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动画电影也在不断探索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创新的路径。本文以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例,从题材故事、二维片段、场景构造、画面细节4个维度对其进行探析,旨在研究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电影;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姜子牙》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98-03
一、動画电影市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动画电影是一种以逐格拍摄为技术基础的拍摄艺术手法,并将一定的艺术形式作为它的内容和媒介载体。动画具有教育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动画电影观众的刻板印象中,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才能代表着行业水平,但事实上,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早期的发展也是十分强劲的。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就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使中国动画史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等[1]。但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客观时代背景的限制,国产动画产量逐年下降。此后4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外动画影片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如《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等等。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逐渐走上复苏的道路。继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又荣登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2名[2]。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发展,国人对动画电影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成了主流。除此之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以及最近上映的《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都获得了国民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见上表)。
数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证明,中国的动画市场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在数字媒体时代,只是一味地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并不是足以促进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得到健康持久发展的条件,唯有找到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科学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姜子牙》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动画电影《姜子牙》主要内容是,在一次昆仑封神大战之后,昆仑派弟子姜子牙本应被元始天尊封为昆仑众神之长,却因一时之过被天尊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了再次返回昆仑,姜子牙踏上了新的旅途,并在此过程中最终寻回了自我。这部电影是中国首部神话史诗级动画电影,它刷新了国内动画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并最终成为2020年度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第1名。虽然观众们对于改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该电影的情节设定、故事细节以及人物场景设计中可以发现电影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上的独具匠心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扬。
(一)题材取自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观。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该书大力推行道教文化,阐述东方哲学,为后人津津乐道。电影《姜子牙》就选取了《封神演义》中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作为楔子开始讲述。此外,电影中的角色九尾狐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山海经》,在中国古代,九尾狐并不是只带有负面的色彩,在汉代《孝经》中,九尾的符号就是吉祥的象征,有“德至鸟兽,则狐九尾”之说[3]。
影片中,当主角姜子牙亲眼看到九尾体内的无辜女孩小九时,选择放走了她,对天尊“舍一人而救苍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之后他的行动也向观众阐释了“舍一人是救不了苍生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理论。为了小九,姜子牙并没有选择封神,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是自己的神,每个个体也可以成为别人的神,这正是对姜子牙精神中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以及道教文化“为得钢骨洒热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印证。此外,电影《姜子牙》还传达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例如,通过小九寻找阿父展示了国人对家的思念;通过猎狐人与狐族的抗争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主题都源于中国古典文学,电影《姜子牙》在将这些思想传输出去的同时,也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传输了出来。
(二)二维片段极具国风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是留存于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美学艺术作品,是国家级世界遗产,具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色;青铜器在我国历史意义重大,两者都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元素。电影《姜子牙》开头1分22秒至3分32秒的二维动画中,对这两种传统文化元素都进行了应用。
