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案例表明:有60%至70%的养育问题责任出在父母。
电话里,一位母亲多次向我倾诉:她怀疑女儿患上了心理疾病
我多次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说希望对她读大三的女儿能否给点心理矫正良方。原因是近一年来,她觉得她的女儿变得越来越封闭了。
女儿在学校越来越不善社交,和同学的关系除了疏离就剩紧张,自我的孤寂感似乎越来越强烈;回到家里,她也变得越来越沉默,除了吃饭,一般不和家人说话,总喜欢把自己独自关在她那独立居室里,家长也不知道她究竟在里面干什么。这位母亲说,我担忧她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她就要毕业了。孤寂、忧郁、不善社交的脆弱性格扩展下去,面对竞争剧烈的就业选择生活,她将怎么办?!如果她真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她完了,我们家长的生活与心灵也会彻底被摧毁。
这位母亲说她多次试着给女儿提示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女儿总是沉默不语。说急了,她干脆就说你自己去看吧。后来,因发现她失眠得越来越厉害,身体也因此变得特别消瘦,精神也更无精打采,在反复动员下,她终于同意由我带着去了市内一家大医院的临床心理门诊作了救助“失眠”诊断,拿回近千元的抗抑郁与助睡眠药,可她却很少吃,而且和我们父母的话语变得更少了。学校老师也给我们家长反映,学钢琴的女儿在学校怎么越来越由动变静了?这位母亲面色沉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绪,叹了口气说:听说你是专门的心理调适专家,看看你能否给我们女儿的心理调整提供些方法,让她从消沉中尽快变得更阳光起来。
旁白:一个爱心浓烈的母亲,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大三女儿的心理行为向非预期的方向演变所产生的忧心,是可以充分理解的。的确,这些年来,不少的女儿,就因心灵的脆弱而最终在大学毕业时把自己引向了一个“神经症人格”的变异方向,或无可挽回的“精神分裂” 变异方向。大学毕业,她们走进的不是风雨与阳光交织的充满着动感青春气息的社会,而是所有家人都不敢正视的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病院”。我同情所有的当事者。但我更愿探询是谁在导引着她们青春的异变。多次电话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女儿真有心理变异的发生吗?她母亲的诉说真是判断问题成因的基本依据吗?其中有没有真正的代际冲突或女儿无法言说的秘密呢?
在现场,女儿直接指着父母对我说:有心病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征得母亲的同意,我与她的女儿通了一次话。当这个女儿发现和我的交谈很轻松、有快意,且知道我的身份时,她很爽快地答应了抽空来见我。
那天,她来时并没有像多数日渐成熟的女儿一样提出让父母回避,反而把让父母一道来见我作为一个确定前提。并说父母两人缺一不可。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同时来到了我的咨询所。
一开始,依然是母亲向我诉说女儿的心理问题,希望在我的开导后能直接给她女儿开点调适的良方。
我注意到,在母亲诉说时,父亲只顾在一旁抽闷烟,没参言。
当母亲说完女儿问题,我提出让她和父亲回避一下,让我好单独与其女儿放松交流,以便给其女儿“对症处方”时,与大多女儿不一样,她女儿说,你们别走,我用不着回避你们。要我说,那我就要你们听听,当着心理医生,我想搞清一个问题:眼下,究竟是我有心病?还是你们有心病?你们一直想找心理医生帮助我,我也一直想找心理医生帮助你们俩。
她突然对着父亲说,要说我心理有病,那就是我恨你,恨你不像妈妈的男人,恨你不配做我的爸爸。她说,你想想,你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社会灵魂宣教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一月里,一年里,过半的时间你没在夜里一、两点以前回过家。可你口口声声给独守空室与空床的妈妈解释说是为工作应酬去了。一个党务工作者真有这样多的去KTV、去夜总会、玩麻将牌的应酬吗?你太没有做妈妈男人和做我爸爸的责任感和亲情感了。作为一个还需要父母供养的大学生,面对你的伪善行为,我除了沉默寡言,还有抗争或改变你的勇气或力量吗?诚然,为养育我长大,你为我花消了许多钱,为我付出了许多,可我们有心灵的交流吗?面对你这样的爸爸,我真的欲哭无泪.
