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整合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在教会学生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而要让学生扎实地学好古诗文就必须做到教学资源与文本的合理整合、教学方法与课文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的高效整合。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语言感悟 教学整合
  听王菘舟老师教学《长相思》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古诗文是可以这样教的,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其中一首两行32字的词,如果是我一堂课就讲完了。可王菘舟老师整整花了两堂课的时间,而且两堂课之间没有休息,一口气让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理解到感同深受。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没有一个学生显得无精打采,与会的听课老师都认真地抬头听着,不时地做好笔记。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老师和学生呢?回到住处后我翻看着听课笔记认真思考,发现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片段一 师:“默读,看图、看注解,试想这首词在讲什么意思?”(生认真地阅读起老师的补充材料)这时学生刚读通课文,王菘舟老师就让学生读下发的补充材料,这样是有一定用意的。这首词描写的是纳兰性德长年征战在外思念亲人的浓浓思乡之情,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那样的年代,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磨难,他们哪里会读得懂呢?所以要使学生读懂,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当学生阅读了这些资料后,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读懂作者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这样的教学辅助材料,对这首古诗文就能学得更扎实。我想这就是课文教辅资料和课文的合理整合。
  片段二 师:“读了老师给的这份补充材料,大家对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掌握了没有?你知道作者身在何方?”生:“‘水一程’作者可能站在高高的山上。”(让回答后的学生站着,这时我有点不解)生:“‘水一程’作者可能站在船上。”生:“‘深夜千帐灯’作者可能站在营帐前。”师:“作者的‘身’就在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上,作者经过无数座高山,无数条江河,走到哪里就安营扎寨在哪里。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老师再提第二个问题,作者的心在哪儿?”生:“家乡。”师板书:心系家乡。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把他联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生:“纳兰性德虽然征战在外心里却记挂着家里。”生:“纳兰性德在征战的途中十分寂寞,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人。”生:“纳兰性德是很想家的,但是为了国家还是要在外征战,他是那么的无奈。”……师:“请你放声再读,带着这种心情、这种感觉。”(这里反复指名读)
  在老师有效的提问中,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碰撞,深刻地体会到纳兰性德此时的矛盾心理。其实老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喜欢征服难题。王菘舟老师就掌握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抛出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不得不提到我刚刚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王菘舟老师让回答完毕的同学站着。本来学生回答正确了,王菘舟老师也肯定了,却叫学生站着。其实这是王菘舟老师设计精妙的一步。当听完学生的回答,王菘舟老师就此总结,他走到学生的身边,指着学生的位置说:“作者的身就在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作者经过无数座高山,无数条江河……”王菘舟老师从第一排走向第二排,再走到第三排,原来他想告诉学生纳兰性德征战所走的路途遥远,征战的时间长久,为下一问设下伏笔。这么细小的环节,但确是学生理解课文不可缺少的一步,王菘舟老师的心思缜密让我佩服不已。以情感为主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有效的思考空间,这种教学手段的亲密整合不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吗!
  片段三 师:“请大家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先是一段夜深人静时无境荒野中的风声,接着是一段古琴演奏的乐曲)音乐毕,老师带着缓慢的语气说:“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跟着音乐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听师配音朗读。”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塞外那一阵阵寒冷的风声,我看到纳兰性德一个人站在帐篷的外面。”生:“我听到虫子的叫声和人们熟睡的声音,可纳兰性德却睡不着,一个人站在帐篷的外面。”生:“我听出了这时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可纳兰性德却一个人站在帐篷的外面,望着那明亮的月亮思念着家里的亲人。”……
  这自然而然的感悟不是老师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产生了共鸣?是那段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意的音乐。那一段令人深思的音乐却给了学生想象的起点,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而这段音乐它不是普通的音乐,是老师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出来的,因为王菘舟老师想借着这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在向大家诉说纳兰性德此时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也证明了这段音乐的价值。这样的媒体运用才是最合适的,最有技巧的,是与课文有效整合的。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语文教学应回归传统,避免在舍本逐末中忽略整合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凸现语文的特色和神韵,进一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这里王菘舟老师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其他文献
摘要 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练习内容富有创意、形式新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境界。  关键词练习课 枯燥 兴趣 高效  长期以来,练习课总是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平常的练习课无非就是讲练结合,即做一题讲一题。一味地进行练习,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从提高语文练习课的效率出发,练习课也要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借助教材采取多种方式,把握契机,有步骤、有条理、有目标地进行指导,善于发现、探索、拓宽说的语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进生活学习说话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其乐于表达的心理素质和语言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说话训练 表达技巧 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
期刊
《学与问》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体会“学”与“问”的关系呢?我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循序渐进,提炼观点—验证观点—运用观点—升华观点,由浅入深,
期刊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故事情节、揭示寓意上。細读文章,认真品味,不难发现文章是借助“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意,把文本由“薄”读“厚”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增加提示语,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究;拓展延伸,引领
期刊
我校朱荣华老师参加区片教研执教了《认识年月日》一课,从教学设计到上课我参与了全过程。应该说从教学设计到试教我们都比较满意,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试教后的当天晚上,我正上三年级的女儿不会看年历让我反思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学生年历都不会看,又怎么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呢?第二天我回到学校,找了昨天试教班上的几个学生问了问,发现他们真的不会看年历。原来昨天热闹的教室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问题,我们总
期刊
在一次同课异构会课中,我是这样上《正比例》一课的。以下是我上课的部分案例,这节课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具体如下:  一、情景创设  1.实验。揭示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手摇发电实验,转速由慢到快,灯泡也由暗到亮,反复几次,学生观察并回答。  ⑴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生:“转速快、灯泡亮,转速慢、灯泡暗。说明了灯泡的亮度和转速有关系。”  ⑵像这样的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以综合实践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为主要内容,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探究和直接体验,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情感、行为、认知得到统一协调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课堂体会
期刊
摘要创新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材的设计进行大胆、有效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更高。学生就会在若有所思中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无穷。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 生活经验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百分数的意義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今年再次执教这一内容时,我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研读,对学生的知识起点进行了认真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设计进行了大胆创新,课堂实施后收到了良
期刊
摘要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获得直接体验。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主体性 有效实施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需要,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数学综合实践
期刊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恰当、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等的开发,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