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德玛与儿子:走过风雨的厚重亲情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30日,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在北展剧场举行了从艺47年来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德德玛与儿子马克塔勒手拉手同台献歌,浓浓的母子情感动了所有观众。鲜为人知的是,马克塔勒曾因母亲再婚而与母亲产生隔阂,在母亲坚强地战胜病魔并且重返舞台后,马克塔勒对母亲敬佩的同时也深深理解了母亲,他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母亲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演唱会大获成功,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再婚找到真爱,母子产生隔阂
  
  德德玛1947年出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她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13岁参加了乌兰牧骑,走上了演艺之路。后来,她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进入内蒙古歌舞团。1982年,她被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征服了观众,被人们称为“草原夜莺”。
  事业蒸蒸日上的德德玛,感情生活却不太顺利。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前,她因种种原因与前夫分手了 ,她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北京,那一年小儿子马克塔勒才9岁。独自抚养两个儿子,还要参加各种演出,德德玛感到心力交瘁。马克塔勒更是感到不适应,他不会说汉语,同学们都疏远他,他感到孤独极了。
  后来,德德玛与团里的一位叫拉西尼玛的编导在接触中擦出爱情火花。拉西尼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他不仅在事业上帮助德德玛,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她许多照顾,还常帮她照料两个儿子。德德玛重新找到了爱情,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马克塔勒从没想到母亲会给他找后爸,他觉得后爸不会喜欢他,母亲也不会再爱他了。拉西尼玛到家里来时,他故意不给他开门。德德玛对儿子说:“拉西尼玛是个好人,他会像亲生父亲一样疼爱你们的,妈妈也会永远爱你们。”马克塔勒根本听不进去,他总是和母亲哭闹,不让她和拉西尼玛来往。
  1985年,德德玛和拉西尼玛组成了新家庭,马克塔勒的心中对母亲充满了怨恨。一天,他和同学产生了矛盾,争吵中,那位同学说:“你妈给你找了个后爸,你神气什么?”同学们一起哄笑起来,马克塔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向乖巧听话的他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和力气,和那个比自己高的同学扭打起来,把对方打伤了。 老师把德德玛请到了学校,德德玛回家后让马克塔勒写检查,可他就是拧着劲不写。德德玛生气地说:“不写别吃饭。”马克塔勒说:“不吃就不吃。”他果真饿了一顿,尽管饿得心慌,但他就是不肯向母亲低头,他在用这种方式与母亲的再婚对抗。
  为了把继父赶走,马克塔勒和哥哥联合起来,想出各种办法刁难拉西尼玛。德德玛到外地演出时,拉西尼玛照顾这兄弟俩,他们故意把衣服上弄得全是泥,鞋子上也弄上黑煤渣。看到拉西尼玛费劲地搓洗着衣服,用刷子一遍遍地刷鞋,兄弟俩躲在一旁偷偷地乐。
