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gge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你肯定也听过这个故事。
  一位大师临终前想找一个继承人,就让两个徒弟去树林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大徒弟带回来的树叶不是很漂亮,他说:“我没有找到最完美的树叶,就带回来还算完整的一片。”
  二徒弟一直惦记着最完美的树叶,在树林里转悠了大半天,最终空手而回,他对师父说:“树林里树叶很多,但我没看到完美的。”


  大师没有言语,将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树叶,总是盯着事物的瑕疵穷追猛打,是一种低级的体现。做人也是一样,你我皆凡人,谁都有缺点,总要求别人尽善尽美,是极其没教养并且不道德的行为。
  元旦那天和朋友吃了顿饭,结果听他吐槽别人吐槽了一下午。
  就在我们见面前两天,一个叫小辉的同事约他和其他几个同事到家里打牌,结果他们一行人到了小辉家后才发现,平时大条的小辉,原来比他们想象中还要不拘小节,家里面乱七八糟的。
  朋友有洁癖,当时就忍不住说道了几句:“哎,平时看你打扮的人模狗样的,觉得你还算干净利落,没想到你住的地方完全是个狗窝,这脏衣服都快发霉了也不洗洗。反正我不管,你们想在这鬼地方玩,你们就玩,我要走了。”
  小辉一看我朋友转身就要出门,赶紧跑过去拦住了,自己把客厅先简单收拾一下。
  但朋友就是百般不肯,结果小辉也甩下脸子,反击了一句:“就你干净,就你牛逼,牛逼你去和马云做朋友啊,待我们这种小地方干嘛!”还没等朋友做出回应,小辉直接把他推出了房间。
  最后朋友和我说道:“这人以后再也不能交了。”
  真的么?我觉得未必。
  很多人在社交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在心里给别人树立了一座高大完美的雕像,我希望你怎样,你就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
  结果你发现他不旦不会像你想象的那般美好,反而还一身毛病。而你,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不完美,到头来只是既伤害了别人,又膈应了自己。
  而且,轻易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被动,因为你自己也是不完美的。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同事,看谁都不顺眼,喜欢挑别人的刺。每次开会的时候,他都对别人的报告指手画脚——“她PPT里的表格做成柱形图就好了”、“颜色好乱,我看不清楚”、“这再加个目录就好了”……
  但每次轮到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他又立马甩脸色,摔本子,觉得别人是不懂瞎说。
  过了大概一年半,因为业绩太差,他被公司辞退了。但业绩差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正逼领导做出决定的,是他无法接纳别人和自己的不完美。
  在国外,常常有一些自发组织的问题讨论小组,里面的人或是脾气暴躁、或是酗酒抽烟、或是懒惰不愿工作,反正每个人身上没有一个是小毛病。但所有的小组成员全都坦诚相待,每次参加讨论的时候,大家便轮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问题,其他人在听完后也都会给予掌声和支持。
  他们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正视自己,更主要的是接纳别人。即便是一个在外面倍受歧视的人,到了讨论会上,也是平等的普通人。
  什么是教养?
