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8年间59次特大瘟疫,到底有多恐怖?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从1911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代”,让人想到的常是优雅动人的“民国风情”,那穿着白西装花旗袍来来往往的男女,那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的繁华喧嚣。但就是在这样的“风情”画卷下,却深藏着一段并不遥远且触目惊心的历史记忆:那几乎“无年不疫”,肆虐整个民国时代的瘟疫灾害。


破坏力空前的瘟疫民国的瘟疫有多恐怖?


  河南“福建”广东等省的民国地方志里,常有“无年不疫”的形容。就连丰富多彩的民国小说里,都常见对瘟疫的虐心描绘。
  比如方光焘的《疟疾》,就讲了一个身患疟疾无钱医治的农村妇女,“避疫”时遭受的病痛折磨。鲁彦的小说《岔路》,也还原了“毁灭了无数的生命”的鼠疫,肆虐乡间且引发农村械斗的惨景。还有沈从文《泥途》里的,贫民窟常年流行的天花。徐疾的《兴文乡疫政即景》里,那叫川南乡民们谈之色变的“麻脚瘟”。字里行间,尽是瘟疫带来的死亡与恐慌。比起那风雅的“民国风情”,仿佛两个世界。
  而以学者张泰山的估算,民国时代里,仅鼠疫、天花、霍乱、伤寒等“法定传染病”带来的瘟疫,造成万人以上死亡的“疫灾”就有59次,许多没有被列为“法定传染病”的瘟疫,其损失还没有被记录在内。比如1928年湖南“黄肿症”瘟疫,死亡多达3万人;1931年青海“牛羊传染”导致的瘟疫,全年造成了26万人死亡。
  “法定传染病”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就以鼠疫来说,虽然民国前夜,晚清政府曾成功控制了东三省鼠疫。但在接下来的民国时代里,鼠疫灾难却此起彼伏。
  学者李文波统计,民国时代的38年里,中国感染鼠疫的患者在6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更在52万人以上。
  同样破坏力巨大的还有霍乱,经济发达的上海,就是霍乱的重灾区,每隔2至8年就要爆发大规模霍乱。而在上海之外,仅1932年的北方霍乱,陕西一省就有20万人死亡。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曾对南京、北平、上海等大城市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这些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城市,瘟疫造成的死亡率也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放在其他地方,景象更是凄惨:1930-1940年的海南疟疾,导致当地白沙、安定等地区,居民“脾肿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有3万人口的云南省思茅县,在1932年的疟疾瘟疫里,全年死亡2万多人。云南省每年死于疟疾的患者,更是多达10万。这,还仅是一省的统计。
  甚至,在1920年肆虐四川45个县市的霍乱瘟疫里,成都的苦力们上街干活,竟是人人都挂着腰牌,上面写明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这样就算倒在街上,也方便别人替自己料理后事。因为从感染到不治,在当时就是分分钟的事。
  尤其严重的是,虽说民国政府的统计里,有了“法定传染病”一说,但民国时期肆虐的瘟疫种类,却远比“法定传染病”多得多。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35种法定疫病里,其中绝大多数都在民国时代肆虐过,比如“伤寒”“白喉”“黑热病”“猩红热”“回归热”等疾病,都是民国时代谈之色变的“病魔”。
  而且经常是一种传染病刚刚过去,另一种疫病又紧接着爆发,让人防不胜防。
  如此反复肆虐下,民国时期瘟疫带来的伤亡,早已远远超过了“法定传染病”的账面数字。
  以胡红梅《民国公共卫生体系与疫灾的互动》一文里的估算,民国瘟疫带来的死亡人数,可以占到当时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
  在中国灾害史上,这是让人极度痛心的一页。

