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危机”就是教育的“契机”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的成长是一个神秘而有规律的过程,有时乖巧,有时叛逆,有时依赖父母,有时要求独立。不明就里的父母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家宝宝脑子里搭错了哪根神经。心理学把宝宝的这些突发性行为变化称为“成长危机”。
  所谓“成长危机”,是指宝宝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到骚动,又从骚动到平静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扩大的人群接触时,对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其实,宝宝的这些所谓“异常”都是正常,而“危机”正是家庭教育的契机,关键是父母要明白宝宝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幼儿阶段的宝宝会出现4次成长危机,父母都有最佳对策,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0岁宝宝爱哭闹
  【案例1】哭闹不休的静静
  静静出生时哭声就特别响亮。护士说,宝宝哭声响亮说明身体好、肺活量大,静静的父母大喜。可是没过多久,静静的父母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静静太喜欢哭闹,经常彻夜啼哭,无休无止。快要崩溃的父母给她取名“静静”,就是期盼得到片刻的安静。静静的妈妈不放心,担心静静爱哭是哪里不舒服,可是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静静的爸爸抱怨道:“从小到大,我就没有这么缺睡过,每晚能睡两个小时就算走运。这哪儿是孩子啊,简直是坏了的闹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响了!”
  【分析】新生儿需要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把0岁宝宝爱哭闹称为“新生儿危机”。出生,介于胚胎发育期和婴儿期之间,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环境改变,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呼吸、第一个看到别人的脸、第一次看到妈妈的笑容、第一次进食……宝宝需要在各个方面适应外部世界,而外部世界对他的关注更让他应接不暇,他不知道别人的表情是友好的还是有危险的,总之,宝宝很害怕,或许宝宝更想回到妈妈的子宫里,因为那才是他熟悉的环境,但宝宝不可能如愿,所以他哭闹不休。
  【对策】多抚慰宝宝
  在这个阶段,妈妈的陪伴和无私关爱是让宝宝停止啼哭的最好办法,当宝宝感觉到有人保护他,有人爱他,他才有勇气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给宝宝播放胎教音乐有时也能马上让啼哭停止,因为宝宝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感觉这个世界也不是那么陌生。另外,父母不要对新生儿有过多的刺激,比如大声说笑、剧烈摇晃等,宝宝需要一个逐渐接受新环境的过程。需要提醒的是,宝宝的安全感、自信心正是从这个时候建立的,爸爸的笑容、妈妈的摇篮曲都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父母有必要抓住这个重要的契机,多给宝宝一些抚慰,帮助宝宝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1岁宝宝不合作
  【案例2】爱说“不”的东东
  东东原本是一个听话的男孩,他总是缠着妈妈,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妈妈不允许的事他从来不做。可是,到了1岁左右,东东突然不听话了,经常把“不”字挂在嘴边。比如,妈妈照例给准备上床睡觉的东东端来一杯牛奶,让东东喝下去,然后去刷牙。东东说:“不喝牛奶!不刷牙!”妈妈问为什么,东东说不清楚,只是反复说:“就是不!就是不!”东东的妈妈很不适应,不知道东东不听话从哪儿学来的。一番威逼利诱,东东屈服了,但下次还是不合作。有趣的是,到了两岁左右,东东又变得听话了。东东的妈妈说:“就好像是熬过了夏天、秋天、冬天,春天又回来了似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听说别人家的宝宝也这样。”
  【分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1岁,是宝宝婴儿期和童年期的分水岭,这个时期的宝宝出现不合作行为是正常的。心理学把这个时期的危机称为“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意思是说,1岁的宝宝学会走路了,学会说话了,初步具备了探索世界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尽管在成人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对宝宝来说却意义非凡,不亚于成人学会了开车、掌握了一门外语时的惊喜。同时,这时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区分“你”和“我”,“你的”和“我的”,所以宝宝出现了人生第一次反抗,开始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听到父母的指令,宝宝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在接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宝宝拒绝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图时,会大声喊叫、拒绝走路或者躺下、用脚踹东西等。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思。通常情况下,这场危机到两岁左右结束。
