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教而优则仕”
“教而优”者指业务水平突出,教学成绩优秀,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的教师。“教而优则仕”指让“教而优”者进入领导层,即入“仕”。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山东省人事、财务均省属的七所基础教育院校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我校共有190名教职工,省特级教师7人,其身份为:校长1人,副校长2人,级部科室主任2人,普通教师仅2人。7人中5人是领导,3人已完全脱离教学岗位,整日忙于“仕”事。
二、为什么会出现“教而优则仕”
1.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一种思想,“学而优则仕”“仕而不优则教”,即学习优异则入仕,仕途不顺则退隐从教,入仕是最好的出路,从教是不得志的选择。这一思想发展到今天就成了“教而优则仕”。本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因为教得好,便“师以徒显”,被认为有水平、有能力,可以做官,于是有了一官半职,被人称为某某主任,档次骤显。归根结底,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2.现实利益的倾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是学校管理层的行为,尤其是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利益分配、职称评审,一般会在相对均衡的前提下有一定倾斜。这种在实际利益和教学管理中均存在的倾斜,往往会使教师心理失衡,当有了“教而优”的资本后就会追求入“仕”。
3.纷繁社会的诱惑。教学的清苦会使很多教师难以安守教研的宁静,迷乱的诱惑更容易膨胀人的私念,KTV里的霓虹幻影满足了人的众多虚妄,让人放弃做一名灵魂工程师的荣耀。
三、怎样对待“教而优则仕”
1.提倡“教而优未必仕”、“教而优可以更优”。“教”和“仕”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程序,把成功的教的技法用于“仕”上,注定是失败的。如果放弃对教的研究,转而从事“仕”,有可能浅尝辄止,得不偿失。“仕而优”者必定“教也优”,因为只有内行才能搞好管理。但并非所有的“教而优”者都能“仕也优”。“教而优”说明有教的特长,何必不把这一特长加以更深的研究,使其越来越精,由骨干走向名师,由名师走向专家,不也是一条很好的成功之路吗?
2.实施民主化管理。学校在政策制定、实施及对待特殊情况的处理上要站在教学角度,要多征求教师的意见,尤其是“教而优”者的意见,毕竟学校的发展是以教育的进步为本。提倡民主,信息公开,广泛讨论,增强服务意识,让民主真正走进管理中。
3.政策向教学倾斜。教师是一份清苦的职业,尽管社会给予教师极高的荣誉待遇,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在利益分配上,如何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适当拉开差距,尤其是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差距,就成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同时,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自主性,过多的行政干预,会使教育失去本真。也只有政策向教学倾斜了,学校才更容易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才能把教学搞好。
4.职评政策弥补。按我国当前的职称评审政策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中学教育,五年后评中教一级,十年后评中教高级,高级封顶。大学本科毕业时通常22岁,十年后32岁,之后至退休,28年内就没有了奋斗目标,很多人便转向“仕”努力,职评中的“空白”不能不说是一种政策上的缺失。弥补这一缺失,可以在职评系列中将高级职称分为不同等级,或在高级之后增加教授职称,使一定工作年限和职业专业水平与一定职称等级相对应,这样可以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追求更高目标。
5.认清自己,发展特长,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面对“教而优则仕”的风气,“教而优”者需要问一句:“教而优则仕”我行吗?“教而优”者要看清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在,用心为之,切勿“丢了西瓜找芝麻”。特长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在,只有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可以更潇洒。既然长于“教”,就应该安于“教”,在“教”中求发展,求乐趣,求成就,走名师之路、专家之路,同样会获得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而优”者指业务水平突出,教学成绩优秀,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的教师。“教而优则仕”指让“教而优”者进入领导层,即入“仕”。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山东省人事、财务均省属的七所基础教育院校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我校共有190名教职工,省特级教师7人,其身份为:校长1人,副校长2人,级部科室主任2人,普通教师仅2人。7人中5人是领导,3人已完全脱离教学岗位,整日忙于“仕”事。
二、为什么会出现“教而优则仕”
1.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一种思想,“学而优则仕”“仕而不优则教”,即学习优异则入仕,仕途不顺则退隐从教,入仕是最好的出路,从教是不得志的选择。这一思想发展到今天就成了“教而优则仕”。本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因为教得好,便“师以徒显”,被认为有水平、有能力,可以做官,于是有了一官半职,被人称为某某主任,档次骤显。归根结底,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2.现实利益的倾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是学校管理层的行为,尤其是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利益分配、职称评审,一般会在相对均衡的前提下有一定倾斜。这种在实际利益和教学管理中均存在的倾斜,往往会使教师心理失衡,当有了“教而优”的资本后就会追求入“仕”。
3.纷繁社会的诱惑。教学的清苦会使很多教师难以安守教研的宁静,迷乱的诱惑更容易膨胀人的私念,KTV里的霓虹幻影满足了人的众多虚妄,让人放弃做一名灵魂工程师的荣耀。
三、怎样对待“教而优则仕”
1.提倡“教而优未必仕”、“教而优可以更优”。“教”和“仕”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程序,把成功的教的技法用于“仕”上,注定是失败的。如果放弃对教的研究,转而从事“仕”,有可能浅尝辄止,得不偿失。“仕而优”者必定“教也优”,因为只有内行才能搞好管理。但并非所有的“教而优”者都能“仕也优”。“教而优”说明有教的特长,何必不把这一特长加以更深的研究,使其越来越精,由骨干走向名师,由名师走向专家,不也是一条很好的成功之路吗?
2.实施民主化管理。学校在政策制定、实施及对待特殊情况的处理上要站在教学角度,要多征求教师的意见,尤其是“教而优”者的意见,毕竟学校的发展是以教育的进步为本。提倡民主,信息公开,广泛讨论,增强服务意识,让民主真正走进管理中。
3.政策向教学倾斜。教师是一份清苦的职业,尽管社会给予教师极高的荣誉待遇,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在利益分配上,如何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适当拉开差距,尤其是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差距,就成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同时,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自主性,过多的行政干预,会使教育失去本真。也只有政策向教学倾斜了,学校才更容易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才能把教学搞好。
4.职评政策弥补。按我国当前的职称评审政策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中学教育,五年后评中教一级,十年后评中教高级,高级封顶。大学本科毕业时通常22岁,十年后32岁,之后至退休,28年内就没有了奋斗目标,很多人便转向“仕”努力,职评中的“空白”不能不说是一种政策上的缺失。弥补这一缺失,可以在职评系列中将高级职称分为不同等级,或在高级之后增加教授职称,使一定工作年限和职业专业水平与一定职称等级相对应,这样可以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追求更高目标。
5.认清自己,发展特长,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面对“教而优则仕”的风气,“教而优”者需要问一句:“教而优则仕”我行吗?“教而优”者要看清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在,用心为之,切勿“丢了西瓜找芝麻”。特长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在,只有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可以更潇洒。既然长于“教”,就应该安于“教”,在“教”中求发展,求乐趣,求成就,走名师之路、专家之路,同样会获得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