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巧夺天工
关帝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被尊称为“关公”,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历代帝王为了颂扬关羽的忠义精神,不断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唐总章3年(公元670年),陈政、陈元光奉旨开发闽南,带来了家乡所奉祀的关羽神像香火入闽,作为战士们心灵依托。宋祥符年间,赵恒皇帝召颁天下崇祀关公。当时,东山设置四铺,驻铺兵,并奉祀关公。
明朝福建沿海倭寇肆掠,明大祖下令天下郡县,建武庙以崇拜,春秋二祭。明洪武20年(1387)建东山县铜山城时,东山关帝庙始建。始建时只是一座小庙,明正德三年(1508年)动工扩建,至正德七年(1512年)落成。尔后,几经扩建、焚毁、重修,终成现在规模。
现在的东山关帝庙属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传统的对称型建筑,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有牌楼、中殿、主殿等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总长40米,宽17米,面积680多平方米,其建筑中轴线与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对,中轴线与塔尖成一条直线。在古代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建造得如此精确,十分罕见。
东山关帝庙的庙门为牌楼式,由六支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称“太子亭”。剪瓷雕名匠孙齐家在太子亭的屋顶上塑造了120个极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历史人物剪瓷雕,有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整座太子亭运用了几何学与力学的建筑原理,不仅造型艺术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筑结构科学价值。数百年来,太子亭历经无数次的台风、地震的侵袭,都安然无恙,令许多建筑专家赞叹不已。
文化情牵两岸
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只有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海峡两岸关帝庙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明永历18年(1663年),郑成功儿子郑经撤离铜山归台湾,宁靖王朱术桂特地在王府内建造了从铜陵关帝庙分灵过台湾的关帝庙。庙宇仿效铜陵关帝庙形式建造,神龛上挂着一幅清乾隆54年(1289)府知事杨延理献的仿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为铜陵关帝庙书写的对联。
澎湖红毛城关帝庙管关帝庙委会王镜芳先生介绍:红毛城关帝庙早在明朝就从铜陵关帝庙分灵入澎湖,再由澎湖入台,衍播于台湾南部,称“文衡帝君”。清康熙23年(1683)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复台后,官兵们把“铜陵关帝庙”香火逐渐分布台湾。清嘉庆年间,漳州平和县人林枫从东山关帝庙分香回乡并雕塑关帝神像。后来,林枫的后裔林应狮等人又亲自赴铜陵关帝庙分灵,渡海到台湾噶玛兰(今宜兰)建庙,名为协天庙,成为台湾北部最早庙宇,并传播台湾各地建关帝庙。
现存的台湾关帝庙,不少是东山人去建的。如在康熙52年至54年,东山人任台湾水师左营游击游崇功在诸罗县东北隅建关帝庙。清代有东山师傅蓝木在台湾澎湖建了一些关帝庙。民国23年(1933).东山县康美村建筑师傅林进金、林进添、林保宗三人应聘到澎湖的马公、赤嵌、小卷及台北,住了3年建了4座和铜陵关帝庙同式样的关帝庙等。
关帝香火遍布台湾,台湾同胞对东山关帝庙十分敬仰,经常前来朝圣捐资。近年来,台湾宜兰、高雄、花莲、新竹、台北、台中、台东、桃园、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关帝庙信徒纷纷组团前来铜陵关帝庙朝圣谒祖,并进行关帝文化交流活动,敬献“追源谒祖”匾额和关夫人像到台湾。台湾嘉义大林圣贤宫已从东山关帝庙分香三十多年。东山关帝庙里《重修武庙碑记》更记载了台湾安平、澎湖、鹿港等地四十多位军、政、商、渔筹备界人士捐款的姓名与金额。
在台湾各地关帝宫庙纷抵东山谒祖朝圣的同时,东山也启动了各种赴台湾进行考察交流、会香结缘的活动。1995年1月,东山关帝庙神像从东山港出发,直航抵达台湾,并在台湾全岛巡游半年。台湾《中央日报》报道说:“东山铜陵关帝庙主神关圣学帝君应邀出巡台湾,引得岛内数十万信众争相膜拜,全岛轰动。据悉,此乃四十多年来大陆神像跨越海峡之首例。”
活动搭建桥梁
为促进两岸民众民间信仰交流,东山以两岸共同尊崇的关帝文化为载体,在两岸交流上实现了突破。自1991年起,福建东山每年都举办一次关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2届。
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已是大陆举办届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活动,成为沟通两岸民间往来的情感桥梁,联络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促进了两岸的经贸、文化、旅游、民间等交流。如2012年7月1日,第21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在东山开幕;10月4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偕夫人游芳枝,首次回到祖籍地——东山县铜钵村参加祭祖典礼并参访“寡妇村”展览馆;12月31日,95岁的台湾著名书画学家“唐涛先生书法作品大展”在东山开幕;2013年3月1日至2日,台湾金门县长李沃士率领1300人到东山关帝庙朝圣;5月26日,第三届“东金澎三岛论坛”在台湾澎湖县开幕,由旅游业者、民俗专家和4间宫庙代表组成的东山县代表团参加论坛的各项活动……一年一度的关帝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东山对台交往的桥梁,被列为国台办全国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之一。
以关帝文化为媒,仅2000年以来,就有40多万人次的台胞到东山朝圣谒祖、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及考察投资。
