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女人的日记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连续剧里必不可少的道具有两个:一个是墙角,一个是日记。离开了这两条,电视剧演不长。在墙角处偷听到的一段对话,从日记里读到的一段记录,可以改变所有的情节发展,活着的可以死去,死去的可以活来。
  其中,《BJ单身日记》里的那段比较有意思:布莉其和马克·达西终于突破重重误会走到了一起,观众们嘘地松了口气,为布莉其热泪不止。理所当然的,下面该是良宵鸳梦。但,就在布莉其冲进卧室换下她该死的束身内衣而代之以一件性感内衣然后跑回客厅时,马克不见了,他走了,桌上是一本摊开的日记———日记里写足了对马克的最恶毒的咒骂之词。完了,布莉其和观众手脚冰凉。
  其实马克只是到拐角的商店给布莉其买日记本去了,他注意到布莉其的日记本因为写下了太多的咒骂,已经快用完了,他必须再买一本以装下她更多的咒骂。最后是马克和布莉其在街上相拥而泣,是大雪纷飞的天,布莉其追出来时只来得及穿一小件内衣,影片到此戛然而止。日记第一次没有承担扭转乾坤的重任,而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我想说的是,马克·达西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女人的日记根本不足为信,或者说,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
  “不明白这一点,男人活不出来。”这句话是我朋友TOM说的,他跟NANA在一起时,常常偷偷地翻看NANA的日记,无论NANA把本子藏到什么犄角旮旯里,他都有本事找出来看,而且他坚决否认自己看过。
  终于有一天,TOM崩溃了,他对NANA说,我承认,我是偷看了你的日记,但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看了,我再也不想看了,我再也不敢看了,我在你笔下,是那么坏的一个人,我就没有一点点的好处,我坏得透顶,坏得流油,我,我,我简直可以抓起来枪毙三次。
  他一点不夸张,自从和TOM谈恋爱后,NANA写了三大本日记,每一本日记,都浸透了对TOM的血泪控诉,什么在她手术那天因为贪睡懒觉,他不去医院照顾她;什么他自私自利的抢着把最后剩下的那点牛奶喝光了让她饿肚皮;什么他撒谎成性,又看见别的女人眼光发绿,等等,每页如是。换一个不认识TOM的人看到这些记录,绝对认为这是个糟糕透顶的男人,TOM显然不糟糕,如果他糟糕,NANA又怎会跟他走到今天?
  “难道我就真的没有一点点好处,没有带给你一点点快乐吗?”TOM绝望的问。
  “有啊,”NANA想一想,顶认真的回答。
  “那你为什么尽惦记那些而不记这些了?”
  “我也想写来着,可每次写完‘我今天很开心’这几个字后,我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写幸福的事情我缺乏动力。”说到这里,NANA非常歉意,“再说,尽忙着幸福去了,哪还有工夫写日记?”
  写幸福的事儿,女人缺乏动力,女人的记忆也有如许特征,她们最后,总是记得令她们痛苦的人,而忘记让她们快乐的人,而那个令她们痛苦的人,其实也不是没有给过她们快乐的,只是她们忘了。
  所以女人的日记岂止不可信,岂止是片面,整个就是杜撰。我非常希望男人们明白这一点,就像马克·达西那样,做个宽容大度的男人,买给她几大本日记本,让她记去吧。
其他文献
众多案例表明:有60%至70%的养育问题责任出在父母。    电话里,一位母亲多次向我倾诉:她怀疑女儿患上了心理疾病  我多次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说希望对她读大三的女儿能否给点心理矫正良方。原因是近一年来,她觉得她的女儿变得越来越封闭了。  女儿在学校越来越不善社交,和同学的关系除了疏离就剩紧张,自我的孤寂感似乎越来越强烈;回到家里,她也变得越来越沉默,除了吃饭,一般不和家人说话,总喜欢把自己独
期刊
表妹这几年发了财,在省城买了套高档住宅。装修完第一件事,就是尽孝心,把她母亲——我的舅妈接了去,这个年,舅妈就是在那儿过的。舅妈生活在山沟里,一辈子清贫,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表妹呢,典型的高消费阶层,一双鞋动辄就是上万元,鞋跟上镶钻的。原以为,舅妈此去会如同天上人间,享尽欢乐,却不料,年一过就没精打采地回来了。  “再也不去了!”舅妈偷偷对我母亲说,“在那儿过年,还不如自己家来得舒服,自己家里虽
期刊
