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感觉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得知,其实学生并不是真正讨厌物理学习,而是没有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关键词:物理;实验;兴趣
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奇特的东西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特点,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执著精神和强烈的探秘需求,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用实验导课,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三、用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通过这些新鲜刺激的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紧密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且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很多同学不爱学习物理就是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以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外安装一个门灯,但是门灯的开关却是问题。因为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人走灯灭,晚上经常是摸黑开灯摸黑进院,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在电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楼道灯”原理的学习,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对于农村的门灯同样使用。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家庭的门灯进行改装。这样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好评,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实验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示范者。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言而喻。还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原理、公式,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成立物理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搭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实验;兴趣
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奇特的东西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特点,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执著精神和强烈的探秘需求,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用实验导课,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三、用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通过这些新鲜刺激的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紧密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且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很多同学不爱学习物理就是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以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外安装一个门灯,但是门灯的开关却是问题。因为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人走灯灭,晚上经常是摸黑开灯摸黑进院,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在电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楼道灯”原理的学习,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对于农村的门灯同样使用。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家庭的门灯进行改装。这样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好评,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实验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示范者。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言而喻。还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原理、公式,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成立物理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搭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