关帝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被尊称为“关公”,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历代帝王为了颂扬关羽的忠义精神,不断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唐总章3年(公元670年),陈政、陈元光奉旨开发闽南,带来了家乡所奉祀的关羽神像香火入闽,作为战士们心灵依托。宋祥符年间,赵恒皇帝召颁天下崇祀关公。当时,东山设置四铺,驻铺兵,并奉祀关公。
明朝福建沿海倭寇肆掠,明大祖下令天下郡县,建武庙以崇拜,春秋二祭。明洪武20年(1387)建东山县铜山城时,东山关帝庙始建。始建时只是一座小庙,明正德三年(1508年)动工扩建,至正德七年(1512年)落成。尔后,几经扩建、焚毁、重修,终成现在规模。
现在的东山关帝庙属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传统的对称型建筑,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有牌楼、中殿、主殿等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总长40米,宽17米,面积680多平方米,其建筑中轴线与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对,中轴线与塔尖成一条直线。在古代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建造得如此精确,十分罕见。
东山关帝庙的庙门为牌楼式,由六支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称“太子亭”。剪瓷雕名匠孙齐家在太子亭的屋顶上塑造了120个极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历史人物剪瓷雕,有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整座太子亭运用了几何学与力学的建筑原理,不仅造型艺术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筑结构科学价值。数百年来,太子亭历经无数次的台风、地震的侵袭,都安然无恙,令许多建筑专家赞叹不已。
文化情牵两岸
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只有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海峡两岸关帝庙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明永历18年(1663年),郑成功儿子郑经撤离铜山归台湾,宁靖王朱术桂特地在王府内建造了从铜陵关帝庙分灵过台湾的关帝庙。庙宇仿效铜陵关帝庙形式建造,神龛上挂着一幅清乾隆54年(1289)府知事杨延理献的仿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为铜陵关帝庙书写的对联。
澎湖红毛城关帝庙管关帝庙委会王镜芳先生介绍:红毛城关帝庙早在明朝就从铜陵关帝庙分灵入澎湖,再由澎湖入台,衍播于台湾南部,称“文衡帝君”。清康熙23年(1683)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复台后,官兵们把“铜陵关帝庙”香火逐渐分布台湾。清嘉庆年间,漳州平和县人林枫从东山关帝庙分香回乡并雕塑关帝神像。后来,林枫的后裔林应狮等人又亲自赴铜陵关帝庙分灵,渡海到台湾噶玛兰(今宜兰)建庙,名为协天庙,成为台湾北部最早庙宇,并传播台湾各地建关帝庙。
现存的台湾关帝庙,不少是东山人去建的。如在康熙52年至54年,东山人任台湾水师左营游击游崇功在诸罗县东北隅建关帝庙。清代有东山师傅蓝木在台湾澎湖建了一些关帝庙。民国23年(1933).东山县康美村建筑师傅林进金、林进添、林保宗三人应聘到澎湖的马公、赤嵌、小卷及台北,住了3年建了4座和铜陵关帝庙同式样的关帝庙等。
关帝香火遍布台湾,台湾同胞对东山关帝庙十分敬仰,经常前来朝圣捐资。近年来,台湾宜兰、高雄、花莲、新竹、台北、台中、台东、桃园、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关帝庙信徒纷纷组团前来铜陵关帝庙朝圣谒祖,并进行关帝文化交流活动,敬献“追源谒祖”匾额和关夫人像到台湾。台湾嘉义大林圣贤宫已从东山关帝庙分香三十多年。东山关帝庙里《重修武庙碑记》更记载了台湾安平、澎湖、鹿港等地四十多位军、政、商、渔筹备界人士捐款的姓名与金额。
在台湾各地关帝宫庙纷抵东山谒祖朝圣的同时,东山也启动了各种赴台湾进行考察交流、会香结缘的活动。1995年1月,东山关帝庙神像从东山港出发,直航抵达台湾,并在台湾全岛巡游半年。台湾《中央日报》报道说:“东山铜陵关帝庙主神关圣学帝君应邀出巡台湾,引得岛内数十万信众争相膜拜,全岛轰动。据悉,此乃四十多年来大陆神像跨越海峡之首例。”
活动搭建桥梁
为促进两岸民众民间信仰交流,东山以两岸共同尊崇的关帝文化为载体,在两岸交流上实现了突破。自1991年起,福建东山每年都举办一次关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2届。
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已是大陆举办届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活动,成为沟通两岸民间往来的情感桥梁,联络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促进了两岸的经贸、文化、旅游、民间等交流。如2012年7月1日,第21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在东山开幕;10月4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偕夫人游芳枝,首次回到祖籍地——东山县铜钵村参加祭祖典礼并参访“寡妇村”展览馆;12月31日,95岁的台湾著名书画学家“唐涛先生书法作品大展”在东山开幕;2013年3月1日至2日,台湾金门县长李沃士率领1300人到东山关帝庙朝圣;5月26日,第三届“东金澎三岛论坛”在台湾澎湖县开幕,由旅游业者、民俗专家和4间宫庙代表组成的东山县代表团参加论坛的各项活动……一年一度的关帝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东山对台交往的桥梁,被列为国台办全国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之一。
以关帝文化为媒,仅2000年以来,就有40多万人次的台胞到东山朝圣谒祖、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及考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