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界定为一些行为表现不佳或学科学习不好的学生。有的称之为“德困生”,有的称之为“学困生”。小学阶段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要经过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奏响关爱摇篮曲、赏识协奏曲以及帮助交响曲,绝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转化成好学生而健康成长的。
关爱摇篮曲:爱从“心”开始
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纯朴而高尚的情感,是师生情感的连接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的关爱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问题学生,教师都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他们。特别是“问题学生“,更要“偏爱三分”,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春风沐浴,更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田。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关爱。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使他们感到没被重视,认为自己是“弃儿”。例如:班上学生小程经常无故捣乱,让人头疼。经过观察了解,发现这个孩子智商较高,但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更是没有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导致该同学思想散漫,无心学习,学科成绩低下。正因为这样,他在学校,在家里,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得不到家庭和学校教师的关爱,他对周围的人和事,就越来越冷寞,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要教育好这个问题生,首先要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关爱,特别是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在教室里,让他坐在最适当的范围内,常常让他感到老师在关爱他。在课余,经常跟他聊天,安排几个同学和他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做,目的是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他。他感觉到被尊重了,心理得到了满足,性格也开朗起来,常常主动找人说话了。后来,他还成了学校学生棋社的副社长,学科成绩进步也非常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人人都有奇怪的受重视的欲望”。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自尊心得到保护的孩子。教育“问题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教育“问题学生”,是从“爱”开始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是没有功利性的,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无私的爱。
赏识协奏曲:沟通从赞赏开始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只见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个故事表明:只有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才能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孩子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失去自尊心的所谓“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对他的肯定。“问题学生”对老师常常有一种“敌对”倾向,心里有事不愿意向老师说。这样,老师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他、表扬他,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想出一万条理由来赞赏学生。作为教师,要多从“好孩子”的角度用放大镜去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平时要细心地观察,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夸张地肯定他、表扬他。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秘决在于赏识。
帮助交响曲:问题从帮助开始
问题学生在行为习惯或完成学业方面都是比较差的,都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需要老师给予帮助才能解决。实际上,不少学生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怎么去解决,他找不出好的办法。这要求我们从研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在改变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告诉他,要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靠的是自己坚强的意志。当学生有意识要改变自己不足的时候,要常常与学生一起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激励他。帮助他制订目标时,越具体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要求他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一步步地改正,做一个举止文明的孩子。
在学业成绩方面:告诉他,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要一点一点地慢慢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要坚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同时,老师也要适时适度地教会他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要找到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除了常规教学活动外,有时还要做必要的辅导,才能让他的成绩取得进步。
结束语
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也会有反复。只要老师尤其班主任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耐心地去开导、教育他们,多给“问题学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用爱的春风去唤醒他们,那么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星河实验学校)
关爱摇篮曲:爱从“心”开始
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纯朴而高尚的情感,是师生情感的连接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的关爱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问题学生,教师都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他们。特别是“问题学生“,更要“偏爱三分”,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春风沐浴,更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田。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关爱。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使他们感到没被重视,认为自己是“弃儿”。例如:班上学生小程经常无故捣乱,让人头疼。经过观察了解,发现这个孩子智商较高,但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更是没有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导致该同学思想散漫,无心学习,学科成绩低下。正因为这样,他在学校,在家里,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得不到家庭和学校教师的关爱,他对周围的人和事,就越来越冷寞,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要教育好这个问题生,首先要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关爱,特别是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在教室里,让他坐在最适当的范围内,常常让他感到老师在关爱他。在课余,经常跟他聊天,安排几个同学和他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做,目的是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他。他感觉到被尊重了,心理得到了满足,性格也开朗起来,常常主动找人说话了。后来,他还成了学校学生棋社的副社长,学科成绩进步也非常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人人都有奇怪的受重视的欲望”。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自尊心得到保护的孩子。教育“问题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教育“问题学生”,是从“爱”开始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是没有功利性的,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无私的爱。
赏识协奏曲:沟通从赞赏开始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只见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个故事表明:只有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才能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孩子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失去自尊心的所谓“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对他的肯定。“问题学生”对老师常常有一种“敌对”倾向,心里有事不愿意向老师说。这样,老师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他、表扬他,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想出一万条理由来赞赏学生。作为教师,要多从“好孩子”的角度用放大镜去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平时要细心地观察,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夸张地肯定他、表扬他。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秘决在于赏识。
帮助交响曲:问题从帮助开始
问题学生在行为习惯或完成学业方面都是比较差的,都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需要老师给予帮助才能解决。实际上,不少学生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怎么去解决,他找不出好的办法。这要求我们从研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在改变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告诉他,要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靠的是自己坚强的意志。当学生有意识要改变自己不足的时候,要常常与学生一起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激励他。帮助他制订目标时,越具体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要求他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一步步地改正,做一个举止文明的孩子。
在学业成绩方面:告诉他,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要一点一点地慢慢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要坚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同时,老师也要适时适度地教会他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要找到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除了常规教学活动外,有时还要做必要的辅导,才能让他的成绩取得进步。
结束语
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也会有反复。只要老师尤其班主任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耐心地去开导、教育他们,多给“问题学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用爱的春风去唤醒他们,那么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星河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