这段二维动画讲述了九尾狐族与人类的历史大战。九尾妖狐化身火焰,席卷宫殿,姜子牙一路驰骋,劈开一道血路。为了创作这个片段,制作团队专门成立了二维动画小组进行设计绘制,这一部分在二维的基础上做出了立体分层效果,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运动,仿佛是彩色的青铜画流动了起来,同时又具有敦煌壁画的特征,用色块和线条带动转场,精细炫酷又极具国风艺术感。
(三)场景构造考究中国传统元素
留白艺术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具体表现之一。电影《姜子牙》运用具有国风特色的留白设计,画面大气丰富,极具国画风情,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遐想空间,展现了一个恢宏壮观的封神世界。电影中的大量场景运用对称构图,向观众描绘出了天庭的尊贵浩荡、北海的空阔悲凉、古战场遗迹的萧条……此外,电影运用大场景小人物的表现方法,表达了电影“逆天改命”的主题。
“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中国古人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相互关系[4]。电影《姜子牙》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进行颜色设计:神权至尊的静虚宫是金色的、冰封万里的北海是蓝色的、幽暗恐怖的幽都山是紫色的……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和材质,每种颜色、材质、光线都统一在相同的艺术视觉样式下,打造了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震撼的封神世界。 (四)画面细节饱含东方美学特色
在电影《姜子牙》中,凡是出现过的角色,其姓名、性格特征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都能找到出处。例如,作为神鸟的飞天玄鸟,很多道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都有它的存在,它能告慰亡灵,带来新的希望;腾蛇,也被人们称为飞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静虚宫里面的十二金尊即《封神演义》之中的十二金仙……片中多处细节严格考究,具有东方美学色彩。制作和研发团队反复翻阅了《封神演义》《山海经》《搜神记》等大量古籍,参考了在中国境内发掘和出土的各种历史考古资料和文物,花纹、法术等诸多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研究与设计,力求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封神世界。
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富含中国元素,也包含着独特的寓意。例如,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昆仑图案,象征天尊时刻在监视姜子牙,监视着世间的一举一动;十二金尊佩戴的青铜面具,也象征着他们是秩序的执行者;每个修道之人的头上都会有“三花聚顶”,体现了他们的修为等等。这些细节都源于中国古典文学,饱含东方美学色彩。
三、《姜子牙》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突破
(一)剧本创作改编增添新意
剧本采取陌生化改编,只是将《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当作一个楔子,对原故事进行了改编,增添了故事的新意。在主题方面,电影《姜子牙》的制作团队并没有采取已经被验证成功的动画电影模式,而是脱离了本土观众的主流审美,选择开发自己的模式,做一部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动画电影。电影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摄入足够多的东西,包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人们面临的困境、信仰的缺失等,立意很高,极具深度。在姜子牙经历所有事件之后,他获得了内心的成长。
(二)角色造型设计突破设定
影片中姜子牙的角色设计突破了观众的既定印象,他被制作成了一位理性克制、有强烈使命感又飽经沧桑的中年人,他的性格也与之前主流动画中主角的形象有一定差异。相比于孙悟空和哪吒强烈的个性,姜子牙更像是一个具有英雄气质的平凡人,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神。此外,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申公豹的形象一直是奸佞之臣,是邪恶的、阴暗的,但在电影《姜子牙》中,主创团队却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他睿智幽默、重情重义。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也一改之前勇猛的既定形象,变成了一个似犬似鹿似兔似猫的形象,性格忠诚、贪吃又十分可爱。
(三)CG特效技术开创新高
CG(计算机动画)技术现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动漫、游戏、传播网络和媒体在内的许多领域之中,制作CG动画需要运用的技术手法越来越丰富,这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次的视觉感官冲击[5]。电影《姜子牙》的导演李炜曾说这部影片的工作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许多网友也说这部影片中一些特效镜头甚至不输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电影中皮肤的SSS效果(体透光效果)、烟雾效果、固体的物理碎裂效果都近乎做到了极致,分镜及战斗设计也十分炫酷,开创了中国国产动画特效技术新的高度。细致的美工场景、人物建模、细腻的皮肤纹理体现了制作团队的注重细节、要求严格。
(四)联名营销宣传吸引观众
电影《姜子牙》与以往国产动画电影营销宣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进行了联动宣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我国国产动画的佼佼者,而电影《姜子牙》通过与大圣、哪吒的联动效应,在开播之前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齐天大圣、哪吒、姜子牙、敖丙组成的“神仙天团”在电影《姜子牙》还未上映前就吸引了许多观众。《姜子牙》与成功的IP联名,使联动IP的热度形成了小高潮,也吸引了联动IP的粉丝,扩大了受众群。在结尾彩蛋之中,姜子牙和哪吒的互动也迎来了一阵喝彩,哪吒的调皮、不拘小节与姜叔的强迫症、严谨形成鲜明对比,使两个角色跃然纸上。
四、启示
电影《姜子牙》与其他火爆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其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故事,因此,创作者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要将历史文本引入当下现实生活,用中国民族传统神话故事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诉求,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活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只有更充分地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与继承。
