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对素质教育密切关注,但能真正明白教学和教育的意义的人却不多。许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就会毫无疑问得到预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更关注的是英语的说明性而忽视了英语中的人文性。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缺乏洞察目标文化本质的能力,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这就说明虽然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但是他们不是被作为一个全人来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全人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文对两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一位教师是在英语教学中有全人教育这种意识,另一位则没有这种意识。本文就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对比,希望通过对比使教师们认识到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灌输全人教育的思想。
二、理论背景
1.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这个概念首先是由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来的:最理想的教育就是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人类的全部文化。人类的全部文化包括六个方面:知识、道德、艺术、宗教、自然和生活(刘笑秋,2002)。除了小原国芳,许多教育学家也对全人教育进行了研究(如:Hendrick,1992;李相殷,1995;胡潇,1999)。但是许多人的研究都是从宏观的教育角度来看问题,很少把它们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去,如英语教学。由于教育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了教学,教育就成为纸上谈兵;没有了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英语教学是完成英语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英语教学这个外在形式恰恰包含了全人教育的实质内容。总之,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全人教育的过程。
2.教师的认识
由于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全人教育,就需要教师对全人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行为是对他的所知所想的反映,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思维为教师的课堂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或图示(Richards&Lockhart,1996)。教师,学生和学习进程一同融合于教学中。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及对教师本身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以教师认识的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指导性的研究问题,来探究教师对全人教育的认识。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混合的。Freire(1970)曾经这样描述教师眼中的学生: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银行账户”,教师定期往里面存款,之后再为了特殊的目的(如考试),再把这些钱取出来。社会学家Roland Meighan提议说教师至少用七种不同的方式构造学习者:抵抗者、容器、原材料、顾客、伙伴、独立的探究者和民主的探究者(Meighan&Meighan,1990)。在前三类的学习者中教师是占统治地位的,然而后四类学习者注重的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而全人教育最喜欢的学习者就是最后一类学习者——民主的探索者。
二是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关于学习应该包含什么的认识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不仅关心大致上的学习过程,还应该关注在某一特定的课程中学生会学到什么,以及是怎样学的(Brindley,1984)。Brindley同时还指出喜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包括建立一些关于语言输入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在目标模型的指引下将不断地被改善”(Brind-ly,1984:97)。Johnson(1992)曾就30位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进行调查,发现大致上有三种不同的认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分别学习听、说、读、写等不同的机能;学生应该掌握语法规则和对语言系统进行有意识的理解;学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合作与交流,发展处理现实社会不同情境的能力。如果教师们想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全人教育,那么他们就应该认为“学会说两种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Brown,1987:1):当一个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时候,他将会发现他整个人都在受到影响,他努力突破第一语言的限制进入另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思维,感觉和活动方式。这就意味着为了成功地用英语接受和反馈信息,学习者整个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反映都应该沉浸在英语中。
三是教师对自身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对自身的认识可以影响学习过程。教师可能把他们定位为:计划者、管理者、质量控制者、队伍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授权者和队伍成员(Richards&Lockhart,1996:105)。但是他们忽略了教师角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点:教师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人”(Pine&Boy.1977)。这指的就是“有效率的老师创造出的学习环境是认知上和情感上的延伸”(Pine and Boy,1977:iii)。它强调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给教与学的关系中带来的东西。Palmer(1997)极为关注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心”。Halliday(1998:597)也指出“教学是一种道德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反映教师的个性类型是很重要的”。
三、个案研究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浙江某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两位教英语的中国教师。两位教师中一位是张老师,一位是高老师。张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的全人发展,而高老师就没有这种意识。两位教师都是教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综合英语的。张老师在英语学习期间取得了硕士学位,高老师是该校一位留校教师,取得学士学位,高老师没有去国外学习的经历。
2.资料收集
这个个案研究包括对教师的访谈和课堂听课观察。材料是通过录音和观察记录的方式收集起来的。个案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自身的认识。笔者在课堂听课观察之前和之后都会对教师进行访谈。课前的访谈主要是要了解两位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大致的认识。在课堂听课观察期间,整堂课都会被录音下来,而课堂活动,学生的反映和课堂气氛也会被记录下来。课后的访谈主要是访谈一下教师为什么某些情况会在她们的课堂上发生,以使我们对英语课堂中的全人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3.结果
收集起来的资料分析都是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自身的认识这三方面。这三方面在英语教师中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一是是否认为学生是民主的探索者。
通过访问体现了两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认识。