损失为何如此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且多次救灾里也投入重金的民国,却依然会遭受如此沉重的疫灾损失?
  除了因为民国时代战乱频发灾荒不停,连年的战乱造成频发人口流动,加速了瘟疫传播,以及底层民众卫生防疫意识落后,遇到瘟疫不思治疗,反而“乞求于神灵”甚至“只知听天由命”。
  更重要的原因,却要从当时的民生与政治层面找。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民国时代,极大的贫富差距。
  就以当时经济发达却霍乱频发的上海来说,造成瘟疫的直接“凶手”,就是城市贫民恶劣的居住生活条件。
  当时的上海苦力工人们,多集聚在拥挤简陋的住房里,特别是聚集大批贫民的闸北地区,饮用水条件相当恶劣。
  而且贫民区“厂家虽多,医院独少”。上海的多次霍乱,都是由于饮用水污染,在贫民区率先爆发,而且由于“医院独少”,患者无法得到救治,以至于疫情迅速扩大。
  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平民百姓,医疗卫生状况,更是恶劣得多。特别是当时绝大多数的乡镇,根本没有自来水,一处水源被污染,就会感染一大片。而且就算能得到医疗救治,高额的医疗费用,也常让染病百姓不堪重负。
  1935年的江苏东海黑热病就是典型:每个患者的治疗费,高达十五元法币。可患病的乡民们,每家最多只能拿出一元钱。
  结果就有了奇葩的处理方法:十五个患者编成一组,凑出十五元医疗费,然后抽签决定给谁诊治。其他十四个得不到救治的患者只能听天由命。
  如此奇葩的场面,也是民国的38年里,多少次瘟疫的缩影。这也就有了民国瘟疫里,那个常叫后人唏嘘的奇怪现象:许多明明在医学上,已经有了靠谱预防与治疗方法的疾病,在民国每次疫灾里,依然造成触目惊心的死亡人数。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民国医疗资源的匮乏。
  虽然至今还有很多人,抱怨民國民众们“信巫不信医”的习惯。可当时建立完备医疗制度的民国政府,又能提供多少医疗服务呢?   一直到1947年,全国的医院也只有2000多所,病床90000多张。1915年至1934年,全国毕业的护士一共4043人。比起每次瘟疫的病人数量,这个数据,显然远远不够。
  1931年,学者钟惠澜悲愤描述了当时国人的“看病难”景象:中国人一旦患病,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能得到医疗救治。


