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膨胀与发展埋下的隐患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闻中不断看到一些“老牌帝国”在疫情下突然“崩溃”的现实惨状画面后,曾遇一位老邻居拦住我问:“你觉得美国是不是马上就要完了?”“你是说像电影《日本沉没》那样再过几个月就没了?”我回答:“可不是嘛,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他说完,就有点自我愉悦地扭头走了。这样神奇的日常问答让我发现,人们其实对强大文明也可能瞬间倒塌还是有点担忧的,毕竟在大自然的时间观里,几个月、几年、甚至几百年,都不过是一瞬间。人造的文明其实一直很脆弱,不仅人造核武器可以实现一键毁灭地球的邪念,而且一些生性活跃的小动物们也可能突然携带莫名病毒,让整个现代文明世界几乎停摆和陷入混乱。由此,我想到一本不被文学界重视的奇特小说——彼得·德鲁克的《行善的诱惑》。
  德鲁克作为开创现代管理学的大人物,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企业家的最佳导师,在论述提高生产力和绩效管理上特别有一套,其实他的思考广度、深度和敏感性少有人企及,而且在清晰表達的简洁透彻上也无人能比。如果说,中外高等教育的很多“内卷”就体现在对相同问题的无休止挖掘上,那么德鲁克的一生就是珍惜自己和他人的每寸光阴,从不卖弄知识和自视甚高,永远针对真正迫切的大问题进行较真的探讨。《行善的诱惑》是德鲁克73岁时的创作,由于他深知文学叙事与一般理性陈述的区别,所以才用小说来概括提炼自己积累了一生的思想成果。小说故事既不惊艳,也不俗套,看似平稳,实则惊魂。
  小说讲的是,圣杰罗姆大学的传奇校长海因茨·齐默曼神父,用20年时间务实创新和举贤任能,将一所眼看就要被时代淘汰的教区学校打造成与耶鲁、斯坦福齐名的全球领先研究性大学,却因为某个精神反常者的一封诽谤信而遭遇信任危机并最终离开。虽然人人都因为神父的20年努力获得过自己的诸多好处,但在舆论危机中却个个都在抱怨、猜忌、憎恨他,想看名人笑话或只管保住自己的切身利益。
  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后,再来回看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不由地感到其象征意义和寓言特征更加突出鲜明。这所经历危机考验的大学,也象征所有人类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团体,也寓言化了所有现代人身处其中的现代困境。如果说,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小挫折就让一所著名大学和一群知识精英都突然原形毕露、前程难料,那么疫情导致的世界各国危机和攻关不易的现实,不也让我们看到相似的诸多无奈和震惊吗?顺着这样的视角,思索近五百年建设“发达国家”越快越好的现代文明历程,究竟埋下了什么隐患呢?德鲁克起码用了三个方面的情节反转,让我们认真追寻隐患或问题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故事男主齐默曼神父的隐忍不争,引导读者跳出个人恩怨和管理方式不当的表面烟雾。小说通过自小就认识他的教务长瑞特之口说,齐默曼神父从个性上看是一个高傲好斗的战士,遇险时总是勇猛对峙、绝不退让;从成长经历上看是曾经痛改前非、弃暗投明;从工作方式上看是锐意进取、明智兼顾;那么他为何此次,却在一个铁定的诬告面前保持沉默了呢?虽然读者会在这本小说叙事的上帝视角中,看到他的同事好友们都无端指责、心怀恨意或临阵逃避,但他自己重点做的事情却是反思20年和重新认识自身。
  由于故事中像他那样在突发危机中进行深刻反省的人并不多,所以小说也暗示,类似齐默曼校长的经历其实无法避免。现有的建设成果不是这次坍台,也会有下次的崩盘。只有读者,才会意识到齐默曼已经为学校和他人全力工作20多年、克服了多少困难、贡献了多少才能,才建立起今天的局面,而具体受惠和享有特殊待遇的人们,却大都认为自己得到的岗位和平台是因为自己有才、本该如此、现成而又自然。这难道不是我们多数人对今天各国物质文明水平的一般看法吗?
