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学毕业生谈成才个性与择业就业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立足于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指出两者的结合才是理想的就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如何进行个人剖析和区分单位特征的方法,对大学生尊重现实转变观念理性就业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成才;择业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随着春天的来临逐步又提上了日程。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市场转型的新形势,如何引导广大毕业生同学理性择业应该说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份内的工作需要抓紧抓好,毕业生同学更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转变观念理性就业,早日运用所学为社会建功立业多作贡献。为此,本文主要想与大学毕业生同学就个性化成才与择业就业作一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表明人都具有丰富的个性,正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其成才的个性特征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彰显。一方面由于高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及学科和专业设置的多样化,为大学生的个性化成才创造了客观条件。尤其近几年来,各高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等教育扩招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新情况,及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大力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软硬件建设,强化第一课堂教学,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为广大大学生同学的全面健康成才和个性化成才创造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门类日趋繁杂,不同的职业同样具有严格的个性特征,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在现实的职业环境中,不同的人才确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才确有不同的要求。人才的个性影响到职业的适宜度,某些个性的人才可能更适合在某一些行业发展。当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其个性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但是在现实的职业选择中,人人都如愿以偿地找到与自己个性特征相匹配的单位是不可能的,总是有许多人在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的职业领域中平凡地工作。众所周知的是一个人最好从事与自己个性特征相符的职业,但人的个性并不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一个^发现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不一定非要转行改变现状,亦可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自身不足。
  作为面临毕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个人要使自己的个性与职业很好的匹配,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立足现实,并着眼长远地筹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多一些尝试、探索,逐步找到比较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
  
  一、大学生成才个性的自我剖析
  
  对大学生成才个性的分析,美国职业涯设计师霍兰德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可以分为6种人格类型(即“六角型”理论):主要有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和评估的研究型(Investigative),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型(Artistic),及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的社会型(soctal)等。每个人的个性与工作环境的适配,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测量工具了解自己的成才个性和职业倾向。如网络、报纸上经常见到的有关测量量表,通过测试可以找到自己择业的某种参考。当然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全部是双向选择,择业双方都不能一厢情愿。即使自己有明显的某一职业倾向,但用人单位还要选择你,看你能否胜任或看你是否是他们所需要的人选。
  因此大学生不应仅求助于量表来测试自己,而要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明确择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能否理性地对自我进行剖析至关重要。首先理性地自我分析应该先学会与同龄人相比较,切实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地分析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通过努力可能获取什么,否则容易导致择业中的盲目從众或患得患失,以至影响到今后的工作。
  与同龄人相比较自我剖析,大致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诸如学习成绩在全专业中的名次,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爱好和发展潜质等。自己的性格、气质。不妨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与事情打交道,还是喜欢与人交往?是喜欢挑战性强的工作,还是较为安逸的工作?择业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个人究竟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求职中自己最关心什么?自身的发展机会,还是工作报酬、工作环境或其他方面等,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当然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自己确实很难清醒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我们不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谈谈心,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对自己的中肯评价和有益的指点作为参考。
  
  二、就业单位的个性判断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大学生择业有时存在一种“盲动”、“浮躁”或者说“急功近利”的心态。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只重择业,却很少关注应聘单位的信息,实际上。对应聘单位缺乏了解,不仅影响个人择业的成功,还有可能给自己和未来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当前社会上的每个企业与大学生一样,业已呈现出显明的个性。不仅因所处行业不同而显各异,还有因规模大小、理念追求不同而突显个性。具体来说,这既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等硬件设施,既有科层式管理,又有扁平式管理;又包含企业文化、市场策略等软环境,既有垄断经营的霸王文化,又有合作共赢的差异化策略。例如有的软件企业对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及着装等几乎没什么要求,要求的只是员工创造力的尽情发挥。而有的企业正好与之相反,包括一些著名的大公司不仅要求员工着装的统一,还看重员工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
  用人单位的这种个性化差异,肯定体现在其招聘人才的标准中。大学生择业了解用人单位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展示与这一单位择人标准相吻合的个人优势和特长,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使择业的目标更为清晰和准确。相反若对用人单位一无所知而去应聘,不仅不会有高的成功率,而且可能影响个人的就业和单位的用人需求。因为无论什么专业什么个性的大学生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单位。因此大学生择业前应该事先较为全面地剖析个人和单位的个性特征,从而确定择业范围,使个人的专业或特长能与之相匹配。
  当然大学生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认识,都有一个不断全面深化的过程,但是只要有了认识自己和单位个性特征的意识,并通过初步的分析判断,就可以对个人未来的就业与成才有着较为明晰的目标定位,从而通过自己的努 力向着社会需要且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去学习成才、去择业就业。
  
