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挖掘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依靠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先进的社团管理理念、有效多元的开展方式、精准的活动内容、多元的评价机制,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本文以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活动为载体,在社团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探索适合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地理社团活动;策略研究
一、加强学习,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在社团活中,是核心素养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其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团活动的效果,从而也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培养结果。从实际出发,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负责社团活动的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通过阅读相应书籍,参加相关培训,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意义,并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二、丰富载体。多种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1.有效衔接,在地理社團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这几个方面构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确定的高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有四个: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活动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
2.开展探究性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探究性社团活动是指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社团负责人为其提供相关的场地和设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形式引领学生思维,对地理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在社团活动中,可分组布置以下任务:(1)观察校园内主要的植物群落、认识植物,分析植物的生长习性;(2)下雨天,观察地表水的下渗情况,寻找校内易发生内涝的地点并标记以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3)观察学校教学楼的朝向,分析哪个年级的教室位置冬季受日照的时间最长、夏季最短。
3.开展生活化的地理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地理社团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有真实的、符合社会实际的地理活动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探索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由于身处农村,加上社团活动受时间、设备、实际活动范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例如播放《舌尖上的纪录片》第一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通过纪录片中中国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从自然角度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南北方饮食习惯,加深对南方北方生活习俗的印象。
三、创新社团活动方式。转变社团评价机制
传统的论文撰写地理知识小论文或单一的纪录片观看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成效不大。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创新地理社团活动方式,具体做法如下:1.开展“地理小报”展览;2.内容评点。结合自己观看的纪录片,对纪录片中的地理景观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评点。教师可对评点精准的同学予以奖励;3.活动展演。社团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读过的相关内容或者社团观察活动过程拍成微视频、做成PPT等,在社团汇报课上进行展示。同时采取小组排名的方式,选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通过创新社团活动方式,优化社团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完善社团评价机制,让每个社团成员都参与社团活动,展示活动效果、铭记活动过程、学习到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责编:吴娟)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地理社团活动;策略研究
一、加强学习,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在社团活中,是核心素养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其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团活动的效果,从而也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培养结果。从实际出发,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负责社团活动的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通过阅读相应书籍,参加相关培训,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意义,并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二、丰富载体。多种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1.有效衔接,在地理社團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这几个方面构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确定的高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有四个: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农村完全中学地理社团活动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
2.开展探究性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探究性社团活动是指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社团负责人为其提供相关的场地和设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形式引领学生思维,对地理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在社团活动中,可分组布置以下任务:(1)观察校园内主要的植物群落、认识植物,分析植物的生长习性;(2)下雨天,观察地表水的下渗情况,寻找校内易发生内涝的地点并标记以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3)观察学校教学楼的朝向,分析哪个年级的教室位置冬季受日照的时间最长、夏季最短。
3.开展生活化的地理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地理社团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有真实的、符合社会实际的地理活动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探索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由于身处农村,加上社团活动受时间、设备、实际活动范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例如播放《舌尖上的纪录片》第一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通过纪录片中中国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从自然角度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南北方饮食习惯,加深对南方北方生活习俗的印象。
三、创新社团活动方式。转变社团评价机制
传统的论文撰写地理知识小论文或单一的纪录片观看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成效不大。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创新地理社团活动方式,具体做法如下:1.开展“地理小报”展览;2.内容评点。结合自己观看的纪录片,对纪录片中的地理景观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评点。教师可对评点精准的同学予以奖励;3.活动展演。社团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读过的相关内容或者社团观察活动过程拍成微视频、做成PPT等,在社团汇报课上进行展示。同时采取小组排名的方式,选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通过创新社团活动方式,优化社团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完善社团评价机制,让每个社团成员都参与社团活动,展示活动效果、铭记活动过程、学习到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