张老师:我认为词汇对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首先我们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字典。我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个新词的用法,与别的词的联系,如何构词,如何使 用。(2004-11-08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认为词汇对学生来说太重要,而他们接触到的词汇却太少了。所以我经常会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我会把一些新词,习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跟学生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和用途。接着我就会叫学生把这些新词记在笔记本上,课后背会它们。(2004-11-03,访谈录音)
二是是否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两位老师的课后,笔者采访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演讲的意图。
张老师:我非常注重学生作为“人”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情感变化啊。在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课堂上发生的时候,我特别能感觉到。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他们的思想。(2004-11-15,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我不会去判断学生选的某个话题是否有意义。(2004-11-03,访谈录音)。
三是是否强调教师是“人”。
张老师:我们是教师,但是首先我们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误。当我在课堂出差错的时候,我不会感到很羞愧,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同样,我也不会在课堂上掩饰我的情感,如果我掩饰了,我就会觉得很难受。我会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004-11-05,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们最好不要在学生面前出差错,这样会使学生很失望的。所以每当我教语法的时候,我就很紧张,生怕自己会出错。只有当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足够的证据之后,我才敢给学生讲语法。如果我对某个语法不是很确定的话,我不会讲很多。(2004—11—03,访谈录音)
由于两位教师对自身看法的不同,导致课堂的气氛也有所不同。张老师认为教师是人,她会自由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就会没有压力。他们也就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害怕犯错误。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而高老师认为教师不能在学生前面犯错误。她在学生面前非常严肃。所以学生会担心害怕犯错误。这样他们自然不愿在课堂上多开口说话。
四、结束语
通过两位教师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自身的认识都是截然不同的。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进行全人教育的教师就认为:学生是民主的探索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不能被孤立开来;英语教师不是意味着掌握一些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促使学生用新思维去思考事物;教师是“人”,他们的情感不能在课堂上隐藏起来。而没有在英语教学中灌输全人教育思想的教师就趋向于认为:学生是一个容器,他们会把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装在容器里面;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语言技能;教师不应该在学生前面犯错误。通过两位教师的课堂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人教育的优点: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心理,情感,智慧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没有那么严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很多乐趣。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全人教育。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对素质教育密切关注,但能真正明白教学和教育的意义的人却不多。许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就会毫无疑问得到预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更关注的是英语的说明性而忽视了英语中的人文性。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缺乏洞察目标文化本质的能力,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这就说明虽然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但是他们不是被作为一个全人来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全人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文对两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一位教师是在英语教学中有全人教育这种意识,另一位则没有这种意识。本文就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对比,希望通过对比使教师们认识到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灌输全人教育的思想。
二、理论背景
1.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这个概念首先是由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来的:最理想的教育就是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人类的全部文化。人类的全部文化包括六个方面:知识、道德、艺术、宗教、自然和生活(刘笑秋,2002)。除了小原国芳,许多教育学家也对全人教育进行了研究(如:Hendrick,1992;李相殷,1995;胡潇,1999)。但是许多人的研究都是从宏观的教育角度来看问题,很少把它们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去,如英语教学。由于教育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了教学,教育就成为纸上谈兵;没有了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英语教学是完成英语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英语教学这个外在形式恰恰包含了全人教育的实质内容。总之,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全人教育的过程。
2.教师的认识
由于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全人教育,就需要教师对全人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行为是对他的所知所想的反映,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思维为教师的课堂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或图示(Richards&Lockhart,1996)。教师,学生和学习进程一同融合于教学中。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及对教师本身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以教师认识的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指导性的研究问题,来探究教师对全人教育的认识。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混合的。Freire(1970)曾经这样描述教师眼中的学生: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银行账户”,教师定期往里面存款,之后再为了特殊的目的(如考试),再把这些钱取出来。社会学家Roland Meighan提议说教师至少用七种不同的方式构造学习者:抵抗者、容器、原材料、顾客、伙伴、独立的探究者和民主的探究者(Meighan&Meighan,1990)。在前三类的学习者中教师是占统治地位的,然而后四类学习者注重的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而全人教育最喜欢的学习者就是最后一类学习者——民主的探索者。