她接着有对母亲说,你也是有病之人。当初考大学时,本来我有自己的选择,可你和爸爸非要我读财经专业,但我并不喜好。可当初要不填这志愿,好像你们真得与我断绝关系似的。在大学里学我并不喜好的专业,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们只讨论你们的脸面和所谓就业的前景,可你们想过我的心灵感受吗?想过我的发展快乐吗?我讨厌你们的所谓好心。当然,对我更大的心灵折磨还在我知道爸爸疏离你的心理距离。你独自哭过多次,我也曾多次劝过你尽快与不负责任的爸爸离婚。那样,也许我会更轻松些。可你却说顾及我的学费花消,顾及你独自生存的经济拮据困境,先维持再说,把所有的幸福希望都寄托在我成材上。我真的因此很累。可要尊重你的感受,我除了闭心无语,我还能说什么?
她说,今天当着心理咨询老师的面,我要把话说清楚。我在家与在学校的自闭与退守是刻意的行为,不是心理发展的失败,更不是心理上出了问题。只要你们分别把各自的虚荣、功利去掉,多关爱一下我的心灵,我马上就可以重新生活得很阳光。我在学校看到别的同学父母与女儿的和谐,更刺激我逃避。她边诉说着边哭着.
旁白:当女儿诉说父亲时,我看见这个做个坚毅军人的父亲终于哭了,并诚恳地向女儿道了歉。当女儿诉说母亲时,也看见母亲脸上不断挂满着泪花,并真诚地把女儿相拥。
这是一个典型的父母不知女儿成长究竟需要什么的个案。父母在看女儿的成长行为变化时,始终是站在“家长正确”的立场上来审视的,而从没仔细反省或检讨过自身的“养育要求”或“行为演示”是否出了问题。这既牵涉到父母的所谓权威的滥用,也折射出父母的所谓教化的失误。在一个成长的少女身上,她最需要的是父爱的心灵呵护,同时,也需要阳光母亲的阳光沐浴。当女儿能够撒娇式地在父母面前袒露欢愉与吐露苦痛时,她才真正能从父母身上汲取天天向上的动力。
就子女养育中的代际冲突来看,众多案例表明:有60%至70%的养育问题责任出在父母。或因人生规划的包办,或因职业前程的归制,或因情爱路径的指定,或因社交选择的管束……总之,父母对子女,最不习惯的是丢失掉自己的管辖权。管住了子女的行为,但真正支配子女行为的心你管住了吗?
电话里,一位母亲多次向我倾诉:她怀疑女儿患上了心理疾病
我多次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说希望对她读大三的女儿能否给点心理矫正良方。原因是近一年来,她觉得她的女儿变得越来越封闭了。
女儿在学校越来越不善社交,和同学的关系除了疏离就剩紧张,自我的孤寂感似乎越来越强烈;回到家里,她也变得越来越沉默,除了吃饭,一般不和家人说话,总喜欢把自己独自关在她那独立居室里,家长也不知道她究竟在里面干什么。这位母亲说,我担忧她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她就要毕业了。孤寂、忧郁、不善社交的脆弱性格扩展下去,面对竞争剧烈的就业选择生活,她将怎么办?!如果她真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她完了,我们家长的生活与心灵也会彻底被摧毁。
这位母亲说她多次试着给女儿提示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女儿总是沉默不语。说急了,她干脆就说你自己去看吧。后来,因发现她失眠得越来越厉害,身体也因此变得特别消瘦,精神也更无精打采,在反复动员下,她终于同意由我带着去了市内一家大医院的临床心理门诊作了救助“失眠”诊断,拿回近千元的抗抑郁与助睡眠药,可她却很少吃,而且和我们父母的话语变得更少了。学校老师也给我们家长反映,学钢琴的女儿在学校怎么越来越由动变静了?这位母亲面色沉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绪,叹了口气说:听说你是专门的心理调适专家,看看你能否给我们女儿的心理调整提供些方法,让她从消沉中尽快变得更阳光起来。
旁白:一个爱心浓烈的母亲,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大三女儿的心理行为向非预期的方向演变所产生的忧心,是可以充分理解的。的确,这些年来,不少的女儿,就因心灵的脆弱而最终在大学毕业时把自己引向了一个“神经症人格”的变异方向,或无可挽回的“精神分裂” 变异方向。大学毕业,她们走进的不是风雨与阳光交织的充满着动感青春气息的社会,而是所有家人都不敢正视的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病院”。我同情所有的当事者。但我更愿探询是谁在导引着她们青春的异变。多次电话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女儿真有心理变异的发生吗?她母亲的诉说真是判断问题成因的基本依据吗?其中有没有真正的代际冲突或女儿无法言说的秘密呢?
