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主要对西部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大开发中对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流 供应链 西部大开发 新疆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客观上产生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它们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其中西部地带是指西南和西北的山区、高原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西藏10个省区。
新疆资源极为丰富。人类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在这里几乎都有,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丰厚。新疆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藏量大;新疆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辽阔,占我国版图约六分之一。新疆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却一直很落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必将依靠西部物流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新疆物流资源现状及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现有的物流资源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密度过低。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密度过低,特别是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差距尤为明显。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每万平方千米的线路长度为1107千米,而全国为1997千米,西部地区仅仅为全国水平的55%。而我国东、中部地区分别为5408千米与3455千米,西部地区的路网密度仅为东、中部地区的20.2%与32.0%。
交通需求缺口过大。西部地区仍有20%的行政村与4%的乡镇,因缺乏交通设施,不通公路,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交通设施总体质量过低,技术标准过高。西部地区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进出西南地区几条铁路的年货运能力仅5000万吨,还不及东部地区一条繁忙铁路干线的能力,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广西防城、钦州、北海三个港口的年货物吞吐能力仅1400万吨,不及广东省湛江港一个港口的能力。大部分机场地面配套设施与客货运输服务设施十分简陋,无法适应航空客货运输的需要。
交通设施病害严重,抗灾能力薄弱。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的建设、营运与养护难度极大。规模小,技术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导致西部地区交通病害十分严重。
交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大、中、小型比例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数量较少。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设施的综合运输通道与大型枢纽建设滞后,特别是通往我国东、中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与出境干线运输通道数量过少,能力不足。
交通技术结构不够完善。西部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中,高技术含量的交通设施数量过少。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只有4518千米,高等级公路仅为5.1万千米,数量明显偏少;西部地区铁路的电气化率较高,但复线率仅为15.4%,比全国铁路复线率36.1%低21个百分点。
交通区域结构不尽合理。西部地区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与国防地带交通过于薄弱,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多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交通的区域布局存在问题较大。
西部物流节点整体水平低,规模小。西部地区的干线公路路边有大大小小的许多装卸点,各铁路局及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也很多,铁路专用线联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众多,但绝大部分规模过小,技术水平低,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也很差,处于散、乱、低的局面。
物流节点布局缺乏整体规划。西部地区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规划中的一些公路枢纽对城市货物的集散要超过铁路圈,使这些物流系统的规划缺乏沟通、协调,没有系统化、一体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三、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物流具有十分大的发展潜力,做好物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改造为主要途径来建设物流设施。西部的物流资源存量较大,且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体系,仅以铁路为例,资料表明,西部铁路枢纽除了有干线组成的铁路枢纽外,还有支线、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货运办理站。主要货运设备;独立货厂、货物罩棚、货物仓库、货物站台、货场硬面面积、装卸设备,此外,物资、商业、外贸、公路以及各个区县都有大量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基础。
突出物流方式优势,合理构成及优势互补。在物流基地的建设中,应坚持铁路、公路(包括市区交通)航空、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相结合。在重点处理好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有效结合的同时,对于其他物流方式的协调、整合,也应突出这种优势互补的特点。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按照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物流业。在物流基地的布局、功能及相关技术方面,应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同时,注重现有物流体系的整合,扩大各物流实体的规模,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实现物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坚持物流系统化建设。在构建物流体系时,需要体现出设施和功能在规模、层次和分布上的合理性。在重要的货物交通枢纽地及重要的生产基地,建立大型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包括大型配送中心);在商品贸易繁荣地区或市内的货物中转基地建立适当规模的中小型物流中心(以配送、代理为主要功能),从事接货、配货、送货以及少量的储存、运输等活动。
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又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尽量照顾现有各方面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并能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有所增加,同时做到少投资,见效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社會总体效益、效率以及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生活。
四、总结
物流系统建设必须着眼于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西部物流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在21世纪仍处于快速发展这一现实状况,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要特别防止出现仅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将物流设施过多地规划在城区和近城区的地区,防止出现将来大迁移的局面。
