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的精髓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一堂优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在一堂课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顾及到了每个知识点,再辅之以习题加以巩固,有一个合理的板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没犯科学性错误,便是一堂成功的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加上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的极大丰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种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就越发显得落伍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但无论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如何改变,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变的,我们总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学生)也是不变的,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我们希望极大的探索每个学科的精髓,这种精髓要求体现出有益于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就生物这一学科而言,它的精髓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奇、生命的奥秘、生命之美。笔者认为,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喜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喜爱生物这门学科,二是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如何保证身体的健康,并乐于影响身边的人,三是由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热爱所有的生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当我们的学生上升到第三个层次时,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因为这样的人将来走向社会,就会热爱周边的环境,热爱大自然,甚至成为环保主义者。如果他们将来主政一方,就不会因为狂热于经济建设如搞房地产开发而随意毁掉一方水草。
  就生物属性而言,环保主义者是人类中素养最高的一个群体。当这个群体变得越来越大时,我们的地球才会变得更美,更适合于人类的居住。但如何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环保主义者,每个生物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它就要求每个生物教师在上课时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感受、探究生命的神奇与奥秘,那种只为了应付高考的知识点的输灌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应试教育。长沙市一著名中学的校长曾说,我们中学阶段很多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无意于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是为了高考而教。比如有一堂生物课,教师讲授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告诉学生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共有五种,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前三种属于跨膜运输,后两者不是跨膜运输。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向学生解释何为跨膜运输,各种考试也反复考这一知识点。但试问:把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跨膜运输的方式区分得那么清楚,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有何意义?
  国务院教育参事王沛瑶在古稀之年到一省重点中学做报告时说:“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胸怀天下,放眼未来’”。意即每堂课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不止局限于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是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引领学生分析与评价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一句话,凡是有益于学生一生发展的内容都可以讲,那些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用到的内容要多讲、重点讲,而且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满足于把知识点进行输灌的话,那只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课,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还不是优秀课。比如笔者在讲授《伴性遗传》这一内容时,引领学生分析得出Y染色体只在男性中传递;然后联系我国传承很久的家族族谱,它是用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每个世代的成员的信息,以便于人们寻根问祖。但只有男性成员才能记载到族谱中。在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莹莹之中就想到只记载男性成员,就因为一条Y染色体把所有的男性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血脉相连。于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充满智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于是学生便因此更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这一教学模式与那些空洞的爱国口号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再比如在某一省属重点中学的高三调研课中,一生物教师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教师别具一格,不仅仅是输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五个观点,而是精心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怎样评价生物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2.进化了便是产生了新物种吗?3.新物种产生了意味着生物进化了吗?4.新物种产生的依据是什么?5新物种产生需要哪些环节?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引领学生去分析何为进化,怎样进化,新物种产生的艰难,生物多样性的由来及意义。在这种循循善诱下,学生完全沉浸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生存下来的生命的顽强与壮美。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熏陶出来的学生,哪有不热爱生命的?当时的调研员也非常认可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之精妙,上课的老师风趣幽默,对学生的引导层层递进,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但她固执地认为该教师没有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五个观点板书到黑板上,而仅仅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于是她认为这不是一堂优课。
  在应试教育日益严重的当代,素质教育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从来没有落到实处也不可能落到实处。只可能停留在口头上或某些赛科中。如果我們的高校招生制度不改变,对老师的评价机制不改变,社会的诚信不树立,那么无论高考的方式怎么该,都不可能撼动应试教育一家独大的格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历史考证的角度,通过一些史料以及文物详细分析了鲁土司的经济社会构成,从而初步揭示了土司社会的经济构成现状。  关键词:鲁土司;经济  被誉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的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永登连城镇。四至:北至武威,南至青海民和,西至青海互助与乐都,东至兰州庄浪河流域东界。鲁土司原是蒙古族妥帖木尔一支。元帝国灭亡,大明延续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实行“封疆而治”
期刊
摘 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使得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但是,戏剧小品的表演能够让人捧腹大笑,尤其是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即兴表演,可以给观众带来和原创不一样的新鲜感,让观众开怀大笑、感触颇深。所以,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即兴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为戏剧小品添彩添色,还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调动观众的热情,让观众对戏剧小品更加青睐。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和研究戏剧小品表演中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早期床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专而泛的过程,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而“银床”实为“限”之误。“牀”、“床”二字是各有本义、相互独立。  关键词:床;坐卧具;牀  在殷墟卜辞和西周文献中,床专指卧具;东周时期床分化为坐具和卧具;汉代又附加了榻之类坐与半卧的功能。唐宋以来,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在这些器物中,“银床”多见于诗词中,解释为“井栏”。  一、床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因此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希望能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涉及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建设全人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品读优秀散文中所蕴含的美,做到美文美教,在散文教学中升华“美”。文章从指导朗读,体会语言之美;推敲细节,感悟意境之美;联系生活,认知情感之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美文美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使其拥有完整而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期刊
摘 要:杜牧是唐朝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晚唐成就很高的一名诗人,其诗歌以七言绝句为主,内容主要为咏史抒怀,具有英发俊爽的特点。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很多成就,在诗、赋以及古文方面都身趁名家,气诗歌受到韩愈和杜甫等人的影响,题材非常广泛,笔力非常峭健,诗歌主要可以分为豪迈和香艳两大类。杜牧的诗歌议论呈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针对杜牧诗歌的议论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了其艺术效果。  关键词:杜牧;诗歌;议论特征
期刊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其范围,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是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方法。  二、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民间风俗。花山节作为岁时节令类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鲜明体现。昭通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域,本文将以昭通鲁甸县苗族花山节为例,对昭通苗族花山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发掘昭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苗族;花山节;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就是自己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需要长期形成。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很多方面的体现,比如他的“美政”理想,他不同流合污,而是与小人作斗争。还有他对自己故乡的依恋,对广大人民百姓的重视。在屈原的爱国思想中,“忠君”是最基本的素质,这也是他的一个历史局限。同时,屈原又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也就是屈“骚”
期刊
摘 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史学家对于《史记》的最高评价。《史记》作者司马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与精彩记录完善了我国历史研究的素材缺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在《史记》中,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成为后世关注的重点。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司马迁广泛吸收了道家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巧妙将道儒思想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著出传奇巨作《史记》。  关键词:司马迁;儒道思想;思想  在学术界,关于司马迁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