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学校方面愈发重视德育工作。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实践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学校及教师可将德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由于小学高年级德育的内容、任务具有多样性,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及方法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方法;途径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自主意识与判断性思维,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带来挑战。他们逐步开始质疑、挑战教师的权威,对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采取消极态度,德育工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敌对心理。另外,为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他们习惯游离在集体之外,不主动甚至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可见,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广大班主任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小学高年级实施德育的途径
(一)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概述德育内容的小学课程,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德育教育,深入发掘教材素材,使思想品德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功用。一堂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有着极强的优越性,教师明确理解思想品德的学科属性,不以理论说教的方式进行,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并搜索一些拓展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结合具体事例论证道理,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画,教师应深入发掘其背后的内涵意义,结合现实生活,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讲解,或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力求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二)通过其他各科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仅借助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其他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其他各科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不同学科的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和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引领着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师应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系统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深入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德育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另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还需要良好的生活氛围。教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价值观念,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一些社會案例进行教学,以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与自我管理。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小学高年级实施德育的方法
(一)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工作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思想的变化和形成来自于现实生活,思维的认识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作为小学教师,应重视思想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以科学的思想为引导,开展正确的实践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彰显个性,不愿意受到规则的束缚,学校处于安全问题的顾虑,很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接受的大多是书本知识和刻板的理论教育。德育工作者应改变这一做法,采取“走出去”的教育方法。爱玩、好玩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天性,他们已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判断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其心理与生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适当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意识,能够深化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理论知识。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社区等公共领域,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协调社区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普及相应的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弘扬“尊老”的传统思想,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开展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场所,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形式,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中心,负责组织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还应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学班主任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成长,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小学是学生人格培养与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小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用爱贯穿到德育工作中,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现代的小学生思想更加前卫和独立,希望被重视、被尊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关系,真正走入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家人。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走入青春期,会产生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就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消除进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教育目的不是向社会输送各种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实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实效性,教师应不断更新德育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确保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喜燕.试论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J].中华少年,2018(05).
[2]卢雪媚.分析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41).
[3]郭红梅.小学高年级德育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17(0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方法;途径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自主意识与判断性思维,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带来挑战。他们逐步开始质疑、挑战教师的权威,对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采取消极态度,德育工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敌对心理。另外,为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他们习惯游离在集体之外,不主动甚至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可见,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广大班主任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小学高年级实施德育的途径
(一)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概述德育内容的小学课程,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德育教育,深入发掘教材素材,使思想品德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功用。一堂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有着极强的优越性,教师明确理解思想品德的学科属性,不以理论说教的方式进行,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并搜索一些拓展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结合具体事例论证道理,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画,教师应深入发掘其背后的内涵意义,结合现实生活,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讲解,或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力求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二)通过其他各科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仅借助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其他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其他各科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不同学科的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和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引领着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师应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系统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深入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德育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另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还需要良好的生活氛围。教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价值观念,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一些社會案例进行教学,以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与自我管理。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小学高年级实施德育的方法
(一)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工作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思想的变化和形成来自于现实生活,思维的认识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作为小学教师,应重视思想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以科学的思想为引导,开展正确的实践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彰显个性,不愿意受到规则的束缚,学校处于安全问题的顾虑,很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接受的大多是书本知识和刻板的理论教育。德育工作者应改变这一做法,采取“走出去”的教育方法。爱玩、好玩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天性,他们已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判断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其心理与生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适当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意识,能够深化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理论知识。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社区等公共领域,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协调社区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普及相应的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弘扬“尊老”的传统思想,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开展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场所,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形式,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中心,负责组织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还应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学班主任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成长,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小学是学生人格培养与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小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用爱贯穿到德育工作中,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现代的小学生思想更加前卫和独立,希望被重视、被尊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关系,真正走入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家人。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走入青春期,会产生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就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消除进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教育目的不是向社会输送各种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实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实效性,教师应不断更新德育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确保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喜燕.试论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J].中华少年,2018(05).
[2]卢雪媚.分析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41).
[3]郭红梅.小学高年级德育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