  【对策】给宝宝讲清道理
  面对这场危机,父母向宝宝表达爱非常重要,必须让宝宝知道父母愿意帮助他。遇到宝宝的反抗,父母要耐心地与宝宝商量,告诉宝宝“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让宝宝接受正确的指令,而且是教宝宝讲道理的重要契机。需要提醒的是,父母与宝宝讲道理,态度要真诚,不能欺骗宝宝,否则,一旦宝宝发觉上当,会非常伤心,甚至从此不再相信父母,安全感也会受到损害。
  3岁宝宝闹独立
  【案例3】爱逞能的欣欣
  欣欣1岁的时候也曾把“不”字挂在嘴边,动不动与妈妈顶牛,拒不合作,但到了两岁就好了,用欣欣妈的话说就是“儿子恢复了听话本色”。没想到,欣欣刚过3岁,麻烦又来了。有一天,欣欣用积木搭城堡,中途遇到了困难,本能地向妈妈求助。欣欣妈研究了一会儿,找到了办法,动手帮欣欣搭好了城堡的顶部,然后对欣欣说:“看,妈妈能干吧?”欣欣非但不感谢,反而一把推倒了城堡,哭道:“谁让你帮忙!谁让你帮忙!”欣欣妈大惑不解:“不是你让我来帮忙的吗?”还有一次,家里吃烙饼,妈妈对欣欣说:“刚出锅的烙饼很烫,不能碰,要放一会儿再吃。”哪知道欣欣抓起一张饼就往嘴里塞,被烫得“哇哇”大哭。欣欣爸斥责儿子:“3岁的毛孩子,这么好逞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分析】自我意识觉醒了
  3岁左右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自我意识已经觉醒。3岁前,宝宝把自己和妈妈混为一体,虽然身体上已经和妈妈分离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和妈妈分开。在3岁的时候,宝宝突然明白,妈妈是一个人,而他自己是另一个人,于是他试图独立。在这个时期,宝宝最爱说“我自己来”“放开我”等。   【对策】给宝宝甜头和苦头
  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宝宝仍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注,父母可以适当给宝宝一点独立的甜头,即让他做一回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按自己的意愿做某事。同时,也要舍得让宝宝吃一点刚愎自用的苦头。如果宝宝在公众场合使性子,妨碍到别人,父母要耐心地与宝宝讲道理,告诉他行为的后果,实在不行就给孩子适当的惩罚。需要提醒的是,宁可惩罚宝宝,也不要冷落宝宝,因为宝宝不能没有父母的关注。
  6岁宝宝爱争辩
  【案例4】学会顶嘴的龙龙
  妈妈发现,马上要上小学的龙龙突然间变得特别难管:“这小家伙不知跟谁学的,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爱跟我争辩,还耍滑头、固执。要是被我说得没理了,他干脆不理我,脾气大着呢!我真担心,他这种状态,上了学怎么办?还不得天天被老师罚站?同学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分析】宝宝有交流困惑
  6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换牙期和长个儿期。由于马上要入学,生活范围大大拓展,宝宝会有许多困惑,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与人交流的困惑。已经入学的宝宝突然面对更多新鲜的事物、不同的人,连同学都跟幼儿园的小伙伴不同,还要被老师要求做准确性很高的作业,心理上肯定要有一个适应期,所以行为上会出现许多在父母看来异常的表现。另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明白什么是高兴、生气、伤心,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感受定位,所以要在现实生活中故意尝试这些感受,以此校准自己的感觉。
  【对策】倾听孩子的心声
  面对宝宝的成长危机,无论宝宝的内心起什么波澜,父母都要有稳坐钓鱼台的定力,千万不能被宝宝挑衅性的言行激怒,否则家庭教育就会演变成家庭战争。此时,父母要做的首先是闭上嘴,打开耳朵,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哪怕是不合理的抱怨,也要静静地听完。要知道,宝宝可能不需要父母的回应和指导,只需要宣泄一下内心的苦闷,他心里就舒服了。其次,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情况下,父母要用宝宝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帮宝宝分析问题的实质,以及应对之策,千万不要用全盘否定的态度打击宝宝。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跟宝宝讲道理时,最好蹲下身,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否则,父母说得再有道理,宝宝也会拒绝,因为这一时期宝宝在寻求仪式上的尊重。只要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关注和耐心的教导,宝宝就能顺利度过这一场危机,在集体环境中迅速地成长。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自律道德修养状态。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其优劣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外部的规训对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运用慎独审视待生之道、待生之行和待生之心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慎独;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优劣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很多,慎独作为一种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对教师道德
