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笨员工才会不相信上司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很骨感,生存很艰难。争机会、争资源、争加薪、争上位,职场竞争的残酷性被迅速放大,许多职场人即使心力憔悴也不敢停止拼杀,怕自己不争就永无出头时。心理学家认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成因是缺乏信任感。从这个角度讲,缺乏职场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相信—不相信资源能合理分配,不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不相信有能力就会被提升。如果对所有的不相信追根溯源,大约可以归于一个缘由—不信任自己的上司。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CEO是企业的领头人,是公司里最大的Boss。根据爱德曼公司2013年的信任度调查显示,过半数民众不信任CEO。人们不信任CEO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CEO只会说利好消息,谈战略、谈并购。CEO的可信度在调查中排名居后,的确令人有些沮丧意外。虽然高高在上的CEO跟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是他们看起来大多高雅温和,偶尔在会议室电梯里遇到了,也总是客气礼貌,让人颇有些受宠若惊。在很多职场人眼里,CEO绝对是比自己顶头上司可爱的人。
  CEO的可信度不高,普通人对顶头上司的信任度也极其堪忧。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职场人对自己的直接上级不信任。某招聘网站针对5000余人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职场人称曾被缺乏诚信的上司“画饼充饥”。而在被“忽悠”最多的内容中,奖金提成、升职、培训机会位列前三甲,让职场人直呼“伤不起”。
  从事技术工作的钱先生最近遇到了烦心事,万般无奈的他心情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我们部门的主管是个老同志,马上就要退休了,以后谁来接管自然成了部门里最关心的话题。之前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是最有希望晋升的,表面上不说,但心里却互相较着劲。尽管我的业务能力比对手强,但资历没有他深,所以也难保最后谁一定能上。前段时间,主管找我谈话,暗示我想推荐我当接班人,要我好好表现。谁不希望能够有个好的发展呢?谈话后,他丢给我一大堆工作,我几乎是拼了命地干。我想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努力,但是谁知道上个星期部门新进了一个人,说是未来的新主管,我当时心就凉了半截,怪自己太天真,白忙一场。” “起码以后要保持淡定,不会再为了这些暧昧的暗示,让自己白开心一场了。”
  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孙小姐也有类似的遭遇。去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这家知名外企,很快被安排参加了一个重要的短期项目。项目启动会上,部门领导宣布将在项目结束后为成员提供轮岗机会,还将根据每人的绩效调薪。项目工作占据了孙小姐很多时间,但日常工作并没减少,所以加班成了常态,很多周末也都忙着工作。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想到项目结束后的未来,孙小姐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7个月过去了,项目结束了。但是加薪和调岗却迟迟不曾兑现,一切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一直以来支撑的信念瞬间崩塌,孙小姐的情绪跌落到了谷底。想到这大半年的无数加班,想到领导言而无信,孙小姐对未来有些丧失信心了。
  领导的暧昧暗示靠不住,公开的承诺也靠不住,眼看承诺的加薪遥遥无期、承诺过的福利没能落实,承诺组建团队,但最后还是让部分下属“坚持一下”……调查显示,约30.1%有“被骗”的受访者表示将伺机跳槽、另寻东家;26.5%的受访者表示虽然会迫于生计继续努力工作,但心情会很不愉快;更有22.6%的受访者称将难免心灰意冷。
  智者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
  把你的成绩说成自己的、拿着胡萝卜吊人胃口、出尔反尔说话不算—别人加薪升职,而承诺给你的却没有给。遭遇这些时,你是不是曾不止一次克制住骂人的冲动?
  一位资深外籍的高管曾告诫,职场中有些禁忌的话,说出口就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职业形象甚至升职机会,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这不公平”!有人纸醉金迷就有人忍饥挨饿,世界上不公平随处可见,职场也一样。如果不公平是事实,那么与其抱怨、消极怠工或发牢骚、争辩,不如尝试着实事求是地向上司或能够提供帮助的人有理有据地表达意见。
  也许多数被上司“忽悠”了的下属,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哭诉无门。真遇到这种知其不可奈何的遭遇,暂且安之若命是更高明优雅的选择。在庄子的智慧里,“安之若命”的精髓不在于认命,而在于“安之”。
  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下心,静下气,别被一时的愤懑冲昏头脑,换个角度想想,辗转得失之间,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也许就不会觉得那么糟糕了。
  升职是职场最有诱惑力的话题,钱先生的沮丧源于自己玩命表现却竹篮打水。其实换个角度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职场上水到渠成的升职是可喜可贺的,但如果你想要的那个职位,自己踮起脚尖拼命去够,仍力有未逮,那即使这个职位给了你,做起来也会痛苦无比。“小牛拉大车”,走在平地也许不过是磕磕绊绊,但一朝需要翻山越岭,只怕是上坡的时候玩命,下坡的时候要命。真要是无法胜任新职位,自然也不能退回原岗位,到时候进退维谷,离开就是唯一的结局了。
