要特别注重综合效益。
高质、适时、适度、适量地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反映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效益原则。尽管档案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商品的价值,但是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尽可能地扩大档案利用与获得最大效益。档案文献编纂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面,简化服务手续,提供形式多样的档案知识信息,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编纂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著作权问题。同时,人们总是习惯于运用经济学原理衡量、评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评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创造的价值。这些必然与经济效益挂钩,当中牵涉的经济利益是明显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档案文献编纂本质上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 以,面向社会大众的档案文献编纂要逐步走市场化的经营运作方式,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观念。
四、知识服务理念
当前,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不再仅是信息了,而是要求提供更精确的知识信息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并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但其内容庞杂、分布无序,用户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只是一种大量重复的表层信息,而不是用户所需的特定知识内容。因此,社会急需档案馆发展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知识服务。档案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的创新,提供知识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在进行档案文献编纂过程中要有档案知识服务的意识。
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它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带有一种前导性的研究活动,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是信息服务的深化与发展。其本质是知识创新过程,对知识的传递、利用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知识服务是档案馆联系广大信息用户和市场的纽带,是档案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它是基于一切信息资源之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面向知识内容的、为用户形成或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而提供的经过信息加工生成知识产品的增值服务。档案信息编纂产品要在这个知识信息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档案知识服务理念必须贯穿于档案编纂工作的始终。
此外,当人们不愁衣食住行,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唤起了人们长久以来积压在心灵深处的那种对文化的渴求,特别是在巨大工作压力之余越来越需要休闲的精神文化享受。所以,档案文献编纂者还要有文化休闲理念,编纂成果表现形式要灵活多样,集图、文、声、像多种形式于一体。把编纂成果拍摄成纪录片、电视节目等展示给大众,使他们在接受档案文化熏陶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上的休闲娱乐。编纂人员要努力编写一些社会大众想要看、愿意看、喜欢看的东西,让档案编纂成果走向社会,亲近百姓。让档案编纂工作走出编修史志的象牙塔,走进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公众,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编纂成果的特有价值。
注释:
①郭红解,论档案馆文化的构成、特性及空间拓展[J],档案学通讯,2004(5)。
②程结晶,李媛,档案信息传播的创新及其文化功能的构建[J],兰台世界,2008(11)。
③石开斌,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J],理论导刊,2009(3)。
④刘波,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黑龙江档案,2009(6)。
作者单位:南旨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传播档案文献编纂理念
在信息传播数字化不断高涨的形势下,社会文化的传播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知识、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体现出公平性、共享性,大众文化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主导话语。大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它的传播需要一个以人为本、信息高度平等共享的文化空间。档案文献编纂是一项文化生产活动,许多档案信息是借助编纂活动来进行传播的。凭借档案文献编纂的传播,历史得以重视、传统得以延续、知识得以继承、社会记忆得以构建,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得到发展、进步。档案文化要变得具体可感、便于操作,要在更广泛的人群里得到传播,必须要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符合大众社会理想、审美情趣、阅读水平、接受习惯的文化产品。档案文献的编纂要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依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为宗旨,充分体现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密切联系,面向所有档案信息用户,有效地传播档案知识文化。档案文献编纂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大众文化传播的视野,要有区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编纂理念,使档案信息在广大社会中实现全面共享。
一、受众理念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它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又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有受众的需要,各种文化、信息才得以传播、发展;也因为需要,受众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民是一个活生生的、传承着的、运动着的、发展着的文化群体,人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是运动着的。当今,大众文化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档案文献编纂理应关注并贴近大众文化的需求和趣味,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档案的原生信息进行加工,同时用能够激起公众情感共鸣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档案信息文化。
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的特定需求是信息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对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来说,这一理念要求至关重要,也由这项工作的特点所决定。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代表的用户研究确立了用户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用户不单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作为传播主体的档案信息生产者,需要认真研究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动机和需求,采集、加工和传播具有鲜明个性和吸引力的档案文献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用户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文化传播活动。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已经不再仅是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了,而是扩展到包括农民、技术人员、学生、普通市民在内的更广阔的范围。