每一孩子,都是折断了翅膀落到人间的天使。    你来的那天秋雨蒙蒙  天使,在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和你妈妈正在闹离婚。可你不合时宜地来了。我看着你妈妈开始隆起的肚子,很难再开口提出离婚。  但长期的争吵已经使我筋疲力尽,我请调了工作,到了相邻的城市上班。很偶尔地回家,我看着因为有你而忽然变得巨大的妻子的肚子,想着,我的孩子正在里面长大,有一些的茫然,我总觉得人生有点儿仓促,我还没作好准备,你就要
期刊
“如果问题由我们而起,就应该由我们改善。”——父母如此负责  我从来没有碰到如此尽责的父母:母亲是家庭主妇,全身心照顾儿子是理所当然。父亲拥有自己的生意,竟也尽量缩减工作时间,一有空就回家帮老婆教儿子。  这个15岁的少年,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就是有点苍白,好像没精打采的。  他似乎不反对回答我的每个问题,只是有点偷工减料,每句话只说一半,可省则省。  我很快就察觉,这年轻人并没有表达自己的需
期刊
最近公事如洪流般奔腾不息,于是每天回家就是张牵丝掰藤的脸,在马克柔声安慰时,适时地溅出朵朵泪花。此举带有点就势栽赃的小恶意,好像这一切来自工作的不如意,他都有份在背后费尽心机地策划着。  这招果然奏效,隔日回家后,桌上赫然放着一份来自马克的礼物——“Dr. Murad”牌的修肤面膜套装。我立刻一扫颓态地表达了领情的雀跃,这个高调的反应令马克觉得自己真是个神武的妇女之友。当感念夫君体贴的情感高潮戏落
期刊
十八岁的小弟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工资便嚷嚷要和母亲分家,说自己好歹是个可以自食其力的小伙子了,不能老仗着母亲的屋檐下生活,让人看笑话。理由充分,证据翔实,母亲不得不点了头。  小弟除了上班,就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转,打听出租房屋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觅得了一室一厅干净整洁的小套间,虽然离市区远了点,可离他上班的地方很近,价钱也很合适。  他开始打理自己的小窝窝,床头贴上了周星驰的大脸,客厅贴上了
期刊
我的权利和别人的权利  女儿给正在工作的我发了一个短信: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到家一看,原来是只不大点的小猫,还瘸着一只腿。女儿说,放学回家,看到它躲在一辆汽车底下,喵喵地叫,她就把它抱回了家。我好感动,为女儿有这样的爱心。但是,家里还有第三个人,我们需要征求他的意见。  我发短信给他,回信只有一个单词“No”。  怎么办?把猫扔出去?女儿一想到小猫在汽车下可怜的样子,就眼泪婆娑。我也觉得再把小猫扔出
期刊
我今年买了新房,把年过花甲的父亲从乡下接过来同住。当了房奴,物价又上涨,我的日子过得很拮据。父亲想种菜来补贴家用,我说这城里不比乡下,哪里有菜地呢!父亲笑着说:“咱家住顶楼,菜地就在楼顶啊!”我不解地望着父亲,父亲说可以把土挑到楼顶,建造自己的菜园。  父亲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用一个老农的眼光在我住的小区周边“考察”了一番,最后决定在小区附近一条水沟旁取土。他说那里的土最肥沃,种出的菜肯定收成好。
期刊
曾听到过这样的笑话:一对新人去拍婚纱照,好一通折腾之后,“准新郎”不厌其烦,几欲愤而离去,末了赌气般地丢下一句话———“爱跟谁照跟谁照去!反正照片出来也看不出谁是谁!”由此可见,结婚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要不,怎么几乎所有过来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感慨: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则是大家的事。更有因此患上“婚姻恐惧症”的,不惜放出“狠话”———这辈子,只恋爱,不结婚!  话是这么说,可结婚,总归是水到渠
期刊
《双面胶》这个小说,讲了一对平凡的夫妇,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男方父母的介入而崩裂,乃至家毁人亡。除了结局过于用力,像隔着窗户听雪地里的爆竹,太惨烈了反而失真,其他都还和生活合得上榫头,能勾起人的兴味。而让我感兴趣的是书里的丈夫亚平,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男人。  他是善良的,上过大学,可能体格十分壮健,也可能戴咖啡边眼镜;爱看点体育杂志,不看也没什么关系;并不爱做家务,但如果成家后妻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