  其次是齐默曼在反省后对教务长的唯一重要建议,就是批评他最厉害的改革派代表说得也有道理,不妨让他来顶替自己留下的空缺。故事中那封诽谤信不过是导火线,引燃的是大学各层领导者之间和他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权力关系及权责归属问题。改革派代表提出的修正条款是:各系主任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三名委员,成立“教职员决策委员会”。委员任期三年,可以竞选连任一次,决策范围包括聘任、解雇、升迁、终生职之决定、薪酬以及奖惩等,委员会具最终决策权,但仅听命于校董会。最终,人们吵成一团、莫衷一是。有趣的是,校长负责筹款,教师代表们负责用款,这十分类似于2008年美国“华尔街运动”中的一个信念:让富人和能人们把挣的钱交上来,让凡人们去自由地花!齐默曼校长认为这也有道理?这个构思独到的情节确实拍案惊奇、击中要害,直击了每个当代“经济人”的中枢神经。
  由于小说结束时圣杰罗姆大学的前途悬而未决,所以我们并不知道改革派的建议是否真能实践,但是读者确切知道的是,好几个年轻人做出了重大的人生转向选择。这些决定都出现在男主角齐默曼反省和学校领导权变更战役未决出最后结果之际,有意外,更在情理和作者的良苦用心之中。
  因为德鲁克心中的现代管理学不仅是帮助致富、协助成功,而且是通过好的组织和管理,让所有的现代文明中人,成为更好的人。所以小说通过一堆扁平人物的乌合和衰败情节,映衬出另一些少数人的清醒和觉悟,强调类似圣杰罗姆大学20年高速发展埋下的隐患,其实就是人的建设赶不上和配不上经济实力上的腾飞,所以那些伟大成果可能“全是空的”,仅仅满足了人类相互利用、征服自然和胜过他人的各种“虚荣心”。
  运用现代社会赋予我们的和平仁慈、自由平等价值观,管理和建设好自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小劫大难中的重要抉择,大概是德鲁克给我们的提醒和建议。看似平常却是震撼!体现的正是德鲁克的思想和文学风格:瞄准真问题、弹无虚发。
其他文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现实任务。市委全会对标对表中央“顶层设计”、省委“实施方案”,详细制定“行动计划”,明确了争当城市范例的主要目标、任务举措,既提出“过河”的任务,也注重解决通往共同富裕“桥”与“船”的问题。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都已清晰,唯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将共富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坚持高点定位,展示省会担当。
期刊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一部杭州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钱江评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中共杭州小组建立,从无数革命志士流血牺牲到古都杭州胜利解放,从改革开放初期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到今天荣获全国唯一的“幸福标杆示范城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领导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建设更好的人间天堂是杭州一贯的鲜明印记。  在即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百年华诞之际,这次市委全会提出争
期刊
许继锋,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用了四年时间,给118年的西泠印社做了影像志《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以及微信公众号“西泠不冷”。很長一段时间,孤山是西湖上一个骄傲而孤独的存在,他想寻找到孤山上那些绵延不绝的生命信息,还原一个生机盎然的“影像传奇”,而如今我们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答案。因为《孤山路31号》,很多网友跑来杭州打卡,寻觅片中那个美到极致的西泠印社。而在《西泠印社》里,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人间
期刊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这场变革,这次市委全会深入分析杭州所处的历史方位、现实条件、未来愿景,谋划推出争当城市范例、开创发展新局的系统解决方案,找准发展与改革的增长点、支撑点和均衡点,努力形成空间新架构、动能新支撑、民生新供给、社会新风尚、治理新体系、城市新魅力等“六个新”的任务举措,积极构建统筹高效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为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
期刊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这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城市范例中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这既是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杭州的深化细化具体化,也是杭州开展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探索创新;既是特大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迈向大杭州时代,要旨在“大”,是时
期刊
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未来社区承载着创建者、参与者和其中安居乐业者的梦想,为每个人更幸福的生活而来。在杭州,每个未来社区都没有统一的模样:它可以是TOD立体开发建设模式的示范者、共享空间美学价值建设的探索者,也可以是社会基层自治探索的先行者、低碳可持续理念的坚守者、尊重历史肌理和文脉传承的践行者。但唯一不变的是,坚持以“人”为核
期刊
孩子上学、老人医疗、社会保障、生活配套……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关系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满怀着人民的需求与期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这些“小事”无一不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民呼我为”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杭州涌现出一批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把“关键小事”办到老百姓心中,赢得了一片叫好点赞。  共享停车  出门停车难是困扰广大市民生活的一个问题。从今年5月起,杭州公交集团推出了错
期刊
It’s 10 p.m. in a bar near the Chaoyang Park area of Beijing. Two Chinese friends are discussing shimingzhi (实名制, real-name registration), the impending regulation that will require users of all China
期刊
城市的力量来源于人,不仅是因为人类创造了城市,更是人们对城市的使用才让它生生不息。为美好生活奋力奔跑的一群人,创造了数字赋能的无限可能,绘就了温暖动人的幸福底色,积淀了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张 帆]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副书记、  纪委书记  [周 震]  杭州市政协委员  [林 红]  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  青山村党委书记  [杨成军]  杭
期刊
一座城市的人民幸福与否,关键要看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否有归属感与获得感,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是否有发言权与参与度。今年4月, 2020年度杭州“民意好声音”评选结果出炉,30位“民意好声音”优秀代表、6位“民意好声音”优秀组织者、4家“民意好声音”优秀载体榜上有名。在这个“民意好声音”群体中,有“两代表一委员”,有普通市民,有基层工作者,有媒體从业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与付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