  有一次德德玛演出回来,拉西尼玛为她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马克塔勒趁继父不注意,悄悄地把调菜的味精换成了盐。德德玛兴致勃勃地品尝丈夫亲手做的菜,她一下子咸得吐了出来,还埋怨丈夫明知她血压高,怎么还放那么多盐。听着母亲抱怨继父,马克塔勒和哥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马克塔勒发现,他们的行为不仅没有把继父赶走,母亲和继父的感情反而越来越好了。有一次,继父病了,母亲急得又是去医院又是煲汤,一时忘了给马克塔勒做饭。马克塔勒觉得,母亲的心里只有继父,她已经不爱他了。于是,马克塔勒开始变本加厉地捣乱,他不是和同学打架就是故意把邻居的窗户打破,甚至逃学。他专找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干坏事,看到继父低三下四地给人家赔礼道歉、受人家数落,他心里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上初中的时候,马克塔勒因为逃学,老师将他的继父请到了学校。德德玛得知儿子逃学后,狠狠地给了马克塔勒几巴掌,在他的记忆中这是母亲第一次打他,他觉得一定是继父在母亲面前说了他的坏话。那一刻,马克塔勒觉得母亲变得那么陌生,她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疼爱自己的母亲了。从此,马克塔勒对母亲的怨恨更深了,他与母亲之间有了深深的隔阂,母亲不让他做什么他偏做什么,他盼望着自己能早点长大,然后离开这个家。
  
  成为摇滚青年,母子对峙多年
  
  儿子的叛逆让德德玛心如刀绞,可是,任凭她怎么努力拯救他也无济于事。有时,她只能自己躲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她真怕儿子的敌对情绪会影响到他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她决定多给儿子一些爱,在事业上尽可能地帮助他。
  德德玛发现马克塔勒很有音乐天赋,她便有意培养他。马克塔勒由于从小在北京生活,蒙语说得不太好。德德玛觉得儿子要想在民族音乐上有发展,必须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一天,她把马克塔勒叫到身边:“从今天开始,你要每天学习蒙语。”马克塔勒一梗脖子:“我才不学呢,现在谁还说蒙语,费那劲干吗?”德德玛拉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要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有不衰的生命力。你是蒙族人,你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不能忘了蒙族的文化。从现在起,你不仅要开始学蒙语,还要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
  马克塔勒对母亲的建议非常反感,他疯狂地迷上了摇滚,他买来摇滚乐队的唱片,在家里把声音开得很大,一边听一边跟着唱。他还跑到酒吧去看摇滚乐队的演出,根本没有心思学习蒙语。一天,马克塔勒跟母亲要钱,说要买一把吉他。德德玛反对儿子搞摇滚,一口回绝。马克塔勒什么话也不说,第二天就逃学跑到车站去扛大包。拉西尼玛得知后,跑到车站把马克塔勒拉了回来,并出钱给他买了一把吉他。德德玛知道后和丈夫吵了起来,责怪他纵容马克塔勒,拉西尼玛劝她说:“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你不能硬和他拧着,再说他买吉他学音乐也不见得是坏事。”
  马克塔勒每天抱着吉他弹唱不止,看着儿子荒废学业,德德玛很着急。1989年,16岁的马克塔勒和几个朋友成立了“面孔乐队”,他当上了一名鼓手,每天不是练歌就是演出,甚至跑到大街上去表演。后来,他又当上了“晚间新闻乐队”的主唱,并加入“苍狼乐队”任鼓手。马克塔勒沉迷于摇滚,对于民族音乐根本不屑一顾,德德玛干着急没办法。
  更让德德玛看不惯的是,儿子的穿着打扮很前卫,头发留得比女孩子还长,裤子上到处都是洞,T恤上写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她眼中,儿子简直就是一个颓废青年。德德玛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毁了。有一天,马克塔勒演出后很晚回来,德德玛一直等着他,她要和儿子好好谈谈,她让儿子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把头发剪短了,不要再整天不务正业地跟几个小青年瞎混,她已经给他找好了音乐老师,让他踏踏实实地学习民族音乐。
  马克塔勒一听火了:“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选择,你没有权力管我。”德德玛也提高了声音:“我是你母亲,我怎么没权力管你?”马克塔勒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你是我母亲,可是你心里只有你自己,只顾你自 己的幸福,根本不替我着想。如果你看不惯我,以后不认我这个儿子就是了,我想做的事情谁也阻止不了!”望着儿子摔门而去的背影,德德玛呆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她觉得很委屈,也很无奈。儿子不理解她,误解她,故意和她作对,让她觉得心好疼,天下的母亲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她多么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啊。可是,现在儿子跟她的隔阂这么深,她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虽然儿子不听话,但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德德玛的心中时刻惦记着他。得知儿子演出收入不多,经济上比较困难,她经常拿出钱资助他。可是,马克塔勒觉得这是母亲的“施舍”,每次都把钱扔回到她面前,这让德德玛非常伤心。
