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课标的推行,课堂教学时间被缩短,语文又是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因此初中语文的教育需要更加实际,针对学科的特点进行全面准确认识。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对科目积极性不高和学生厌倦课程内容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语文学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呈现出的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兴趣度降低,因此无法从课堂教学中有效获得知识。这种现象的持续发生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发展滞后,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改革点,为了解决初中语文的教学难题,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引言
语文是我们人类最实际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习各科文化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既有工具性又兼有人文色彩,因此初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解多样的中华文化。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前几年展开了语文教学的批评探讨,各地区也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之风,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片面
初中生还没有对学科的作用理解那么深刻,一般都停留在字词语句的理解、古诗古文的背诵以及文章的简单分析方面。甚至在一些初中生心里认为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不高,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投入其中,可事实恰恰相反。语文学习需要通过掌握基本的字词和古诗词,积累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益匪浅。且语文教学不是立竿见影的,与其他科目不同,不能够通过短期突击和临阵磨枪提高成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由于分数提高较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和看法不够准确,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重点偏离。
(二)教学模式陈旧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主要学科依然将重点放在考试方面,成绩单提高使重要的却忽略了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和感悟,仅仅用成绩来衡量语文学习成果是不全面的,但是由于教育时间有限,考试要求较高,因此教师的教学仍然放在提高成绩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只讲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平时积累,因此难以起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效果。还有一些中学将语文课程中的语法逻辑部分淡化,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断层,语法使用不规范,造成语病。
(三)学生语文素养下降,能力培养不够
目前语文教学在中小学不能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造成拼写、语法、文言等方面知识不能很好掌握,直接造成高中语文学习的困难,负担加重。人文素养的缺失能够直接从我们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表达的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用词粗鄙,认识肤浅,甚至对事物的判断力低,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师自身文学素质不够
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的差异使文本解读存在差异,对文本解读的浅显、偏差甚至错误都会误导学生,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较多依赖于教参中的解读引导和网络上的资料和教案。由于这些资料的准确性没有一个评判标准,教师过多依赖现成的资料而不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将这些资料传授给学生,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
虽然经历了教学改革,但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对语文的理解和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仍然不够,导致问题的频频产生。
二、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旧有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意识,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增强课程中的气氛营造和注意力的调动。其次,对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平、普通话等级、对材料的理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技能需要进行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进行有意识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判断教学资料的正确性。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并对教材深度挖掘,与学生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还要提高对课程的把握能力,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这样才能够在课上提高讲课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学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如:书写、语法、字词等,使基础知识与读写连贯,减少语文学习中的语句不通、错别字、逻辑混乱、理解浅显等现象。
许多语文教师都给学生布置题海战术式的作业,抄写字词和诗句等,浪费时间又起不到作业,仅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应该采用更为巧妙的教学方法,在课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下做好巩固,避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三)注意课堂氛围营造
针对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出现疲惫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当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将观点进行交流探讨。还要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顺应我国的教育趋势,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作为中学生要对语文这门学科提高重视程度,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对自己情操的提高和培养,注重知识的积累。中国的教育想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关注教育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峰.初中语文学习风格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周旭彬.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夏振娜.初中生语文阅读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引言
语文是我们人类最实际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习各科文化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既有工具性又兼有人文色彩,因此初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解多样的中华文化。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前几年展开了语文教学的批评探讨,各地区也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之风,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片面
初中生还没有对学科的作用理解那么深刻,一般都停留在字词语句的理解、古诗古文的背诵以及文章的简单分析方面。甚至在一些初中生心里认为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不高,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投入其中,可事实恰恰相反。语文学习需要通过掌握基本的字词和古诗词,积累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益匪浅。且语文教学不是立竿见影的,与其他科目不同,不能够通过短期突击和临阵磨枪提高成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由于分数提高较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和看法不够准确,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重点偏离。
(二)教学模式陈旧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主要学科依然将重点放在考试方面,成绩单提高使重要的却忽略了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和感悟,仅仅用成绩来衡量语文学习成果是不全面的,但是由于教育时间有限,考试要求较高,因此教师的教学仍然放在提高成绩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只讲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平时积累,因此难以起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效果。还有一些中学将语文课程中的语法逻辑部分淡化,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断层,语法使用不规范,造成语病。
(三)学生语文素养下降,能力培养不够
目前语文教学在中小学不能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造成拼写、语法、文言等方面知识不能很好掌握,直接造成高中语文学习的困难,负担加重。人文素养的缺失能够直接从我们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表达的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用词粗鄙,认识肤浅,甚至对事物的判断力低,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师自身文学素质不够
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的差异使文本解读存在差异,对文本解读的浅显、偏差甚至错误都会误导学生,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较多依赖于教参中的解读引导和网络上的资料和教案。由于这些资料的准确性没有一个评判标准,教师过多依赖现成的资料而不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将这些资料传授给学生,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
虽然经历了教学改革,但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对语文的理解和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仍然不够,导致问题的频频产生。
二、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旧有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意识,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增强课程中的气氛营造和注意力的调动。其次,对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平、普通话等级、对材料的理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技能需要进行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进行有意识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判断教学资料的正确性。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并对教材深度挖掘,与学生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还要提高对课程的把握能力,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这样才能够在课上提高讲课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学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如:书写、语法、字词等,使基础知识与读写连贯,减少语文学习中的语句不通、错别字、逻辑混乱、理解浅显等现象。
许多语文教师都给学生布置题海战术式的作业,抄写字词和诗句等,浪费时间又起不到作业,仅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应该采用更为巧妙的教学方法,在课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下做好巩固,避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三)注意课堂氛围营造
针对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出现疲惫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当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将观点进行交流探讨。还要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顺应我国的教育趋势,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作为中学生要对语文这门学科提高重视程度,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对自己情操的提高和培养,注重知识的积累。中国的教育想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关注教育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峰.初中语文学习风格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周旭彬.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夏振娜.初中生语文阅读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