而且档案用户要求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及多样化的档案信息利用,信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整个档案文献编纂过程要充分体现用户的需求导向,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档案信息服务应推行人本化服务思想,特别要加强民生档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等档案信息的编纂。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要方便用户查找利用,建立编纂成果专题数据库,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同时,档案编纂要走近大众,考虑视觉文化的影响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将编纂成品可视化,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档案编纂成果采用图像形式不仅传播了档案信息的精华,而且也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档案知识,增加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了解。档案编纂的选题要符合时代潮流,能够捕捉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全面准确地了解大众需求。这种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受众理念,推动着档案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播。
二、信息平等共享理念
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信息传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互换的,每个人都可以跟别人通过网络等大众文化形式进行信息文化交流。随着民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民主观念深人人心,对于平等占有信息资源的愿望也与日俱增。在大众文化的生产中,受众不是消极地被动教化,而是积极地主动参与,所以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话语选择、价值判断和身份定位上都可以各取所需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感受大众文化中找到亲近感、归属感、认同感,得以放松自身、回归自身,其个性可以自由地发挥而不受约束。当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大众文化传播中,这为信息交流主体提供了自由平台。人们可以自由思考、自由交流,可以随时变更自己的身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对信息进行反馈、评判、选择,体现了人类在网络社会中寻求一种信息平等、信息共享的倾向。信息时代的档案不再是“君主的心脏”,而是作为“社会的记忆”而存在;开发利用档案已不再是统治者的特权,而成为广大公民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档案信息文化权。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种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必然要达到档案信息公平获取和利用的要求。
通过编纂、公布档案文献并提供网上共享,能更好地解决档案数量庞大、保存分散与人们习惯于按一定专题利用档案之间的矛盾,解决档案的芜杂性、多样性与人们要求科学地、系统地提供档案利用之间的矛盾,解决档案原件、副本的有限性与人们广泛地利用档案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公众能够平等、充分地享受档案文化,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档案信息需求。档案文化要跨时空、多领域、全视角的共享利用,档案编纂过程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档案信息资源平等共享理念。
三、综合效益理念
档案文献编纂既是一种商品性的档案信息服务,又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因此它要面向市场,讲求效益,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社会大众总是希望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档案信息,并且要求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全面丰富,所以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要特别注重综合效益。
高质、适时、适度、适量地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反映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效益原则。尽管档案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商品的价值,但是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尽可能地扩大档案利用与获得最大效益。档案文献编纂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面,简化服务手续,提供形式多样的档案知识信息,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编纂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著作权问题。同时,人们总是习惯于运用经济学原理衡量、评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评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创造的价值。这些必然与经济效益挂钩,当中牵涉的经济利益是明显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档案文献编纂本质上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 以,面向社会大众的档案文献编纂要逐步走市场化的经营运作方式,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观念。
四、知识服务理念
当前,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不再仅是信息了,而是要求提供更精确的知识信息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并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但其内容庞杂、分布无序,用户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只是一种大量重复的表层信息,而不是用户所需的特定知识内容。因此,社会急需档案馆发展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知识服务。档案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的创新,提供知识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在进行档案文献编纂过程中要有档案知识服务的意识。
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它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带有一种前导性的研究活动,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是信息服务的深化与发展。其本质是知识创新过程,对知识的传递、利用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知识服务是档案馆联系广大信息用户和市场的纽带,是档案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它是基于一切信息资源之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面向知识内容的、为用户形成或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而提供的经过信息加工生成知识产品的增值服务。档案信息编纂产品要在这个知识信息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档案知识服务理念必须贯穿于档案编纂工作的始终。
此外,当人们不愁衣食住行,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唤起了人们长久以来积压在心灵深处的那种对文化的渴求,特别是在巨大工作压力之余越来越需要休闲的精神文化享受。所以,档案文献编纂者还要有文化休闲理念,编纂成果表现形式要灵活多样,集图、文、声、像多种形式于一体。把编纂成果拍摄成纪录片、电视节目等展示给大众,使他们在接受档案文化熏陶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上的休闲娱乐。编纂人员要努力编写一些社会大众想要看、愿意看、喜欢看的东西,让档案编纂成果走向社会,亲近百姓。让档案编纂工作走出编修史志的象牙塔,走进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公众,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编纂成果的特有价值。
注释:
①郭红解,论档案馆文化的构成、特性及空间拓展[J],档案学通讯,2004(5)。
②程结晶,李媛,档案信息传播的创新及其文化功能的构建[J],兰台世界,2008(11)。
③石开斌,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J],理论导刊,2009(3)。
④刘波,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黑龙江档案,2009(6)。
作者单位:南旨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