  德德玛是个相当要强的人,尽管家事搅得她心烦,但她在事业上一点也不放松。她是团里的台柱子,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演出。她的身体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和失眠症,可她仍然国内国外跑个不停,把自己的歌声带给每一位喜欢她的观众,尽力传播民族音乐。
  1998年4月2日,德德玛在日本演出,她刚下台就晕倒了。大家急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她患的是脑溢血,情况非常危险。昏迷了8天后,德德玛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可是她的右半身瘫瘓了。医生说,她不可能再站起来了,余生将以轮椅为伴。
  在国内的马克塔勒听说母亲病了,他的心猛地一沉,但他并没意识到母亲的病有多严重,他总觉得现在医疗条件发达,治疗一段时间就会好了。3个月后,德德玛坐在轮椅上回国了,见到母亲的一瞬间,马克塔勒像傻了一样站在那里,他看到母亲瘦了,老了,憔悴了,一向坚强的母亲此时显得那么无助和脆弱。他第一次发现,他从未真正关心过母亲,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跑到一旁哭了。
  
  亲情历经风雨,母子携手合作
  
  生病后,德德玛的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右半身不能动,喝水、吃饭只能用左手。视唱歌为生命的德德玛问医生,她还能不能再上台演出?医生遗憾地摇摇头。被病痛折磨,又将从此告别舞台,德德玛的心情沉闷到了极点。
  马克塔勒从未见过母亲如此脆弱,虽然他和哥哥经常抽时间照顾母亲,但毕竟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拉西尼玛说:“你们安心去搞事业吧,我照顾你母亲。”
  为了让德德玛尽快恢复,拉西尼玛在精神上鼓励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方法。德德玛不能下地,他就让她坐在床上进行手部训练:拣黄豆、负重练习,从用绳子吊一个海棠渐渐变成吊桔子、苹果……德德玛的身体状况好转一些后,他每天搀扶着她锻炼走路,后来又陪着她爬楼梯。
  看到继父对生病的母亲不仅没有嫌弃,而且照顾得这么好,马克塔勒的心被震撼了,他看到了继父对母亲的感情,看到了继父金子般的心。同时,他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在感情上对继父的深深依赖,他开始理解母亲了,母亲虽然是个著名歌唱家,是个女强人,但她也需要感情上的慰藉,需要有个疼她爱她的人啊。
  马克塔勒为自己对母亲的误解、自己与母亲和继父的作对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他觉得自己以前真是太不懂事了。他发誓,一定要用加倍的爱来弥补自己对母亲造成的伤害。一天,从不会洗衣服的他悄悄把母亲的一件脏衣服拿走,认认真真地洗了半个小时,然后晒干叠平。当把衣服亲手交给母亲时,他说:“妈妈,这是我为您洗的衣服,以后我要努力多为你做些事情。”德德玛激动极了,她紧紧拥抱了儿子,儿子长大了。
  马克塔勒一有时间就回家陪母亲,他问母亲:“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德德玛说:“重新站在舞台上唱歌,也许这只能是我的一个梦了。”马克塔勒握住母亲的手:“妈妈,您一定能再唱歌的,您一定要有信心。”
  为了重返舞台,德德玛每天都要刻苦地锻炼。马克塔勒看到母亲每天重复着枯燥的拣黄豆、提升重物等训练,看到母亲每次爬楼梯时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可是她仍然顽强地坚持着,他不禁深深地敬佩母亲的坚强,对母亲的爱也从内心涌起。
  1999年国庆节前,德德玛接到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建国50周年的晚会上演唱。德德玛既兴奋又沮丧,她这个样子怎么上台啊。马克塔勒鼓励母亲:“只要您有勇气走上台,就是最大的成功。从现在开始,我帮您一起练唱。”
