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活激发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非常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學,逃避学习,沉迷于游戏。这一度使我陷入苦恼和自责之中,甚至对教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后来崔校长根据我校多年来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唤醒教育”理论及“二十字方针”,为我的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使我知道如何以兴趣引领为信念,用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游刃有余。以下,我就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据我调查许多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今后的个人的发展,而是对计算机感到新鲜、好奇和出于对游戏的热爱。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导入新课,引人主题,开展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在我校张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张老师的一节平面设计课《篮框的制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事先设计制作了一个小人在篮球场上的扣篮动画,课上通过大屏幕播放给同学们看,通过精彩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展示了篮球运动无尽的魅力,短短几分钟的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赞叹之余,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在那一刻被真正地激发出来了。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张老师在“唤醒教育”公开课上,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神舟七号升空、分解、释放飞船的全过程动画。动画最后飞船飞入了遥远的太空,屏幕上出现一个奇幻的星空画面,整个动画生动、连贯、气势恢弘,播放后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因势利导,问道:“我国一共进行了几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行员都有谁?”学生们很快说出了答案。这次公开课,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悬念,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学生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唤醒了每个人心中的民族意识。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玩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
例如:指法学习学生普遍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而且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发给学生一个《电子钢琴》的小软件,用电脑来弹自己喜欢的歌曲,看谁弹的曲子最优美。学生在“弹钢琴”的实践中发现,要弹出一首好听的歌,必须先练好指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愿意去练习指法了,而且热情非常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我认为玩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学生必须在完成上机任务的基础上去玩游戏,这是给学生的一种学习上的乐趣也是一种动力。
三、肯定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考核,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机教学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并及时检查点评(针对班级学生人数少的情况),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微机兴趣小组或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打游戏或者晚自习上网)。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
每学期举行几次计算机基本功、设计大赛。学生全员参加,通过初试、复试,再到决赛实行淘汰制。比赛充分利用了学生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和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劲头。比赛过程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展现了他们的个人风采,学生在比赛中成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立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学用结合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学用结合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中职的计算机的教学不必太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如学习五笔打字后,让学生打一个自己写的日记或是一篇小故事,学生看到自己可以用计算机里打这么多字时,就信心百倍,会感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学会了word排版,就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做一期手抄报等等,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行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而且让后面的学生有信心往前赶。例如:我校张老师在给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篮框制作》一课时,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深浅不一的题目,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基础好的学生做完后张老师就鼓励他们去创作,以姚明的广告“要投就投中国人寿”为参照,设计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完成作品的学生去指导后进生,通过指导巩固了学生的操作,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最后是作品展示,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争取自己作品也能上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和承认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任务驱动的意义还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职业计算机培训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好电脑,喜欢电脑。
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非常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學,逃避学习,沉迷于游戏。这一度使我陷入苦恼和自责之中,甚至对教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后来崔校长根据我校多年来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唤醒教育”理论及“二十字方针”,为我的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使我知道如何以兴趣引领为信念,用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游刃有余。以下,我就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据我调查许多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今后的个人的发展,而是对计算机感到新鲜、好奇和出于对游戏的热爱。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导入新课,引人主题,开展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在我校张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张老师的一节平面设计课《篮框的制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事先设计制作了一个小人在篮球场上的扣篮动画,课上通过大屏幕播放给同学们看,通过精彩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展示了篮球运动无尽的魅力,短短几分钟的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赞叹之余,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在那一刻被真正地激发出来了。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张老师在“唤醒教育”公开课上,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神舟七号升空、分解、释放飞船的全过程动画。动画最后飞船飞入了遥远的太空,屏幕上出现一个奇幻的星空画面,整个动画生动、连贯、气势恢弘,播放后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因势利导,问道:“我国一共进行了几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行员都有谁?”学生们很快说出了答案。这次公开课,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悬念,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学生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唤醒了每个人心中的民族意识。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玩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
例如:指法学习学生普遍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而且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发给学生一个《电子钢琴》的小软件,用电脑来弹自己喜欢的歌曲,看谁弹的曲子最优美。学生在“弹钢琴”的实践中发现,要弹出一首好听的歌,必须先练好指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愿意去练习指法了,而且热情非常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我认为玩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学生必须在完成上机任务的基础上去玩游戏,这是给学生的一种学习上的乐趣也是一种动力。
三、肯定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考核,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机教学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并及时检查点评(针对班级学生人数少的情况),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微机兴趣小组或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打游戏或者晚自习上网)。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
每学期举行几次计算机基本功、设计大赛。学生全员参加,通过初试、复试,再到决赛实行淘汰制。比赛充分利用了学生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和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劲头。比赛过程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展现了他们的个人风采,学生在比赛中成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立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学用结合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学用结合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中职的计算机的教学不必太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如学习五笔打字后,让学生打一个自己写的日记或是一篇小故事,学生看到自己可以用计算机里打这么多字时,就信心百倍,会感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学会了word排版,就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做一期手抄报等等,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行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而且让后面的学生有信心往前赶。例如:我校张老师在给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篮框制作》一课时,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深浅不一的题目,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基础好的学生做完后张老师就鼓励他们去创作,以姚明的广告“要投就投中国人寿”为参照,设计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完成作品的学生去指导后进生,通过指导巩固了学生的操作,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最后是作品展示,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争取自己作品也能上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和承认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任务驱动的意义还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职业计算机培训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好电脑,喜欢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