(二)输出中国特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只有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底蕴,了解其内核和精神,才能传递中国价值。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创新传播媒介,扩大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真正做好对本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的输出,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此外,还可以将中国神话与西方元素结合,碰撞出更具特色的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上国际舞台。
(三)学习国外优秀技术
从《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中可以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我国的特效技术还不完善,在技术层面仍然与世界顶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制作《海洋奇缘》这部动画电影,迪士尼公司升级了专门的新型流体波纹引擎Splash,在这一引擎的支持下,其不仅能明显区别浅水区和深水区的海水波纹,而且可以模拟出晃动后水流产生的大量气泡[7];还有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毛发系统使每种动物的毛发都实现最大可能的真实还原……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国内动画电影制作的产业链,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秉承实用主义的原则,吸取外部先进文化与事物,最终实现本土化融合[8]。
五、结语
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艺术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技术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中国动画近百年的历史中存在着艰难的时刻,也有过低迷和迷惘,然而只要能从实践之中发展经验,即便是移山填海之难也终有成功之日。国产动画的未来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要用叙事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用技术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希望中国动画不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 闫晗.共和国动画发展七十年综述[J].传记文学,2019(08):8-21.
[2] 刘杰.从《哪吒》的火爆谈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N].常德日报,2019-09-01(002).
[3] 李洪周.浅析中国文学作品中九尾狐形象的起源与变迁[J].汉字文化,2021(02):128-129.
[4] 龙倮贵.试析彝族五行文化[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01):19-25.
[5] 常姣姣.动画场景色彩的表现性训练方法[J].艺术科技,2016,29(10):120.
[6] 马娇,刘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6):142-144.
[7] 钱丽娜.遗失的IP中国动画衰落是因为抛弃了传统[J].商学院,2017(01):24-27.
[8] 孙雪雷.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新探[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3):128-132.
作者简介:刘祥念(1999—),女,山东邹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影视动画、传统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电影;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姜子牙》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98-03
一、動画电影市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动画电影是一种以逐格拍摄为技术基础的拍摄艺术手法,并将一定的艺术形式作为它的内容和媒介载体。动画具有教育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动画电影观众的刻板印象中,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才能代表着行业水平,但事实上,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早期的发展也是十分强劲的。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就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使中国动画史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等[1]。但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客观时代背景的限制,国产动画产量逐年下降。此后4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外动画影片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如《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等等。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逐渐走上复苏的道路。继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又荣登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2名[2]。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发展,国人对动画电影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成了主流。除此之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以及最近上映的《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都获得了国民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见上表)。