民国初期麻风病患者

  其他的百分之七十?要么看不起病,要么根本没钱看病。简直是“求治无门,任其夭死”。
  普通时期尚且如此,一旦瘟疫爆发呢?
  1930年北平瘟疫时,北平公安局收到了982例传染报告,但由于当时北平医院床位稀少,所以绝大多数的患者,只能在家里隔离治疗。由于百姓居住条件较差,以至于疫情扩大。
  1932年的广州霍乱,每天死亡数百人,医院人满为患。以至于广州市卫生局紧急下令:市立医院拒收普通病人,专收霍乱患者。
  而这匮乏的医疗资源背后,更是民国时代长期的痼疾:低效的卫生行政体系。
  以学者朱季清在1931年的怒斥说:民国卫生司的七任司长,只有第一任是医学博士,第二任药科毕业,其他五位全不是医界中人。
  甚至有时候,派几個人去邻国考察一番,草草学点外国卫生知识,回来后就“堂堂做起卫生官发起财来了”。
  这样的人,长期把持卫生防疫的重要岗位,正如朱季清的那一声讽刺:“譬如有一辆最新式极完美的汽车,雇一个不曾学过开汽车的人,在一个高低不平没有汽车路的地方行驶,所闯的穷祸,我们也就可以想见了。”
  于是,民国的38年历史上,随着一次次战争与天灾,卫生防疫方面,也是各种“穷祸”扎堆。
  每次疫情爆发,医疗人员拼尽全力,却无奈资源匮乏。日常的医疗经费更稀缺,许多省份的卫生经费,竟仅占行政费用的百分之零点三。
  这样一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又怎能扛得住频发的疫情?然后,就有了多少国人痛感于心的瘟疫记忆。
  这样的记忆,缩影了那个落后挨打的时代,其中的教训,近一个世纪后回看,更有多少警醒在其中。
  (周伟荐自汉周读书)
其他文献
当我们回顾两大短视频巨头在2019年各自的奋斗故事时,意外发现,它们正在默默向彼此学习,互相模仿。两个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短视频到底有什么用?  在快手CEO宿华看来,短视频会成为新时代的沟通载体。因为影像是活生生地放在那里的,比文字更真切,有着改变所有行业的力量。  而在抖音总裁张楠看来,短视频在很多用户心目中,就是抖音。因为很多人现在拍短视频时都会说:“来来来,拍个抖音吧。”  至于普通消费
期刊
美国说唱歌手Pop Smoke  美国时间2月20日凌晨4:30左右,美国说唱歌手Pop Smoke遭入室抢劫并被枪杀身亡,年仅20岁。  Pop Smoke的发小Mike Dee因为在案发前几个小时曾在社交网络上发过他们一起在房屋前的合影,而被网友认为有很大的作案嫌疑,他在社交网络上宣称自己与凶案没有瓜葛,不会出卖自己的兄弟。  在听到这个新闻前你可能会觉得,说唱歌手在歌词里面各种boss、金钱
期刊
1000万救助资金,5架飞机的物资,3家方舱医院,7家应急医院……这样的大手笔捐赠,全部来自湖北首富阎志的慷慨解囊。  疫情之下一度“岌岌可危”的武汉,向全国发出求援信号。各路驰援纷至沓来,湖北当地企业家更不会坐视不理,阎志“倾家式”的捐赠成为其中最为亮眼的一笔。  与雷军、周鸿祎这些从湖北走出的商界大咖不同,作为土生土长的地道“湖北佬”,阎志的整个身家全部植根于这片荆楚之地。他创立的卓尔系之于武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一名黑人女性正在美国航空大楼里,埋头计算航天器的飞行轨迹。  数据庞杂,计算繁琐。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她被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当作“人肉计算机”。  她精心完成的计算,在提交报告时,也无权在结尾为自己署名。哪怕同在一间屋子,她也不能走到茶水间,给自己倒上一杯提神的咖啡。  一切只因为肤色、性别不同。  70年后,这名为美国航天事业贡献巨大的黑人女性去世。  NASA局长为她正
期刊
光谷广场综合体  1864年,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里,用各种巧妙的办法解决了人类在探索地下世界时遇到的光线、通风、清除障碍物等一系列困难。  100多年后,人类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和利用已经到了凡尔纳所无法想象的深度和可能,而伴随而来的,也是远非他所能预料的困难。所幸的是,为了使地下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每往下走一米,都有“黑科技”应运而生。“亚洲最复杂地下综合体”施工有多难  地处武
期刊
2月10日,德国基民盟党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简称AKK)表示,她不会在明年参加德国总理的竞选,并将在今年内辞去基民盟党主席一职。  “德国之声”2月10日援引一名德国政党消息人士的话称,AKK将在今年夏天之前寻找新的继任者,此后她将辞去党主席職务。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默克尔向AKK表达了感谢,并请求她留任国防部长。  德国电视一台(ARD
期刊
2018年10月,有300万人参与支付宝“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的抽奖,信小呆就是那唯一的幸运儿。去年一年,她辞职后在全球各地旅行,至少攒了46张机票,额外花了约20万。  各种奖品已到期,信小呆也已卸任“中國锦鲤”,2019年她被捧上消费主义的神坛,这对她而言是从天而降的幸运,还是意料之外的负担?“中奖概率相当于考上1000次清华”  去年11月份我去了新西兰,是2019年最后一次出国游。下午
期刊
前不久,我去薇娅的直播间拍了一个节目。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在一个小小的直播间里,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我却一无所知。于是,我去到她的直播间,一次在北京,一次在上海。很多“渴望”  这空间如此地丰沛,有很多件物品———衣服、包包、口红、面包、牛奶,它们杂乱地放在那个地方。但同时,我又感觉到房间里充满了一种惊人的匮乏,所有的物都是一样的,房间里看不到一种更富层次的东西,只看到主播充满热情地描述这个产
期刊
很多年以后,吴晓波依然清晰记得,18岁的那个秋夜,他在复旦大学图书馆读到《李普曼传》的心情。  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就住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一座学生公寓里。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忽然听到有人敲房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见吴晓波:《我的偶像李普曼》) 
期刊
美国有24.7%的家庭房租花费占收入的一半以上,有740万个家庭要被迫搬入朋友家借住,有55万人无家可归。  阿黛爾·阿玛多从小就生活在加州圣何塞东区,她的丈夫莫里斯是附近一个大型体育场的餐厅主管,阿黛尔也在这家餐厅做收银员,他们有3个孩子。虽然是本地人,并且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夫妻俩的收入完全不足以在这个城市租一套房,购房更是痴心妄想。  阿黛尔一家是加州当地很多居民的缩影。凭借硅谷的科技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