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艾略特在其著名长诗《荒原》的开头如是写道。但我敢肯定,如果艾略特是职业投资家并且目睹了欧洲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的发展,他会把4月改成8月。
2007年8月,巴黎银行决定关闭旗下两只与次贷相关的对冲基金,此举演变成了一场流动性危机,在那个夏天席卷了所有欧洲银行。而今年被曝光的,则是巴黎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兴业银行。8月中旬,其股价一天内下跌了14%,这是两年半以来不曾有过的现象。
今年8月对于法国银行业来说可谓灾难深重。法国的银行们纷纷宣布:它们正在受到不公正待遇。
它们自有它们的道理。法国并不是欧元区危机的震中。比法国更够得上这一称号的国家多得是。一开始是希腊,紧接着是爱尔兰、葡萄牙,现在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法国人大概以为自己离地震还早着呢,悠然自得地与德国人一起躲在后面看热闹。
然而,随着危机的发展,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高度关注。欧元区各国政府不愿或根本无法拿出一项能令市场相信它们并无大碍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情况看,要么是欧元区被迫缩小,部分无竞争力的外围国家退出;要么是其成员国债务获得共同担保,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政治上的问题在于,第二种解决方案尚得不到德国选民的支持,更不用说法国国民阵线和芬兰纯正芬兰人党这样的民族主义党派了。也许人们可以用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危险来说服德国人,因为德国人是不会坐视德国马克沦落到如今瑞士法郎所面临的境地的——太强势以至于危害到国家利益。但在政治情绪改变之前,情况或许会进一步恶化。
同时,欧洲委员会将继续如美国形容的那样“扫清路障”。当然,其实“障”并不在“路”上,而是在银行营业大厅里。欧盟银行持有着大量的主权债务,而它们的价值显然已经缩水。即使是监管者组织的财务“压力测试”,也没有要求银行们承认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
危机爆发以来,许多欧元区的银行在改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远不如美国和英国的银行,IMF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性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此报告披露了两年来的有形普通股权益以及银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程度。一位欧盟央行行长对我说,这项分析简直是“要命的”。
报告表明,美资银行的权益比重从5.5%提至7.5%,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从30%降至25%。英国银行在有形普通股权益方面稍差,从近3%提升至逾4%,但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从2008年的近45%降至不足35%。与此相反,欧元区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没有改善。其资本充足率略有上升,但仍比英国银行低,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度仍然,接近45%。
欧元区完整性及其成员国主权债务的价值始终充满不确定性,这给欧元区银行造成了伤害。欧元区银行还有可能对其市场融资进行展期吗?希腊和其他难逃特别措施的国家已被批发市场拒之门外,欧洲央行成为它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其他地区的银行会步其后尘吗?
2007年-2008年,政客替银行家担了骂名,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也许有一点不同:银行家的罪名是做得太过火,而政客的罪名是做得不到位——总是不能给出与问题规模相匹配的解决方案。但二者的后果是一样严重的。
我一直认为,德国人最终会意识到,他们的利益就在于保持欧元区的完整性。正如丘吉尔曾说过的那样:“当他们比较完所有的可能性之后,他们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德国人现在几乎别无选择,如果他们再不作出正确选择,银行倒闭在所难免,而欧洲各国将会被迫再次注入公共资金。这和援助希腊一样不受欢迎,而且代价可能大得多。
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
2007年8月,巴黎银行决定关闭旗下两只与次贷相关的对冲基金,此举演变成了一场流动性危机,在那个夏天席卷了所有欧洲银行。而今年被曝光的,则是巴黎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兴业银行。8月中旬,其股价一天内下跌了14%,这是两年半以来不曾有过的现象。
今年8月对于法国银行业来说可谓灾难深重。法国的银行们纷纷宣布:它们正在受到不公正待遇。
它们自有它们的道理。法国并不是欧元区危机的震中。比法国更够得上这一称号的国家多得是。一开始是希腊,紧接着是爱尔兰、葡萄牙,现在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法国人大概以为自己离地震还早着呢,悠然自得地与德国人一起躲在后面看热闹。
然而,随着危机的发展,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高度关注。欧元区各国政府不愿或根本无法拿出一项能令市场相信它们并无大碍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情况看,要么是欧元区被迫缩小,部分无竞争力的外围国家退出;要么是其成员国债务获得共同担保,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政治上的问题在于,第二种解决方案尚得不到德国选民的支持,更不用说法国国民阵线和芬兰纯正芬兰人党这样的民族主义党派了。也许人们可以用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危险来说服德国人,因为德国人是不会坐视德国马克沦落到如今瑞士法郎所面临的境地的——太强势以至于危害到国家利益。但在政治情绪改变之前,情况或许会进一步恶化。
同时,欧洲委员会将继续如美国形容的那样“扫清路障”。当然,其实“障”并不在“路”上,而是在银行营业大厅里。欧盟银行持有着大量的主权债务,而它们的价值显然已经缩水。即使是监管者组织的财务“压力测试”,也没有要求银行们承认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
危机爆发以来,许多欧元区的银行在改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远不如美国和英国的银行,IMF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性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此报告披露了两年来的有形普通股权益以及银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程度。一位欧盟央行行长对我说,这项分析简直是“要命的”。
报告表明,美资银行的权益比重从5.5%提至7.5%,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从30%降至25%。英国银行在有形普通股权益方面稍差,从近3%提升至逾4%,但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从2008年的近45%降至不足35%。与此相反,欧元区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没有改善。其资本充足率略有上升,但仍比英国银行低,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度仍然,接近45%。
欧元区完整性及其成员国主权债务的价值始终充满不确定性,这给欧元区银行造成了伤害。欧元区银行还有可能对其市场融资进行展期吗?希腊和其他难逃特别措施的国家已被批发市场拒之门外,欧洲央行成为它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其他地区的银行会步其后尘吗?
2007年-2008年,政客替银行家担了骂名,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也许有一点不同:银行家的罪名是做得太过火,而政客的罪名是做得不到位——总是不能给出与问题规模相匹配的解决方案。但二者的后果是一样严重的。
我一直认为,德国人最终会意识到,他们的利益就在于保持欧元区的完整性。正如丘吉尔曾说过的那样:“当他们比较完所有的可能性之后,他们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德国人现在几乎别无选择,如果他们再不作出正确选择,银行倒闭在所难免,而欧洲各国将会被迫再次注入公共资金。这和援助希腊一样不受欢迎,而且代价可能大得多。
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