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化学素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指导思想,积极改进教法,用实验直观启发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运用化学理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化学教材和生活经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化学教育 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 改革教法 实验技能 化学理论 物质结构 生活经验 综合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贯彻在义务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化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新大纲指出:“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并据此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也就是说: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能力就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时候,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化学教学中所说的能力是针对任务和问题而言,能够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或能比较圆满解决某一化学问题,化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包括化学问题上的新发现、化学技术上的创造和革新,以及化学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发展,解答化学习题和完成课题研究等。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入手,力图把“课堂”改为“学堂”,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以很好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能力。现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做法简述如下:
  一、在化学教学中,要转变指导思想,积极革新教法
  作为化学教师,就应该以新大纲为标尺,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深化初中化学改革。人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确如此。虽然成形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一个现成的教学方法可被我们直接套用,我们只能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借鉴先进的教学法,如洋思的教学方法和安丘四中的管理办法,以及杜郎口中学的模式的学习模式等,去探索、去试验、去创新,探索出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先主动教,学生后被动学,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其实有味与无味的观念在于如何品味。如果教师觉得食之无味,必然讲之无味,学生便学之无味,激不起兴趣,当然无从谈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首先转变认识,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课堂上鼓动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经过再次纠正也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其次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电教条件的,使化学教学主动、直观、活泼而饶有趣味,唤起学生注意和思维,我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其它一切能力,发展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其他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我力求多启发,少注入;多实验,少空说:多理解,少死记;多鼓励,少批评。如我在化学试卷评讲中,根据考试情况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侧重于经验总结: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让其侧重吸取教训,分析错误原因,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把问题说透,以防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对有进步的学生,即使微小进步,我也把他看作“闪光点”予意鼓励,同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用实验直观启发,获取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就认识能力而言,思维能力是核心,观察能力是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简捷而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调控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功能。在分组实验中可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动手、动脑、动口三位一体,最大程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长科学意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创造条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引出结论。
  例如: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的现象,就必须抓住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最初状态进行观察;②“氨氧化”的实验,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及易错过对“氮的氧化物NO2红棕色气体生成”的观察时机,而这恰恰又是本实验NH3氧化的重要实验依据即观察重点。③氢气还原氧化铜,通过演示实验,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首先从颜色上观察:通入氢气加热后,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其次试管壁出现水珠,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生成物到底是什么?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这样不靠讲解,而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来认识还原反应的物质,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或展示实物,进行直观启发,从而解决形成正解的认识,而且通过直观形象的建立,有益于学生的形象记忆。通过我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引导观察,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培养基础科学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运用化学理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我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更深一层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具有正确思维能力可使人们知道自己没有直接观察和实践过的事物,也可能使人预见事物的发展和结果。通常许多学生往往凭自己的一点经验,对物理性质作出分析、判断,反应出学生思维能力长足的发展,但这样的判断不仅往往不够准确、全面,甚至完全错误。这对老师可启发引导学生用化学理论或实验来解决问题。
  如物质结构不只影响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影响着物理性质,有机物中这种影响表现更加明显,根据物质的结构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使完整地认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重要理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重要的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揭示其结构特点,以及促进对重要物理性质的正确牢固的掌握,同时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伊春的物理性质可作如下对比:   沸点 水溶性
  乙醇 78.5℃ 任意溶
  乙烷 -88.63℃ 不可溶
  提问:(1)乙醇的沸点为什么很高于乙烷?
  (2)为什么在水中乙醇是任意溶,而乙烷却不溶?
  通过分析比较结构上的异同,仅在于是否有羟基,说明羟基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查书验证,这样使学生明白物理性质的背后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同时也揭示了规律,突出了物理性质中的重点,促进了学生应用化学理论、分析化学问题能力的发展,教给了思维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性质的兴趣,如学生知道苯与水都是无色液体,且互不相容,如果混合在一起,能否用分液方法分离呢?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不行,其实这些学生分析问题很细致,因为他们认为无色液体混合,看不清界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无色液体虽互不相容,整体无色,但界面明显,清晰的界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象,学生产生了欲“知其所以然”的强烈心理要求,我趁机用光学原理浅析,学生会永志不忘。实验获得的直观形象,现象明显,映像深刻便于记忆、胜于雄辩,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尤其见长处。
  四、利用化学教材和生活经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它是一种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主动摄取感知材料的活动。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善于观察捕捉信息,敏锐地感受外界事物,使一切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化学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在化学教材里,有近200个演示实验现象和40个学生实验,在这些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我不适时机地创设实验教学情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心理学指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又称“思维知觉”即主体为获得某些认识有计划、有选择能动地对自然条件下所发生的某些过程或现象,所做出的系统和细致的考察。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初中化学教育内容应该最低限度的为适应社会需要进一步学习必须的基本知识,重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实际有许多化学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对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有意无意之中已有认识掌握,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回想、描述,我集中注意着学生感知的是否正确、描述的是否准确。当学生感知有错误,我适当引导提示或演示后,让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益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积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蔗糖物理性质中色、态、味、溶解性的物理性质,学生时熟知的,但学生根据白糖的主要成份是蔗糖而认为蔗糖晶体是白色的产生错觉。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搜寻一个用蔗糖的例子。有人想用高级饼干表面洒的蔗糖晶粒,蔗糖应该是无色的。学生同时也提出问题:我们平常见的白糖为什么是白色的?我反问:食盐大家更熟悉,那么食盐是什么颜色NaCl晶体是什么颜色?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我提出无色晶体含有杂质可能成为白色或其他颜色,无色晶体其颗粒堆积在一起,看上去为白色,并从光学角度粗略解释,学生主动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经验的欲望经过培养之后,能变得更加剧烈。
  例如:讲化学平衡时,联系NO2与N2O4之间的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我补充讲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H2)2N—NH2],所用的氧化剂主要是四氧化二氮,点火后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气体急剧膨胀产生巨大的推动,将火箭和卫星迅速送上蓝天。我让学生回忆在电视中看到的火箭起飞时底座喷出大量红棕色气体的情景,指出红棕色气体实际上就是N2O2的分解产物NO2气体。
  在讲铁的化合物一节时,我补充了有关Fe2O3用途的知识。Fe2O3有两种变体:α—Fe2O3和β—Fe2O3,前者是顺磁性物质,后者是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性的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偶极子(磁性物质的基本单元)能根据磁场的方向而取向排列,并保持这一取向从而将电信号转变为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这就是我们通过所说的录音或录像的过程。放音或放像时则是通过磁头的反转,将不同强度的磁信号重新转变为强弱不同的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变为图像或声音。
  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时,补充讲氢氧化铝的药物作用。在胃酸里氢氧化铝呈胶状,胶状的氢氧化铝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并用吸附细菌,起到杀菌作用。化学教学内容中可联系生产和生活例子,随处可见,学生会被丰富多彩的实例所吸引。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尝试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不懈探索和尝试是关键。这与如何运用、操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路要靠自己走。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教学 解读教材 教学方法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亲自然'是一种气质,一种理念,一种行动,我园将亲自然课程融入我们的教育思想中,我们注重亲自然生态式教育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致力于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并促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尤其数学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这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不少技校的生源危机,因此不少技校只有降低招生分数录取线,招收学生入学;由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技校学生的学习素养尚不令人满意,特别是数学素养不高。在职业中学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必将产生这些学生的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没有兴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