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现状与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至2007年对辖区内普通医用X射线拍片机和透视机影像质量控制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0、0.37、1.85、3.70和7.4(×106 Bq/ml)18F-FDG处理细胞24 h,用倒置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比色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Bcl-2和B
目的 比较3种不同调强放疗技术对鼻咽癌患者下颈部和锁骨上区亚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量.方法 3种照射方法分别为颈部切线野技术,机架角度分别为180°、150°、120°、90°、270°、240°、210°的7野调强技术,机架角度分别为180°、150°、120°、90°、0°、270°、240°、210°的8野调强技术.利用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不同照射技术的剂量均匀性以及
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252Cf中子后装机,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配合直线加速器远距离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26例,现报道如下。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难题之一,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常规放疗因照射技术条件有限,以及正常肝脏耐受剂量低的限制,长期以来难以给予较高的照射剂量,被认为不适宜用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近几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展迅速,多位学者报道了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全身伽玛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显著疗效[1-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5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NP方案同期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Gy,1.8-2 G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周、第5周给予同期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食管炎总发
基层及个体医院大部分分布在乡村,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为掌握我市辖区内基层及个体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质量的现状,笔者对市属基层及个体医院30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质控监测,现报道如下。
楔形板是放射治疗过程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线束修整装置.通常用重金属制成的楔形板虽然可以改善剂量分布,但会有使射线质变硬、增加百分深度剂量等不足之处.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计算机控制准直器运动形成楔形剂量分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