问:3年前,我和妻子离婚,3岁的儿子随她生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分割财产时,我将应分得的夫妻共同财产作价18万元,一次性支付了孩子15年的抚养费。今年年初,经法院判决,我重获儿子的抚养权。但是,前妻不仅不支付抚养费,还拒绝返还3年前提前给她的12年抚养费,理由是已过了诉讼时效。请问,我能要回已支付的抚养费吗?  李龙渊(天津)  律师意见: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管理自己。”反观我国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外,家长也应该反省。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学博士聂儒晖先生与家长朋友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保护过度就是禁
通常,人们把有心计、善谋划、遇事斤斤计较、犹豫不决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而把性格开朗、冷静、果敢、遇事想得开的人称为有“大心脏”。看上去,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名中学生同时具备这两种性格特征,情况又会怎样呢?  血性少年,外强中干  郭睿超,珠海某中学初二男生,14岁,身高1.76米,体重65公斤,擅长打篮球,同学们送他一个尊号——“超人”。在学校的篮球场上,郭睿超因为个子高、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父母的态度……  唾沫星子淹死人  在臧女士看来,儿子玉强之所以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是一年前的“山地车事件”引发的。但情况远比她想象的复杂。  玉强今年16岁,在上海近郊的一所中学学习,该升初二。去年8月的一天傍晚,他骑上新买的山地车,去附近的书店买学习资料,回家时却忘了骑山地车。等到想起来,天已经黑了。他
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尽管他14岁的儿子个头已近1.70米,思想和行为却和三四岁的孩子差不多。家里的所有好东西都得留给他,每天起床得喊四五遍,内衣得提醒才知道换,作业要他和妻子一直催,才磨磨蹭蹭去做……老师把他和妻子叫到学校,责问他们:“虽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可你们家的孩子也太独了,不仅从不参与班里的集体活动,连值日打扫卫生都敷衍了事,总得别的同学给他收尾。这孩子太自私、太没责任心了!”  看着同事发
著名心理专家、治疗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创始人。任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及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讲师、广东省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佛山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心海榕”心理公益团队心理咨询师和团队导师、珠三角多家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辅导专家。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心理专家、广州电视台《夜话》节目特邀心理专家,佛山电台亲子节目《家长社区》特邀儿童专家,还是《南方都市报》《
个案:  优秀儿子被大学劝退  从小到大,邱峰一直是父母的骄傲。邱峰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从小学到高中,他是市三好学生、省三好学生,在各种作文、英语、奥数、演讲比赛中拿奖无数。前年高考,他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学法律专业。  所以,当邱峰的妈妈听说儿子大学英语考试不及格的消息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系里老师介绍的情况更是让她大吃一惊:邱峰以高分进入该热门专业,颇受老师的重视,但
父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可能会影响儿子的成长。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学者通过对1400多名澳大利亚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5个小时,他们的儿子很有可能成为不良少年,经常打架、闹事等。  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当父亲工作时间较长时,孩子放学后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一些证据表明,青春期前的男孩比女孩更难管。研究还发现,父亲的工作时间对女儿影响不大;母亲的工作时间对儿子的影响
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向上的正能量,由河南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联合主办,妇女生活杂志社承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用第一人称讲述亲身经历过的家风或家教故事,可以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