  作为职场新人,如果能不纠结于被领导“晃点”的遭遇,反观自己7个月来的变化,想必能够看到十分明显的成长轨迹。刚入职就能参加重要的公司项目,这份宝贵的经历是很多职场新人求之不得的。虽然领导承诺的加薪、调岗没有实现,但孙小姐若能跳脱被骗的顾影自怜,从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角度看,会发现所收获的项目经验及结识的人脉是更宝贵的财富。
  能者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为被骗所以不再信任,但是不信任的信息一旦被发出,另一方在感受到这种反馈和存疑之后,做出的应对都将是给对方同样的态度和更深的防备。如果这种情绪化的行为不能被纠正,无疑会营造出一种持续紧张的职场氛围。除非另谋高就,否则只要你还跟着自己的上司做事,不信任上司而产生的情绪抵触对自己就有百害而无一利。
  彭小姐是是一家翻译公司的翻译,她谨言慎行地挨过了试用期,与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转正不久,彭小姐便疑心经理欺负新人,所以总把高强度的工作安排给她,心里因此很不高兴。每次当面不敢说什么,但是当经理转身离开后,她立刻就把“笑脸”迅速翻成了“冷脸”。为了少承担工作,彭小姐开始放慢工作节奏,每次慢腾腾干完自己的活后,就在网上和同学聊天。慢慢地,彭小姐发现部门内一些没有明确分工的工作都分给了别人,虽然有些工作是她想尝试的。不仅如此,她还一直得不到经理的帮助和提携,无从提高业务水平。年底绩效考核时,由于业绩不好,加薪升职自然都跟她无缘。   不信任上司的员工多数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要么阴奉阳违,要么消极怠工,缺乏进步的动力。习惯争辩、计较,这类消极的抵触情绪和行为,就像“慢性毒药”一般,短时间里看不出危害,但是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在职场中“泯灭”。
  官场上有一条座右铭,叫做 “宁犯政治错误,不犯组织错误”。因为犯了政治错误,有组织帮你顶着,不会影响其任职、升迁,可要是犯了组织错误,不听指挥,麻烦就大了,穿小鞋不说,前程也没了。
  不知这话的原创者邓拓公若地下有灵,知道自己官场如履薄冰的感慨竟成了赃官的护官符会作何感想,但它却真真道破了一个朴素的职场真理—上司可以是你的靠山,也可以变成你的死敌,而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
  小时候玩过一种扑克游戏,叫做“信不信”,通常是两个人玩,最先把手里的牌出完的就是胜利者。玩法是,顺序摸完牌后持红桃3的人亮出该牌,然后由他将扑克反扣开始随意出牌,比如他出了三张反扣的牌以后,还要报出这是什么样的牌:“三个3!”,下家如果不相信这是三个“3”,可以边说:“不信!”边翻开验证这三张牌。如果它们确实是三个“3”,不信者要把这三张牌收归自己,如果翻开以后不是三个“3”话,发牌者就要把这三张牌牌收回。如果下家相信了(或者不敢冒风险),就可以在其上放上任何数量的牌,比如:“再加上一个3!”,然后决定权转回到上家,重复前边的程序。
  把职场看作一场生活版的“信不信”游戏,游戏玩家恰好是上司和下属。出牌的过程中谁都难免会报假牌,但很多数时候彼此报出的都是真牌。上司报假牌时往往是不得已,以至最后自食其言,承诺落空。虽然再正当的理由也不能成为不正当行为的借口, 可是下属的“不信”也应该只针对这个回合。如果因为一次抓住了上司报假牌而此后每轮都“不信”,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下属自己吞下所有的牌,成为最大的输家。
  信任上司,就不必耗神在无谓的办公室政治中,促使自己沉下心来专注于眼前的事。
  许先生是一家国内知名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在谈起公司时称公司氛围民主,员工深信有能力者就一定有发展。还调侃自己埋头干了快半年,都不知道今年的奖金比例是多少,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想真正专心做点事,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公司的信任,所以不需要格外在意。
  职场中的人,习惯用加薪、升职、奖金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和价值。调查结果也表明,不信任上司的由来绝大多数是因为原本承诺的奖励落空。但信任代表一种信念,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很多时候,与上司休戚与共的信任,成就了公司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阿里巴巴创业时相当艰难,十八罗汉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开支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员工外出办事都发扬“基本靠走”的精神。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太多没办法只好打的。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上,等到来了辆夏利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比桑塔纳便宜2块钱。坚守在捉襟见肘的困顿中,因为阿里的罗汉们相信马云的宣言会实现:“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马云在卸任演讲中动情地说:“自己在想是什么东西让我们有了今天,其实是一种信任。在所有人不相信别人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相信,我们选择了信任……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PS.信任上司的命题建立在一个重要前提上—即,职场上存心坑爹的不良上司总是少之又少的。如果你流年不利,运交华盖,接二连三地不幸遭遇此类极品上司,那么要做的是学会保护自己,韬光养晦以提升能力!待羽翼丰满、万事俱备时,自可扬眉吐气地另觅高枝或光明正大地跟不良上司叫板死磕。毕竟,个人能力是职场生存的终极保障—就像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对华妃说的一句话:“能不能容下嫔妾,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下,是嫔妾的本事!”

