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去性”是历史的重要特性之一,“过去”的历史不会重演,所以教师仅靠简单的语言表述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使一向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堂重新焕发了活力。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一般采用讲授式或探究式,但整个过程看起来和做起来略显枯燥,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把那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件、信息以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神”入其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内在求知欲。因此,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合理、强大的现实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目的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地教学途径,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1]兴趣作为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包括历史教学在内各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历史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领会内涵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1.4%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令人生厌的课程——死记硬背”,有41.7%的学生认为历史“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3]可实际上,历史学科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一些过去的事件,而是在学习过去的同时为将来提供一种借鉴。所以这门课程在设置时就整合了历史事件、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得这门学科时代性和综合性很强。然而,“过去性”终究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过去”的历史既不能再现,又不会重演,所以教师仅靠简单的语言表述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此前单纯的讲授方式,而改为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把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等枯燥的、远离学生现实世界的“过去”,以活生生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神”入其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迪,从而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把此前的“顺从反应”加深到“主动反应”及“满足反应”[4],这也是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2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方式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并不是一件易事,中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怎样把这有限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借鉴方式,并达到最佳效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就能使得学生“爱”学历史,在达到“了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历史发展过程,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的知识” [6]这个最初目的的同时,能独立的根据历史实际,运用“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6]59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和结论,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谈。所以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可以较容易的达到新教学模式下的情境体验的要求,更容易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有着独特的方式,它具有强大的在线功能,使得一些历史事件可以从远古到现在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表现出来”,[6]248在扩大人们认知空间的同时,还提高了人们认知的水平,更提高了“教学质量”、增进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模”。此技术可以把众多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历史故事,以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历史教学创设了逼真的历史情景和最佳表现效果。
3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可以很好地再现历史画面,可以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以情境来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信。这种方式有以下特点:
第一、产生超强的感官冲击力。学生所接触的历史材料及其有限,故而那些新奇有趣的历史情节、故事、和场景能很快的将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并且通过各种感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和冲击,使学生的身心都浸入到“过去”的环境之中,感受到那些过去多年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信息。
第二、促使内在学习动力的产生。传统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授方式,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中改变了这种境况,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前的“局外人”进入到现在的“局内人”。学习动力提升就会带动学习成绩的上升。
总之,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现在的以促进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能力促进者”,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地位而非此前的“灌输”对象,二者是一種切实“平等的‘对话’关系”[5]。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更能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梭 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3
[2] 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
[3] 数据来源 张行涛 周卫勇 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472
[4]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29
[5] 张行涛 周卫勇 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475
[6] 李秉德 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7] 鲁迅 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4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一般采用讲授式或探究式,但整个过程看起来和做起来略显枯燥,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把那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件、信息以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神”入其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内在求知欲。因此,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合理、强大的现实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目的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地教学途径,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1]兴趣作为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包括历史教学在内各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历史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领会内涵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1.4%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令人生厌的课程——死记硬背”,有41.7%的学生认为历史“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3]可实际上,历史学科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一些过去的事件,而是在学习过去的同时为将来提供一种借鉴。所以这门课程在设置时就整合了历史事件、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得这门学科时代性和综合性很强。然而,“过去性”终究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过去”的历史既不能再现,又不会重演,所以教师仅靠简单的语言表述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此前单纯的讲授方式,而改为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把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等枯燥的、远离学生现实世界的“过去”,以活生生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神”入其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迪,从而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把此前的“顺从反应”加深到“主动反应”及“满足反应”[4],这也是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2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方式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并不是一件易事,中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怎样把这有限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借鉴方式,并达到最佳效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就能使得学生“爱”学历史,在达到“了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历史发展过程,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的知识” [6]这个最初目的的同时,能独立的根据历史实际,运用“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6]59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和结论,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谈。所以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可以较容易的达到新教学模式下的情境体验的要求,更容易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有着独特的方式,它具有强大的在线功能,使得一些历史事件可以从远古到现在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表现出来”,[6]248在扩大人们认知空间的同时,还提高了人们认知的水平,更提高了“教学质量”、增进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模”。此技术可以把众多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历史故事,以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历史教学创设了逼真的历史情景和最佳表现效果。
3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可以很好地再现历史画面,可以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以情境来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信。这种方式有以下特点:
第一、产生超强的感官冲击力。学生所接触的历史材料及其有限,故而那些新奇有趣的历史情节、故事、和场景能很快的将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并且通过各种感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和冲击,使学生的身心都浸入到“过去”的环境之中,感受到那些过去多年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信息。
第二、促使内在学习动力的产生。传统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授方式,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中改变了这种境况,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前的“局外人”进入到现在的“局内人”。学习动力提升就会带动学习成绩的上升。
总之,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现在的以促进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能力促进者”,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地位而非此前的“灌输”对象,二者是一種切实“平等的‘对话’关系”[5]。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更能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梭 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3
[2] 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
[3] 数据来源 张行涛 周卫勇 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472
[4]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29
[5] 张行涛 周卫勇 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475
[6] 李秉德 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7] 鲁迅 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