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学习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现在和平盛世来之不易,认识到是先辈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今天生活的幸福。通过历史教学中具体的案例的学习,学生受到精神上的感染,树立行为上的榜样,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文章开展了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这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青少年素质培育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进程,非常适合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最终赢得民族的独立;新中国一路艰辛走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史实……在初中历史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了解这些悲壮的历史事件,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激发爱国之情。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不高,缺乏家国情怀的责任感、使命感。很多家长工作较忙,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在2012年,我市才把历史科目列入中考范畴,学校习惯于把历史课程列入“次重点”科目,历史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课程的编排数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历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渗透爱国教育,备课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一节公开课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1.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战略转移——长征。教材围绕着长征艰难行进取得胜利这一线索展开,介绍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如何获得胜利等重要内容。长征是党和红军一次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长征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教育功能,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军教育的一次绝好机会。
我校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容易激发,但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在教学问题设置上需注意梯度,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学习过长征的相关内容,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耳熟能详。但本节课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把长征精神渗透到平时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最终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教学活动设计如表1。
2.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分析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历史情境,还原历史事件,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历史课堂活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影像,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经过合作探究生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国家的统一繁荣,人民才能幸福和安定;帮助初中学生建立强烈的爱国爱家的思想意识,以“家国情怀”投入到其他各科课程的学习中,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活动中以图片、地图、音乐等形式再现历史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构建学生认知过往的历史事件,以不同形式发挥历史释义作用。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观察,对历史文化进行思考,从而展开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与理解,做出分析与判断。如本节课学生自主阅读后,能整理并能标出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读图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历史故事,培养家国情怀。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伟大的,但学生很少能深刻认识这场生死抉择,不能理解红军战士对信仰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节历史课学生在收集、讲述长征故事的过程中,已把无数革命先烈做出的历史伟大贡献铭记在心,情感得到升华。教师把一些画面感强、极具感染力的历史视频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认知到历史的残酷与悲痛,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立自强,才能不被欺凌。
(3)体现时代精神,点燃家国情怀。现在,我们正迎来一场新的长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上美好生活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为了让学生对国情有充分认识,历史教师要在历史课程中渗透时代精神,引用时政热点拓宽学生的历史眼界。本节课,教师引用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愈加强大,让学生油然而生出民族自信心,树立坚定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四、结语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面对课改,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教育功能,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捕捉时机,创设情境,对初中历史有关“家国情怀”的部分进行提炼和整理,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贴近历史教学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69.
李宁宁.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6):43-44.
杨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锦州:渤海大学,201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这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青少年素质培育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进程,非常适合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最终赢得民族的独立;新中国一路艰辛走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史实……在初中历史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了解这些悲壮的历史事件,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激发爱国之情。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不高,缺乏家国情怀的责任感、使命感。很多家长工作较忙,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在2012年,我市才把历史科目列入中考范畴,学校习惯于把历史课程列入“次重点”科目,历史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课程的编排数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历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渗透爱国教育,备课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一节公开课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1.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战略转移——长征。教材围绕着长征艰难行进取得胜利这一线索展开,介绍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如何获得胜利等重要内容。长征是党和红军一次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长征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教育功能,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军教育的一次绝好机会。
我校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容易激发,但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在教学问题设置上需注意梯度,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学习过长征的相关内容,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耳熟能详。但本节课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把长征精神渗透到平时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最终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教学活动设计如表1。
2.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分析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历史情境,还原历史事件,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历史课堂活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影像,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经过合作探究生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国家的统一繁荣,人民才能幸福和安定;帮助初中学生建立强烈的爱国爱家的思想意识,以“家国情怀”投入到其他各科课程的学习中,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活动中以图片、地图、音乐等形式再现历史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构建学生认知过往的历史事件,以不同形式发挥历史释义作用。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观察,对历史文化进行思考,从而展开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与理解,做出分析与判断。如本节课学生自主阅读后,能整理并能标出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读图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历史故事,培养家国情怀。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伟大的,但学生很少能深刻认识这场生死抉择,不能理解红军战士对信仰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节历史课学生在收集、讲述长征故事的过程中,已把无数革命先烈做出的历史伟大贡献铭记在心,情感得到升华。教师把一些画面感强、极具感染力的历史视频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认知到历史的残酷与悲痛,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立自强,才能不被欺凌。
(3)体现时代精神,点燃家国情怀。现在,我们正迎来一场新的长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上美好生活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为了让学生对国情有充分认识,历史教师要在历史课程中渗透时代精神,引用时政热点拓宽学生的历史眼界。本节课,教师引用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愈加强大,让学生油然而生出民族自信心,树立坚定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四、结语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面对课改,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教育功能,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捕捉时机,创设情境,对初中历史有关“家国情怀”的部分进行提炼和整理,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贴近历史教学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69.
李宁宁.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6):43-44.
杨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锦州:渤海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