  三、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理性选择
  
  大学生剖析自我和分析用人单位的目的主要就是要选择个人的择业成才目标。大学生与单位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要求的最佳匹配。当然发展的看,两者的匹配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虽然初次就业不可能完全满足要求和期望,但通过“自我了解”与“职业探索”达到匹配还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大学生从择业开始就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尽力缩短个人职业探索的过程。具体来说,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择业的行业范围。即是在本专业范围内从事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等,还是要改行从事其他更适合的工作,不过要改行一定要慎重。在确定行业范围时,务必要多问一下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何,有什么样的兴趣、特长和潜质等。
  择业的地城界限。即是在沿海城市就业,还是在内地就业;是留在外地就业,还是回到父母身边就业。在确定择业地域时,要问自己这种决定是否符合政策条件,是否会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批准,还要考虑生活习惯、气候及今后的发展等因素。
  择业起点的高低与单位的大小。即是到大机关、大企业,还是到基层,到小企业、小地方,是到国有企业,还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虽然相当多的大学生愿意去大企业,因为那里各项薪酬和福利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障,但个人发展的机会却较少些。虽然这些大企业声称自己的机会如何多,但毕竟那里人才济济。尽管小企业、小地方,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些,但是那里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可以给你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生难得的基层工作经历。历数成功人士有哪一位不是从基层干起的。更何况国家已于近几年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導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可能在工作中顺势而上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
  毋庸讳言,大学生择业确实普遍存在一种盲目从众攀比现象。当然从众攀比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活动,无可厚非。但盲目从众,纯粹为了哪点虚荣心,为了人们所谓的明声、面子、地位而忘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而随波逐流,对自己只会意为着失败,对家庭和国家只会意为着损失。切记择业为了别人的眼光和赞许不能当饭吃。
  当然在择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的麻烦和困惑,但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事先确定的那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尽管可能会有所调整,但也要矢志不渝寻求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努力找到个人与单位个性的最佳匹配。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自觉把择业作为成才过程的一个环节,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择业行动。更何况人生没有最优只有次优,追求最优只能是一个过程。因此一次择业成功虽然是相对而言,但是对大学生而言,已十分不易,要好好珍惜,且不可因周围跳槽事件频频发生而朝三暮四。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以寻求理想的职业为目标,在不懈奋斗中孜孜以求,注重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充实完善自我,为人生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
其他文献
国民经济核算,旨在用科学方法完整、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是20世纪经济理论的最大成就之一,是许多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实际工作者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个体层面来看,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增进营养和健康,承载人的生命价值,而且还能够提高人的德性修养、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幸福。从历史传统来看,饮食包含着养生、
文章介绍了"新经济"环境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对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分析,提出了适用"新经济"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为了实现道德治理,促成公民形成共同的社会信仰和理性的社会价值,以调节社会关系的方式实现治理国家的作用,提出研究“道德治理”的现代意义。当代社会“道德治理”问题的提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艺术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许多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未过
为了了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寻其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性,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和引领大学生不同的价值思想,抢占高校舆论思想主阵地。研究了社会思潮和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提出,有着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自身脉络。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四个全面”以此为历史基点,深刻回答了在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
采用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方法,对宿州市市外桃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发现以宿州市市外桃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宿州市新型农业
全民国防教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一定的国家观、战争观、国防观和国防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军民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我们在抓这一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文明,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战略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