  那段时间,马克塔勒推掉一切活动和演出,天天在家里给母亲伴奏,陪母亲练习唱歌。德德玛一年多没开口唱歌,嗓子找不到感觉,马克塔勒就和母亲一起唱。渐渐地,德德玛优美动听的声音终于又回来了。演出那天,马克塔勒和继父一起将母亲搀上台,德德玛深情地演唱了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观众报以最热烈的掌声,马克塔勒激动得热泪盈眶。
  德德玛终于可以重新登台演唱了,马克塔勒感到特别欣慰。同时,他在事业上也更加勤奋,他成立了自己的乐队,参加了许多大型演出,还推出了自己的专辑。
  一天,马克塔勒听母亲说,她还没有举行过个人演唱会,不知今生是否还有机会。马克塔勒立即说:“我一定帮您圆这个梦,我还要和您一起上台演唱。”
  马克塔勒知道,为了帮母亲实现梦想他必须学好蒙语,学习民族音乐。他请了一个蒙语老师,刻苦地学习民族语言。同时,他买来大量蒙古族音乐唱片,学习内蒙的长调等,并尝试着将蒙古族音乐融合到摇滚乐中。
  看到儿子终于理解了自己并且开始改变,德德玛的内心非常高兴。同时,她也在反省自己,她过去对儿子是不是也存有偏见?于是,她也试图让自己去了解儿子,了解摇滚。她第一次前去观看了马克塔勒乐队的演出,她发现,她真应该重新认识摇滚,而自己的演唱也应该加入些现代音乐的元素。德德玛对儿子说:“过去我没有真正理解你,我愿意向你学习现代音乐,也希望咱们能真正合作。”马克塔勒激动地紧紧拥抱了母亲:“妈妈,您太伟大了。”
  2006年,马克塔勒的乐队准备发行专辑,德德玛主动要求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她一遍遍地听他们排练,帮他们选歌,在融入民族音乐元素方面提了许多建议。2007年初,马克塔勒的专辑《阿吟琴》成功出版了,他郑重地将专辑送给母亲,深情地说道:“谢谢妈妈。”
  马克塔勒没有忘记对母亲的承诺,他积极地为母亲的演唱会奔波,场地、演出费用、乐队、嘉宾、选曲等事务,他都要亲自过问。一天在选曲时,德德玛问马克塔勒,愿不愿意和她一起演唱蒙族民歌?马克塔勒说:“当然愿意了,我现在不光能唱摇滚,民歌也唱得有模有样呢。”德德玛搂住儿子的肩膀:“我决定演唱一首通俗歌曲《红雨伞》。”马克塔勒激动地问:“真的?这可是您第一次演唱通俗歌曲啊。”德德玛望着儿子笑了:“这也是受你的影响啊。”
  经过紧张的筹备,演唱会即将举行,德德玛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中。马克塔勒一直陪着母亲,不仅提醒她按时吃药,他还学会了量血压,每天给母亲测量两次。母亲累了,他就给母亲按摩。周围的人都非常羡慕德德玛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德德玛则说,马克塔勒是她的骄傲。
  2007年9月30日北展剧场,“60年怀旧经典——德德玛国庆演唱会”终于拉开了帷幕。当德德玛和马克塔勒手拉手站在台上共同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敖包相会》、《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时,所有的观众都被他们浓浓的母子深情所感动。演出结束后,德德玛和马克塔勒长时间地紧紧拥抱,两个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经历了风风雨雨后,这对母子的感情更加真切、醇厚了。
  
  编辑 彩 衣
其他文献
她本是一位悠闲富有的全职太太,却因为儿子吸毒引来了一连串的灾祸:家业败落、夫妻离异、儿子失学……她绝地求生,背水一战:带儿子下乡戒毒,陪儿子异地求学,自己回城打工……几年下来,她终于走出了困境,儿子踏上了锦绣前程,她也干出了一番红红火火的事业,并且找回了失去的幸福。2007年11月8日,在重庆市奔腾运输集团公司董事长林红玉豪华宽敞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运输大王”。    儿子
期刊
孙俪是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影视红星,她12岁那年父母离异,为此,不谙世事的孙俪憎恨亲多年。当孙俪走上演艺之路,在戏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婚姻后,她终于理解了父亲,并在父亲的鼓励下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父母分道扬镳,心灵碎成花辦    孙俪出生在上海虹口一片简陋的“棚户区”,父亲孙志宏是钟表店的维修工,母亲在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就是这样一户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家,却孕育出了孙俪这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她不