数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证明,中国的动画市场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在数字媒体时代,只是一味地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并不是足以促进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得到健康持久发展的条件,唯有找到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科学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姜子牙》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动画电影《姜子牙》主要内容是,在一次昆仑封神大战之后,昆仑派弟子姜子牙本应被元始天尊封为昆仑众神之长,却因一时之过被天尊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了再次返回昆仑,姜子牙踏上了新的旅途,并在此过程中最终寻回了自我。这部电影是中国首部神话史诗级动画电影,它刷新了国内动画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并最终成为2020年度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第1名。虽然观众们对于改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该电影的情节设定、故事细节以及人物场景设计中可以发现电影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上的独具匠心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扬。
(一)题材取自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观。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该书大力推行道教文化,阐述东方哲学,为后人津津乐道。电影《姜子牙》就选取了《封神演义》中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作为楔子开始讲述。此外,电影中的角色九尾狐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山海经》,在中国古代,九尾狐并不是只带有负面的色彩,在汉代《孝经》中,九尾的符号就是吉祥的象征,有“德至鸟兽,则狐九尾”之说[3]。
影片中,当主角姜子牙亲眼看到九尾体内的无辜女孩小九时,选择放走了她,对天尊“舍一人而救苍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之后他的行动也向观众阐释了“舍一人是救不了苍生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理论。为了小九,姜子牙并没有选择封神,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是自己的神,每个个体也可以成为别人的神,这正是对姜子牙精神中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以及道教文化“为得钢骨洒热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印证。此外,电影《姜子牙》还传达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例如,通过小九寻找阿父展示了国人对家的思念;通过猎狐人与狐族的抗争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主题都源于中国古典文学,电影《姜子牙》在将这些思想传输出去的同时,也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传输了出来。
(二)二维片段极具国风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是留存于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美学艺术作品,是国家级世界遗产,具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色;青铜器在我国历史意义重大,两者都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元素。电影《姜子牙》开头1分22秒至3分32秒的二维动画中,对这两种传统文化元素都进行了应用。
这段二维动画讲述了九尾狐族与人类的历史大战。九尾妖狐化身火焰,席卷宫殿,姜子牙一路驰骋,劈开一道血路。为了创作这个片段,制作团队专门成立了二维动画小组进行设计绘制,这一部分在二维的基础上做出了立体分层效果,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运动,仿佛是彩色的青铜画流动了起来,同时又具有敦煌壁画的特征,用色块和线条带动转场,精细炫酷又极具国风艺术感。
(三)场景构造考究中国传统元素
留白艺术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具体表现之一。电影《姜子牙》运用具有国风特色的留白设计,画面大气丰富,极具国画风情,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遐想空间,展现了一个恢宏壮观的封神世界。电影中的大量场景运用对称构图,向观众描绘出了天庭的尊贵浩荡、北海的空阔悲凉、古战场遗迹的萧条……此外,电影运用大场景小人物的表现方法,表达了电影“逆天改命”的主题。
“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中国古人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相互关系[4]。电影《姜子牙》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进行颜色设计:神权至尊的静虚宫是金色的、冰封万里的北海是蓝色的、幽暗恐怖的幽都山是紫色的……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和材质,每种颜色、材质、光线都统一在相同的艺术视觉样式下,打造了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震撼的封神世界。 (四)画面细节饱含东方美学特色
在电影《姜子牙》中,凡是出现过的角色,其姓名、性格特征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都能找到出处。例如,作为神鸟的飞天玄鸟,很多道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都有它的存在,它能告慰亡灵,带来新的希望;腾蛇,也被人们称为飞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静虚宫里面的十二金尊即《封神演义》之中的十二金仙……片中多处细节严格考究,具有东方美学色彩。制作和研发团队反复翻阅了《封神演义》《山海经》《搜神记》等大量古籍,参考了在中国境内发掘和出土的各种历史考古资料和文物,花纹、法术等诸多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研究与设计,力求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封神世界。
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富含中国元素,也包含着独特的寓意。例如,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昆仑图案,象征天尊时刻在监视姜子牙,监视着世间的一举一动;十二金尊佩戴的青铜面具,也象征着他们是秩序的执行者;每个修道之人的头上都会有“三花聚顶”,体现了他们的修为等等。这些细节都源于中国古典文学,饱含东方美学色彩。
三、《姜子牙》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突破
(一)剧本创作改编增添新意
剧本采取陌生化改编,只是将《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当作一个楔子,对原故事进行了改编,增添了故事的新意。在主题方面,电影《姜子牙》的制作团队并没有采取已经被验证成功的动画电影模式,而是脱离了本土观众的主流审美,选择开发自己的模式,做一部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动画电影。电影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摄入足够多的东西,包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人们面临的困境、信仰的缺失等,立意很高,极具深度。在姜子牙经历所有事件之后,他获得了内心的成长。
(二)角色造型设计突破设定