作者单位:买买提·海力力,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关键词:物流 供应链 西部大开发 新疆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客观上产生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它们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其中西部地带是指西南和西北的山区、高原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西藏10个省区。
新疆资源极为丰富。人类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在这里几乎都有,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丰厚。新疆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藏量大;新疆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辽阔,占我国版图约六分之一。新疆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却一直很落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必将依靠西部物流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新疆物流资源现状及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现有的物流资源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密度过低。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密度过低,特别是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差距尤为明显。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每万平方千米的线路长度为1107千米,而全国为1997千米,西部地区仅仅为全国水平的55%。而我国东、中部地区分别为5408千米与3455千米,西部地区的路网密度仅为东、中部地区的20.2%与32.0%。
交通需求缺口过大。西部地区仍有20%的行政村与4%的乡镇,因缺乏交通设施,不通公路,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交通设施总体质量过低,技术标准过高。西部地区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进出西南地区几条铁路的年货运能力仅5000万吨,还不及东部地区一条繁忙铁路干线的能力,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广西防城、钦州、北海三个港口的年货物吞吐能力仅1400万吨,不及广东省湛江港一个港口的能力。大部分机场地面配套设施与客货运输服务设施十分简陋,无法适应航空客货运输的需要。
交通设施病害严重,抗灾能力薄弱。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的建设、营运与养护难度极大。规模小,技术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导致西部地区交通病害十分严重。
交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大、中、小型比例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数量较少。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设施的综合运输通道与大型枢纽建设滞后,特别是通往我国东、中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与出境干线运输通道数量过少,能力不足。
交通技术结构不够完善。西部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中,高技术含量的交通设施数量过少。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只有4518千米,高等级公路仅为5.1万千米,数量明显偏少;西部地区铁路的电气化率较高,但复线率仅为15.4%,比全国铁路复线率36.1%低21个百分点。
交通区域结构不尽合理。西部地区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与国防地带交通过于薄弱,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多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交通的区域布局存在问题较大。
西部物流节点整体水平低,规模小。西部地区的干线公路路边有大大小小的许多装卸点,各铁路局及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也很多,铁路专用线联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众多,但绝大部分规模过小,技术水平低,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也很差,处于散、乱、低的局面。
物流节点布局缺乏整体规划。西部地区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规划中的一些公路枢纽对城市货物的集散要超过铁路圈,使这些物流系统的规划缺乏沟通、协调,没有系统化、一体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三、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物流具有十分大的发展潜力,做好物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改造为主要途径来建设物流设施。西部的物流资源存量较大,且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体系,仅以铁路为例,资料表明,西部铁路枢纽除了有干线组成的铁路枢纽外,还有支线、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货运办理站。主要货运设备;独立货厂、货物罩棚、货物仓库、货物站台、货场硬面面积、装卸设备,此外,物资、商业、外贸、公路以及各个区县都有大量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基础。
突出物流方式优势,合理构成及优势互补。在物流基地的建设中,应坚持铁路、公路(包括市区交通)航空、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相结合。在重点处理好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有效结合的同时,对于其他物流方式的协调、整合,也应突出这种优势互补的特点。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按照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物流业。在物流基地的布局、功能及相关技术方面,应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同时,注重现有物流体系的整合,扩大各物流实体的规模,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实现物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坚持物流系统化建设。在构建物流体系时,需要体现出设施和功能在规模、层次和分布上的合理性。在重要的货物交通枢纽地及重要的生产基地,建立大型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包括大型配送中心);在商品贸易繁荣地区或市内的货物中转基地建立适当规模的中小型物流中心(以配送、代理为主要功能),从事接货、配货、送货以及少量的储存、运输等活动。
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又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尽量照顾现有各方面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并能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有所增加,同时做到少投资,见效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社會总体效益、效率以及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生活。
四、总结
物流系统建设必须着眼于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西部物流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在21世纪仍处于快速发展这一现实状况,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要特别防止出现仅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将物流设施过多地规划在城区和近城区的地区,防止出现将来大迁移的局面。
作者单位:买买提·海力力,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