期刊
一    初见面,是在一次不着边际的聚餐上。她要了油焖虾,他点了大闸蟹。她隔着一个干锅对他笑笑,他对旁边的人耳语两句,换到了她的身边。  那天都是朋友的朋友客串,点了许多菜,进餐的人大多陌路。他很热心地给她夹菜,有人夸他有风度。一个穿黑色毛衣的女孩子打趣,他这身板,该好好减减肥。  他说,自己是打激素成了这样子,再节制怕也是效果不济。她问他,打的什么激素。他告诉她,因为肌肉拉伤,他以前是运动员来着
期刊
还记得电视剧《上海滩》里那个果敢刚毅、重情重义的了力吗?他的扮演者就是日后红遍华人世界的著名影星吕良伟。很少有人知道,在与周海媚、邝美云的两段婚姻失败后,他曾一度萌生自杀念头,是一位善良的贵州女孩儿救赎了他的灵魂,给了他幸福美满的爱情。    真爱不求回报,你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1997年10月9日,是吕良伟痛彻肺腑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与香港歌星邝美云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段感情仅仅维持了一
期刊
我最近买房子,向建设银行申请了一笔30年期的50万元组合贷款——公积金贷款20万元、商业贷款30万元。贷了款以后,我整天就忙碌着赚钱还贷,把自己账户的住房公积金撇在一边,觉得住房公积金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起不了什么作用。  那天有同事点拔,说现在加息了,对于像我这样正在还贷的购房者来说,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要不要在新利率开始实行之前提前还房贷。于是,我连忙打电话到银行咨询,按照银行业务员告诉我的提前
期刊
陈琦莉,江苏一家合资公司副总裁,2007年获得全省杰出青年创业金奖。这样一个身价百万的精英女性,离异后却陷入情爱尴尬。    (一)    我和前夫沈海云相识在大学时代,2001年的一次校际活动让我结识了就读于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的他,他貌不惊人,来自北方一个小山村。我喜欢他的质朴,我们一起去莫愁湖荡舟,在桥下有了第一次拥吻,那时的我感觉爱情来得很快,每天沉浸在幸福中。  大三暑假,家在外地的沈海云
期刊
我们一家3口,一个月前以每人1950元的价格报名参加了旅行社推出的“昆明、大理、丽江双飞6日预约旅游”。眼看发团日子临近,我突然接到旅行社的电话,称因预约的人数太少无法组团,我们只能与几天后的常规团并团出游。我气得去找旅行社理论,旅行社老总一个劲地道歉,然后报以苦笑说:“看来,选择预约旅游还是超前了些。”  “预约旅游”最早发端于欧美,就是预先把个人假期、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时间规划好,提早数月甚至一
期刊
许多参加“血拼旅游线”的姐妹到了国外都会购买一线品牌的商品,动不动就拼出数万元,那我要提醒你一下,懂得利用汇率变化会让你省钱的。  出境消费,很多人自然会选择刷卡。在消费总额较高的情况下,使用哪种信用卡颇有讲究。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双币卡或外币信用卡多数以美元结算,此前人们通常认为如果在欧元国家使用美元信用卡,产生的汇率转换损失会不划算。但是随着欧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效应不断显现,在欧元国家刷美元信用
期刊
1993年初,一个18岁的福建小伙子前往四川省内江市投亲,不料亲人没找到,身上的钱包却被偷了。一位美丽的女孩慷慨解囊,帮小伙子走出了困境。小伙子远赴美国后,二人音讯隔绝,但温馨甜蜜的初恋情感始终让他们魂牵梦绕,他们在苦苦寻找对方的同时一直单身。漫长的14年过去了,他们找到对方了吗?    落难邂逅美丽天使,恩与爱从此定格    1993年2月的一天,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福建泉州小伙子邱润,因为对绘画
期刊
弟弟,大姐给你一个家    时年59岁的康金环,至今记得她当年将李文魁领回家时的情景。那是1985年深秋,大批知青早已返城,整个勤得利农场只剩下疯子李文魁无家可归,他成了唯一滞留的知青。队里分给李文魁一。锅以及油盐米面,让他试着做饭吃,可他不会做,总是拿着碗挨家挨户去要饭,否则就饿着。  看到破衣烂衫的李文魁孤苦伶仃、沿街乞讨的情景,康金环心中泛起了波澜。李文魁比康金环大一岁,是来自哈尔滨的知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