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值(采用常规护理)与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低于参考组,P<0.05;且试验组满意度为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确切应用效果,可消除其不良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闭塞造成的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者、吸烟酗酒者以及肥胖者,其中男性多发于女性。而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疾病,主要包括期前收縮,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等,可诱发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增加心血管类疾病致死率。此两种疾病共同发病时,治疗难度较大,患者以出现不良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探究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是目前临床护患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此展开分析,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2020.12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参考组男女各25、25例,年龄34-76岁,平均(56.8±8.1)岁;试验组男女各25、25例,年龄32-75岁,平均(56.4±8.3)岁。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心率、心律、脉搏、呼吸等。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讲解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科学运动以及正确用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分析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指标反复波动及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心情紧张。可采用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并嘱咐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理解。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语气轻柔、礼貌,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疑问,可有适当肢体接触进行安抚,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并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进行鼓励,告知以往成功案例,增加其治疗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③环境护理:加强环境管理,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以及光线,夜间使用床旁夜灯,医护人员做到说话小声、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患者的一切因素。④饮食干预: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多食水果蔬菜,少食多餐,禁烟、酒、浓茶。
  1.3观察指标
  (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为判定标准: 轻度抑郁、焦虑:50~60分;中度抑郁、焦虑:60~70分;重度抑郁、焦虑:70分以上。
  (2)两组满意度对比。通过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十分满意:≥90分;比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是十分满意加比较满意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DS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满意度为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3讨论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CHD患者已超过1000万,且近十余年来,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而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类,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合并发病,且其发病危急,易发生持续性累及心脏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
  大部分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除了身体疼痛折磨,心理也常引发焦虑、恐惧等不利情绪,增加治疗难度及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得出,护理前两组SAS、SDS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低于参考组,P<0.05;且试验组满意度为高于参考组,P<0.05。是因为优质护理从患者身心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为促进病情康复奠定基础;同时营造良好舒适的护理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病情的刺激,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机体免疫力,摄入恢复期所需营养量;并通过医护人员积极主动的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确切应用效果,可消除其不良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焕林.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38-139.
  [2]张焘,张琼英,张亚娥.老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69-170.
  [3]王灵芝,徐文媛.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5):543-544.
  [4]矫建化.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230-231.
  [5]王新元.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优越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165-1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护措施,研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需要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的抽查,最后选择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医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对28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共分为2组,并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和风险意识护理措施,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总结,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医院中确诊的脑梗死病例若干例,基于2018.1-2020.12取其中300例,按照住院号单双数排序分为Ⅰ组(15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与Ⅱ组(150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恢复效果:Ⅰ组(95.33%)、Ⅱ组(80.00%)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在手术室护士中品管圈活动对情绪控制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2020.1-2020.6我院行常规护理管理期间于手术室工作的18名护士纳为参考组,另选取2020.7-2020.12我院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期间于手术室工作的18名护士纳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护士情绪控制管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低于参考组;且试验组整体工作质量高于参考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孕期体重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03~2021.03本院120例孕妇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甲组60例,予常规护理;乙组60例,予护理干预,观察剖宫产率及护理前后体重变化。结果乙组剖宫产率为15.00%,低于甲组33.33%(P<0.05);护理后,乙组体重大于护理前(P<0.05),但小于同时期的甲组(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穴位贴敷,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 护理后、护理后1个月、2个月B组NIHSS评分较A组低,Fugl-Meyer、Bathel评分较A组高(P0.05)。  1.2方法  A组:接受药物持续抗凝治疗,同时实施康复训练:;①制定康复训练方式:包括语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高龄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88例高龄带状疱疹患者,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94例,观察组9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可以忍受,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患者知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观察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腦梗死患者应用延续性团队护理干预对远期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9.7-2020.12在我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50,护理方式为常规延续性护理)及干预组(n=50,延续性团队护理干预),对其远期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常规组及干预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发现,护理前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予以优质护理的影响。方法 将2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每组各123例,均于2020.1.1-2020.12.3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及SF-36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参考组,SF-36评分高于参
期刊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常见脑损伤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张力改变、生理反射异常及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智力下降、癫痫及脑性瘫痪等。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患儿的恢复效果受到护理方式的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强调关注疾病,忽略患儿的自身因素,导致神经发育、体格发育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总结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