二是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关于学习应该包含什么的认识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不仅关心大致上的学习过程,还应该关注在某一特定的课程中学生会学到什么,以及是怎样学的(Brindley,1984)。Brindley同时还指出喜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包括建立一些关于语言输入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在目标模型的指引下将不断地被改善”(Brind-ly,1984:97)。Johnson(1992)曾就30位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进行调查,发现大致上有三种不同的认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分别学习听、说、读、写等不同的机能;学生应该掌握语法规则和对语言系统进行有意识的理解;学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合作与交流,发展处理现实社会不同情境的能力。如果教师们想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全人教育,那么他们就应该认为“学会说两种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Brown,1987:1):当一个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时候,他将会发现他整个人都在受到影响,他努力突破第一语言的限制进入另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思维,感觉和活动方式。这就意味着为了成功地用英语接受和反馈信息,学习者整个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反映都应该沉浸在英语中。
三是教师对自身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对自身的认识可以影响学习过程。教师可能把他们定位为:计划者、管理者、质量控制者、队伍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授权者和队伍成员(Richards&Lockhart,1996:105)。但是他们忽略了教师角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点:教师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人”(Pine&Boy.1977)。这指的就是“有效率的老师创造出的学习环境是认知上和情感上的延伸”(Pine and Boy,1977:iii)。它强调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给教与学的关系中带来的东西。Palmer(1997)极为关注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心”。Halliday(1998:597)也指出“教学是一种道德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反映教师的个性类型是很重要的”。
三、个案研究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浙江某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两位教英语的中国教师。两位教师中一位是张老师,一位是高老师。张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的全人发展,而高老师就没有这种意识。两位教师都是教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综合英语的。张老师在英语学习期间取得了硕士学位,高老师是该校一位留校教师,取得学士学位,高老师没有去国外学习的经历。
2.资料收集
这个个案研究包括对教师的访谈和课堂听课观察。材料是通过录音和观察记录的方式收集起来的。个案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自身的认识。笔者在课堂听课观察之前和之后都会对教师进行访谈。课前的访谈主要是要了解两位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大致的认识。在课堂听课观察期间,整堂课都会被录音下来,而课堂活动,学生的反映和课堂气氛也会被记录下来。课后的访谈主要是访谈一下教师为什么某些情况会在她们的课堂上发生,以使我们对英语课堂中的全人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3.结果
收集起来的资料分析都是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自身的认识这三方面。这三方面在英语教师中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一是是否认为学生是民主的探索者。
通过访问体现了两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认识。
张老师:我认为词汇对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首先我们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字典。我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个新词的用法,与别的词的联系,如何构词,如何使 用。(2004-11-08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认为词汇对学生来说太重要,而他们接触到的词汇却太少了。所以我经常会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我会把一些新词,习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跟学生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和用途。接着我就会叫学生把这些新词记在笔记本上,课后背会它们。(2004-11-03,访谈录音)
二是是否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两位老师的课后,笔者采访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演讲的意图。
张老师:我非常注重学生作为“人”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情感变化啊。在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课堂上发生的时候,我特别能感觉到。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他们的思想。(2004-11-15,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我不会去判断学生选的某个话题是否有意义。(2004-11-03,访谈录音)。
三是是否强调教师是“人”。
张老师:我们是教师,但是首先我们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误。当我在课堂出差错的时候,我不会感到很羞愧,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同样,我也不会在课堂上掩饰我的情感,如果我掩饰了,我就会觉得很难受。我会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004-11-05,访谈录音)
高老师:我们最好不要在学生面前出差错,这样会使学生很失望的。所以每当我教语法的时候,我就很紧张,生怕自己会出错。只有当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足够的证据之后,我才敢给学生讲语法。如果我对某个语法不是很确定的话,我不会讲很多。(2004—11—03,访谈录音)
由于两位教师对自身看法的不同,导致课堂的气氛也有所不同。张老师认为教师是人,她会自由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就会没有压力。他们也就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害怕犯错误。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而高老师认为教师不能在学生前面犯错误。她在学生面前非常严肃。所以学生会担心害怕犯错误。这样他们自然不愿在课堂上多开口说话。
四、结束语
通过两位教师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对学生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自身的认识都是截然不同的。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进行全人教育的教师就认为:学生是民主的探索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不能被孤立开来;英语教师不是意味着掌握一些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促使学生用新思维去思考事物;教师是“人”,他们的情感不能在课堂上隐藏起来。而没有在英语教学中灌输全人教育思想的教师就趋向于认为:学生是一个容器,他们会把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装在容器里面;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语言技能;教师不应该在学生前面犯错误。通过两位教师的课堂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人教育的优点: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心理,情感,智慧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没有那么严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很多乐趣。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