在现场,女儿直接指着父母对我说:有心病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征得母亲的同意,我与她的女儿通了一次话。当这个女儿发现和我的交谈很轻松、有快意,且知道我的身份时,她很爽快地答应了抽空来见我。
那天,她来时并没有像多数日渐成熟的女儿一样提出让父母回避,反而把让父母一道来见我作为一个确定前提。并说父母两人缺一不可。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同时来到了我的咨询所。
一开始,依然是母亲向我诉说女儿的心理问题,希望在我的开导后能直接给她女儿开点调适的良方。
我注意到,在母亲诉说时,父亲只顾在一旁抽闷烟,没参言。
当母亲说完女儿问题,我提出让她和父亲回避一下,让我好单独与其女儿放松交流,以便给其女儿“对症处方”时,与大多女儿不一样,她女儿说,你们别走,我用不着回避你们。要我说,那我就要你们听听,当着心理医生,我想搞清一个问题:眼下,究竟是我有心病?还是你们有心病?你们一直想找心理医生帮助我,我也一直想找心理医生帮助你们俩。
她突然对着父亲说,要说我心理有病,那就是我恨你,恨你不像妈妈的男人,恨你不配做我的爸爸。她说,你想想,你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社会灵魂宣教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一月里,一年里,过半的时间你没在夜里一、两点以前回过家。可你口口声声给独守空室与空床的妈妈解释说是为工作应酬去了。一个党务工作者真有这样多的去KTV、去夜总会、玩麻将牌的应酬吗?你太没有做妈妈男人和做我爸爸的责任感和亲情感了。作为一个还需要父母供养的大学生,面对你的伪善行为,我除了沉默寡言,还有抗争或改变你的勇气或力量吗?诚然,为养育我长大,你为我花消了许多钱,为我付出了许多,可我们有心灵的交流吗?面对你这样的爸爸,我真的欲哭无泪.
她接着有对母亲说,你也是有病之人。当初考大学时,本来我有自己的选择,可你和爸爸非要我读财经专业,但我并不喜好。可当初要不填这志愿,好像你们真得与我断绝关系似的。在大学里学我并不喜好的专业,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们只讨论你们的脸面和所谓就业的前景,可你们想过我的心灵感受吗?想过我的发展快乐吗?我讨厌你们的所谓好心。当然,对我更大的心灵折磨还在我知道爸爸疏离你的心理距离。你独自哭过多次,我也曾多次劝过你尽快与不负责任的爸爸离婚。那样,也许我会更轻松些。可你却说顾及我的学费花消,顾及你独自生存的经济拮据困境,先维持再说,把所有的幸福希望都寄托在我成材上。我真的因此很累。可要尊重你的感受,我除了闭心无语,我还能说什么?
她说,今天当着心理咨询老师的面,我要把话说清楚。我在家与在学校的自闭与退守是刻意的行为,不是心理发展的失败,更不是心理上出了问题。只要你们分别把各自的虚荣、功利去掉,多关爱一下我的心灵,我马上就可以重新生活得很阳光。我在学校看到别的同学父母与女儿的和谐,更刺激我逃避。她边诉说着边哭着.
旁白:当女儿诉说父亲时,我看见这个做个坚毅军人的父亲终于哭了,并诚恳地向女儿道了歉。当女儿诉说母亲时,也看见母亲脸上不断挂满着泪花,并真诚地把女儿相拥。
这是一个典型的父母不知女儿成长究竟需要什么的个案。父母在看女儿的成长行为变化时,始终是站在“家长正确”的立场上来审视的,而从没仔细反省或检讨过自身的“养育要求”或“行为演示”是否出了问题。这既牵涉到父母的所谓权威的滥用,也折射出父母的所谓教化的失误。在一个成长的少女身上,她最需要的是父爱的心灵呵护,同时,也需要阳光母亲的阳光沐浴。当女儿能够撒娇式地在父母面前袒露欢愉与吐露苦痛时,她才真正能从父母身上汲取天天向上的动力。
就子女养育中的代际冲突来看,众多案例表明:有60%至70%的养育问题责任出在父母。或因人生规划的包办,或因职业前程的归制,或因情爱路径的指定,或因社交选择的管束……总之,父母对子女,最不习惯的是丢失掉自己的管辖权。管住了子女的行为,但真正支配子女行为的心你管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