影片中姜子牙的角色设计突破了观众的既定印象,他被制作成了一位理性克制、有强烈使命感又飽经沧桑的中年人,他的性格也与之前主流动画中主角的形象有一定差异。相比于孙悟空和哪吒强烈的个性,姜子牙更像是一个具有英雄气质的平凡人,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神。此外,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申公豹的形象一直是奸佞之臣,是邪恶的、阴暗的,但在电影《姜子牙》中,主创团队却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他睿智幽默、重情重义。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也一改之前勇猛的既定形象,变成了一个似犬似鹿似兔似猫的形象,性格忠诚、贪吃又十分可爱。
(三)CG特效技术开创新高
CG(计算机动画)技术现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动漫、游戏、传播网络和媒体在内的许多领域之中,制作CG动画需要运用的技术手法越来越丰富,这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次的视觉感官冲击[5]。电影《姜子牙》的导演李炜曾说这部影片的工作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许多网友也说这部影片中一些特效镜头甚至不输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电影中皮肤的SSS效果(体透光效果)、烟雾效果、固体的物理碎裂效果都近乎做到了极致,分镜及战斗设计也十分炫酷,开创了中国国产动画特效技术新的高度。细致的美工场景、人物建模、细腻的皮肤纹理体现了制作团队的注重细节、要求严格。
(四)联名营销宣传吸引观众
电影《姜子牙》与以往国产动画电影营销宣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进行了联动宣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我国国产动画的佼佼者,而电影《姜子牙》通过与大圣、哪吒的联动效应,在开播之前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齐天大圣、哪吒、姜子牙、敖丙组成的“神仙天团”在电影《姜子牙》还未上映前就吸引了许多观众。《姜子牙》与成功的IP联名,使联动IP的热度形成了小高潮,也吸引了联动IP的粉丝,扩大了受众群。在结尾彩蛋之中,姜子牙和哪吒的互动也迎来了一阵喝彩,哪吒的调皮、不拘小节与姜叔的强迫症、严谨形成鲜明对比,使两个角色跃然纸上。
四、启示
电影《姜子牙》与其他火爆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其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故事,因此,创作者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要将历史文本引入当下现实生活,用中国民族传统神话故事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诉求,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活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只有更充分地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与继承。
(二)输出中国特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只有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底蕴,了解其内核和精神,才能传递中国价值。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创新传播媒介,扩大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真正做好对本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的输出,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此外,还可以将中国神话与西方元素结合,碰撞出更具特色的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上国际舞台。
(三)学习国外优秀技术
从《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中可以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我国的特效技术还不完善,在技术层面仍然与世界顶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制作《海洋奇缘》这部动画电影,迪士尼公司升级了专门的新型流体波纹引擎Splash,在这一引擎的支持下,其不仅能明显区别浅水区和深水区的海水波纹,而且可以模拟出晃动后水流产生的大量气泡[7];还有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毛发系统使每种动物的毛发都实现最大可能的真实还原……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国内动画电影制作的产业链,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秉承实用主义的原则,吸取外部先进文化与事物,最终实现本土化融合[8]。
五、结语
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艺术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技术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中国动画近百年的历史中存在着艰难的时刻,也有过低迷和迷惘,然而只要能从实践之中发展经验,即便是移山填海之难也终有成功之日。国产动画的未来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要用叙事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用技术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希望中国动画不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 闫晗.共和国动画发展七十年综述[J].传记文学,2019(08):8-21.
[2] 刘杰.从《哪吒》的火爆谈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N].常德日报,2019-09-01(002).
[3] 李洪周.浅析中国文学作品中九尾狐形象的起源与变迁[J].汉字文化,2021(02):128-129.
[4] 龙倮贵.试析彝族五行文化[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01):19-25.
[5] 常姣姣.动画场景色彩的表现性训练方法[J].艺术科技,2016,29(10):120.
[6] 马娇,刘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6):142-144.
[7] 钱丽娜.遗失的IP中国动画衰落是因为抛弃了传统[J].商学院,2017(01):24-27.
[8] 孙雪雷.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新探[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3):128-132.
作者简介:刘祥念(1999—),女,山东邹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影视动画、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