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九碗三行子”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半个美食家,每到一地,都会想方设法品尝一下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前不久,我到昌吉回族自治州出差时,在当地小吃街吃到了回族有名的菜肴——九碗三行子,总的感觉是吃起来不腻人且十分爽口。
  据说,当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历经艰难过星星峡、哈密、木垒、奇台、吉木萨尔,行至昌吉时,当地回族人特地精心准备了“九碗三行子”,招待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还有一个说法是,回族“九碗三行子”的待客习俗最初起源于回族先民征战的岁月。原因是“九碗三行子”这种待客方式较为简捷,征战的将士只要下馬之后,洗净双手就可在草地上铺一块毡子或御寒的衣物,互相打招呼后围席落座,短短几分钟内就可品尝到热乎乎的美味。
  “九碗三行子”的制作过程、摆法、上菜都很讲究。一般要求盛放器具精致、色泽诱人、令人赏心悦目。尤其上菜时很有名堂,通常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叫“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它讲究荤素、色彩、口味搭配。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使菜品看上去更加丰盛。最后上中间的那碗菜,一般是放凉菜或是别的菜,规格高一些的会放杂碎汤或肉汤。
  “九碗三行子”的菜都不用油炸或炒,其烹饪全部用蒸、煮、拌。菜的原料主要是牛肉、羊肉、鸡肉以及白菜、豆腐、粉条、辣子、木耳、黄花菜、鸡蛋、葱花。几乎每道菜都集中了煎、炸、炒、烹、调等各种手艺,显示了回族最高的、最古老的烹饪技艺,这些技艺属于回族的文化精品,九碗菜是同时在大蒸笼里蒸的,所以上菜速度很快。
  “九碗三行子”不只是一道简单的菜肴,如果取掉中间的菜,仔细看就是一个回族的“回”字,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当平整的丈盘里盛着九碗三行子端上来时,其实已涵盖了人们最朴素的祈愿:天下太平。这样,菜肴中的文化味道也就随着菜的香气飘过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九碗三行子”已融入了各民族饮食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变,菜肴的内容花样怎样翻新,这道美味佳肴的摆法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人们吃的是秀色可餐的菜肴,品的却是其乐融融的文化。
其他文献
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是个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每年除了在明水期驾船撒网捕鱼外,即使数九隆冬、寒风凛冽的季节里,也不会像生活在北方的汉族农民那样就开始“猫冬”了。到了这个季节,他们头戴貉皮帽子,穿着皮袄开始在冰河上凿冰捕鱼。  赫哲族很早就掌握了破冰捕鱼的技能,开始他们只是在冰封的江面上凿个脸盆大的冰窟窿,然下钩垂钓,静候“愿者”上钩。后来又发明了打“咕咚网”,下“铃铛网”等捕鱼方法。打“
“大救驾”是一种流传于古城安徽寿县一带的特色名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过一段奇缘。  相传公元956年,五代十国各列强混战正酣。这一年,还是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奉诏攻打南唐咽喉寿州(今寿县)。他一路所向披靡,很快便攻到寿州城下。但没想到的是,守城的刘仁赡也是一员猛将,他调集所有力量进行反抗,致使赵匡胤虽“数道齐发镇堑陷壁,昼夜不息,如是者累月”,但州城终不能下。眼看着所带军饷
"入世"以后,在外贸方面的争论又多起来了.主要的题目还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贸易是不是吃了亏.这是一个非常老的题目,它直接和当前的外贸开放政策有关,和"入世"有关.虽然是老题
  伴随城市的迅速扩张,未经严谨规划的建筑涌现,城市肌理受到影响。城市中的建筑生成设计追求在满足功能、形式的同时,优化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街道依靠于周围的建筑,保护城市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市场化进程(1993年1季度~2003年4季度)中货币供应量与GDP、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实际GDP和物价指数的重
非正式群体对并校融合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可能淡化合并高校正式组织的结构关系,影响并校融合目标的实现以及滋生不正之风,也可能增进群体成员心理和情感满足,增强组织信息
通过实地走访、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昭通市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治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