  它只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要求别人的,叫法律。
  一个总是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放大别人缺点的人,大多数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和优越感,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懂得善意包容。
  在这方面,我最欣赏杨绛先生的气度。
  在《我们仨》里她曾写道,钱钟书身上有一种“痴气”,一心钻研学问,家务事一概不知。
  有一次钱钟书说:“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不相信,说:“那是墨水呀。”杨绛说:“墨水也能洗。”还有一次钱钟书说把台灯砸了,杨绛也说不要紧,她会修。
  正是因为一次次接纳对方的缺点,才成就他们和谐美满的婚姻,以及先生高山景行的人格魅力。
  当你看到别人的不完美,能够真正接纳时;当你意识到不完美从来就是生活的本质时;当你清楚明白不干涉才是人最大的美德時,你就会发现,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原来如此简单。
  摘自新华视点
其他文献
你与难以沟通的人共事过吗?  或许,你们家有一位喜欢经常批评全家人的成员。  没有任何東西比他人的功能紊乱更能带出我们身上的野性了。  我在20-30岁的时候,花了将近10年时间,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师,不停地举办销售和领导研讨会。刚开始时,我认为人们为了拓展新技能,是需要准确的评估其现有技能的。  我错了。  其实,为了提高,人们并不需要有那种对自己做得多么糟糕的大“顿悟”时刻。例如,一个很难沟通的
期刊
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讨好型人格。”  它指的是在生活中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由自主地想要讨好别人的人。  和朋友相处,担心给对方添麻烦;工作中,放弃自己的想法去取悦老板的喜好;在愛情里,则逼着自己去喜欢对方喜欢的东西……  总是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这个问题,微博有着700多万粉丝,23岁成为国内知名杂志《新周刊》最年轻副主编的“天才少女”蒋方舟也时常遇到。  在一期《奇葩大会》上,她
期刊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期间,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会跟着鼓掌。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结束后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你会怎么做?你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是
期刊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不会遗忘。  鲁迅的第一夫人朱安,虽然从没有和鲁迅有过夫妻样的生活,但她却一辈子守在鲁迅的旧宅里。  近段时间看到不少微信转发关于朱安的故事,说她活着再也不想见到鲁迅,果真是这样吗?朱安去世前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和鲁迅葬在一起。这说明,她的一生都是念着鲁迅的,她一生都忍受着不能遗忘所带来的煎熬。  弘一法师出家前,他老婆领着孩子追到寺院,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说,要普度众生。他老婆说
期刊
你是否爱过让你日夜忘不了的人,你还记得他吗?  一段感情刚结束时,在无数个伤心难过、后悔自责的夜晚,或许心里出现最大的念头就是:我想重来。  “我们还可以重来吗?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错过,我一定会珍惜。”最近我在听《重来》,这首歌大概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如果能重来/诚实地去对待  彼此都没疑猜/就没有理由分开  如果能重来/回忆当作尘埃  心不曾被伤害/就能无瑕疵地爱  但是重来/却不能保
期刊
我爸四十岁那年,才有了我。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不无担忧地说:“你都这把年纪了,以后拿什么养活这丫头?”我爸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我保准将这丫头养得白白胖胖。”  我爸在小镇中学教书。那时的小镇还很闭塞,会说几句洋文的老爸很洋气,也很有威望。他都计划好了,再过二十年,等他六十岁退休的时候,我差不多也已经上大学。所以他的任务是有个好身体,将教书育人这项事业做强做大,靠这份薪水养我长大。 
期刊
日子同人一样,不一样的,有的金贵,有的尘埃;有的良辰,有的恶煞。  写下此文的那一天是个显赫的阔日子,元旦,气概万千的样子,嘀嗒一下,把世界的日历和人的旧岁一统退去,翻出新。  我暗自幸,老母又添一岁,八十七岁了。父亲是早些年走了,不走的话今年是九十岁。上个月一家人聚拢,给父亲做九十岁阴寿。  事前,我并不同意,但大哥大姐执意要做,讲这是乡俗,不做丢脸的。大哥讲,我们丢脸没事,你的脸丢不起。  大
期刊
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人生真是奇妙。  我的老伴已离去多年,自己的孩子也依次被我送走,我的同龄人也一个个离开了我。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越来越喜欢与年轻的曾孙辈们一起玩,他们累了、倦了,便喜欢围坐在我身旁,不嫌曾祖母
期刊
因为工作上的失误,阿童被人痛骂了一顿。  我猜她不好受,于是深夜十二点多的时候,偷偷私聊了她:“对方说话比较直,你别往心里去。这次的影响不大,别难过了。”  可能是在洗澡,她到次日凌晨一点多才回复我,内容却有些突然:“比起这个,你可不可以教教我,父母吵架离婚,高三弟弟想休学,我该怎么办?”  我愣了十几秒,还没想好怎么回复时,她突然撤回了这句话,换成另一句:“我没事了,你也别往心里去,晚安哟。”后
期刊
中午简妮接到大哥电话,说妈妈体检结果出来了,有一个指标不乐观,现正在医院做活检复查。医生说妈妈年纪大了,怕活检后大出血,要妈妈住院。  怕简妮担心,大哥轻描淡写安慰她,放心吧,没事的,我和爸都在医院陪着呢,只要晚上没事,妈明天就能出院。  放下电话,简妮有些心神不定。年终的数据和报表这几天就要截止申报,算起来她已经加班快半个月了。而此刻,她的脑袋一团糨糊,索性把眼前的报表挪到一边。  上网百度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