其他文献
有多少男女对机车的幻想是从《罗马假日》的Vespa开始的呢?不过假如没有一个短发娇俏的年轻姑娘坐在身后,也不是在通往四处喷泉的罗马大街上,小龟车就显得很矫情。装腔如同化妆,贵在自然,适合文艺青年的大龟车和小龟车最好在普吉岛一类的热带地区晃悠。  装腔者显然志不在此。雅马哈的YBR是个不错的半专业入门选择,在城市里骑,在堵车的时候一溜烟开上环路还是很有优越感的。YBR的优点在于性价比高、国内存量大、
期刊
在美国,可口可乐的科学家们曾经探讨过一个话题,如果想成功,究竟是走直路还是走羊肠小道?很多人的看法是:走直路固然好,但是享受的时间很短,走羊肠小道固然曲折,但是风景很精彩。  作为可口可乐研究院仅有的五位院士专家之一并兼任全球外部技术引进总监,黄晓燕走上了一条科学探索的“十四苦路”,那是一条《圣经》里耶稣为信仰而殉难的小路,但却激奋世人。2006年,黄晓燕和她的研发伙伴为了降低饮料瓶对石油的依赖,
期刊
巴黎欧莱雅美国公司曾经想找一位彩妆部门的产品经理。欧莱雅中国招聘总监雅各布在一堆候选者的材料中发现有位申请人来自食品行业,负责的是汉堡包。雅各布不禁对这位候选人的勇气产生了好奇。这是多么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居然有人想跨越这么大的行业鸿沟,从卖汉堡包转到卖化妆品,这人能行吗?  候选者出现了。雅各布看到她的第一眼,努力在想着怎样把她和欧莱雅之间建立起联系。  话题从汉堡包的研发说起。一说起汉堡包
期刊
盖洛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对敬业度高和敬业度低的两组员工一天中的血压进行了监测。发现敬业度高的员工与同事一起工作时,血压会略略升高;而工作敬业度低的员工,在每天下午的15~18点时,血压是最高的。  血压的数值,体现出的是不同敬业度员工的职业幸福感—敬业度高的员工,会觉得与同事在一起工作最开心,幸福感最高,而敬业度低的员工则在快要下班时,享受到即将解脱的快感。  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职业幸福感
期刊
我在此处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以推荐当期杂志为目的,跟大家交代下我们怎么想了这么一个主题,或者我先于大家发现的本期文章中的亮点。但是,今天写这篇文字时,我特别想说说下期我们想做的话题—早点开工。前几天,看到了年轻员工在工作时猝死的新闻,在我参加的各个微信群里,白领们为逝者祷告,为自己哀叹。甚至有人说,不孝有三—不育、考研、做公关。  带着这条新闻我找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聊了聊,我想知道,他们的
期刊
有人试验过,在街边,拿着100块人民币试图“销售”给路人,看看多少钱卖得掉。100元人民币的价值,当然也是100元,销售人自己知道,这是真币。结果正如你所预料的,别说打八折,可能就算不要钱,也没人要,人家总有顾虑。  这个试验背后,其实就是销售的难点所在。在整体诚信度不高的社会,大家的防御机制都很强。销售人要做的,就是拥有好意,同时让别人原原本本地感受到自己的好意。这需要方法,也需要训练。  真正
期刊
我是个中专生,中专生一年的实习实则帮助不大。学历是硬伤,经验是阻碍。从看到《职场》杂志开始,我觉得有必要为这类人群增加一些机会。通过杂志让大家关注我们,不至于在就业难的市场中增加失业和待业率,同时又可以减轻企业缺少人才的压力,保障大家的未来。  Re:小编非常理解面临就业时人们的苦闷,觉得自己很难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小编觉得这位同学也不必为前途特别悲观,看今年大学生的“最难就业季”会有所感觉,学生难
期刊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得假期对职场人来说更显得难能可贵。为更好地了解白领旅游状况,智联招聘携手艺龙旅行网推出《2013年白领旅游指数调研》。此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8313份。  旅游次数  近八成白领工作以来有过旅游 外企白领旅游次数最高  此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7.95%)的职场人有过旅游。其中,1—3年工作年限、3—5年工作年限、5年以上工作年限白领平均旅游次数分别为2.85次、3.5次、4.
期刊
留学当然是为了接受国外的教育,而教育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有多少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有多少种教育理念。在斯巴达,教育被认为是极权政治的工具,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忠诚的爱国志士,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拥有思想独立、追求真理与自由的个体,个体利益优先,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公平、公正与法律之上;在中国远古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将一套巫术礼仪传递给下一代,以
期刊
梦还没开始,就碎了  6月毕业,5月份政策才出台,像李可乐这样一夜之间“年龄超标”的毕业生就被撂在了旱地里,他们心中的迷惘可想而知。虽然经过部分应届大学生的上访争取,北京人社局回应称,这一规定不是针对特定人群提出的新的进京政策,而是对当前北京市属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考虑到2013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接收意向,对于用人单位满意、愿意引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