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植根于阅读与生活的土壤中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习作;阅读;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75—01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纵观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怕写作文、写作能力提高慢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提高作文能力的法宝,就是广泛阅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一、讀写结合,打好基础
   1.引导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语文学得好、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读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力不断增强,写作能力也就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教师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通过阅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驾驭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阅读与背诵并重,培养良好语感。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巴金先生能够背诵200篇《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红楼梦》,这是他们作为文学家有着非凡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会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积累不足。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最好的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外,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通过背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那些文句和意境萦绕心头,逐渐就积淀成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3.巧用阅读资源,进行片段练习。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细节描写不到位,是学生习作中难以写具体的主要原因。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文本补白的资源,利用巧妙,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进行写作训练,读写兼顾,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夜莺之歌》一文,对小夜莺的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可随堂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练习。巧用教材资源,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挖掘课文中独具特色的写作资源,把写作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就能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4. 精选阅读篇目,确立习作范本。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做榜样。”基于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一些写人记事灵动有趣、写景抒情真实贴切的文章,可以作为写作范文来教。在指导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习作指导,让学生体会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这不失为有效的方法。词句优美的文章,通过赏词析句教给学生文章的表现手法;开头结尾相照应的文章,可以给一个简单的命题,只让学生学写开头和结尾。精选阅读篇目作为习作的范文来教,做到一课一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便能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二、 立足生活,站稳根基
   1.就地取材,学会观察。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最佳途径。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风霜雨雪、日落月出的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平凡小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去比较、去感受。加强观察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便能克服“无材料可写”的难题。
   2.因势利导,体验生活。学校举行的体育竞赛、文艺汇演、公益劳动、主题队会等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活动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分享和表达感受,引导学生写出眼中心中的生活,把生活和习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为习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阅读实践,注重生活体验,注重指导和讲评,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烙画;传承;意义;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83—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而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的一片沃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逐步走进每个校园和学校课堂,可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分析去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与主动思维中理解与感悟,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进而让学生能享受审美乐趣。基于此,教师在
期刊
今年儿童节期间,全国的儿童收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送出的一份特殊礼物——《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意见稿提出,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明示同意。明示同意应当具体、清楚、明确,基于自愿。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3月共同发布的《2018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并赞揚垃圾分类,称这项工作是“新时尚”。   垃圾分类看似是家庭和个人生活上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资源节约使用的“大事”,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对环境、对人民群众健康的损害,对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意义重大。广大
期刊
【关键词】 真理;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实践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86—02      1963年,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在这段自问自答中,毛泽东以
期刊
【关键词】 德育;目标;教育资源;学习兴趣;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28—01  强化对初中阶段学生实行品德教育,积极教导初中阶段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在日常行为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为初中阶段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一、细化初中阶段的德
期刊
众所周知,当前各种加工食品里,多含有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这些东西正在悄悄侵蚀着孩子的健康。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要少吃,甚至不吃是家长和教师苦口婆心教育孩子的重要话题之一。然而孩子对此并不领情,认为成年人故意与自己作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必要增加“食育”课程。   什么是食育?通俗地说,食育就是對学生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帮助孩子好好吃饭。因此,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增设食育课程,填补这一空白。
期刊
【关键词】 SERVE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文化特色;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55—01   2018年11月12日~15日,由教育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全国共有1400多项教育创新成果参展,其中我校《小学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72—01   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表达技巧。   一、教学语言要充满
期刊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主动性;学习需要;教学条件;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0463(2019)13—0091—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加之内容比较抽象使得目前许多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背诵上,部分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这门课程自身的魅力也被掩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