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不总结,永远只是经过。”每天在学生们的陪伴下,虽然忙碌而平淡,但却收获着幸福与快乐,也收获着更加丰富的教育“经历”。本文描述了笔者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一、基本情况
学生小红(化名),女,13岁,该生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现寄养在姑姑家,这种特殊的家庭状况,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喜欢独来独往、忧郁、内向,比较自卑,做事胆怯,缺乏自信,有学习的想法,但不愿下苦工夫,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等,并有下滑趋势。
二、事情经过
刚刚开学时,学校举行了军训。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小红为了让新同学知道自己的优秀,她在同学们面前非常善谈,简直就是个“阳光女孩儿”。无论军训休息的时候,还是课间,总能听到她叽叽喳喳的声音。但是一个月下来,这种活泼开朗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她在教室里、课堂上的沉默寡言;宿舍里独自一人泪流满面、自言自语。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转变呢?经过调查,原因有二:
(1)小红在班级同学面前吹嘘:我长得是多么的漂亮,小学的时候是班花,有很多男生排队追求我。而实际上,该生个子不高,皮肤略黑。如此鲜明的对比,让班级里的男生女生都认为她没有自知之明,不喜欢她,不愿意与她说话,不愿意与她同桌,更不愿意与她做英语的表演搭档,她慢慢地被孤立了。
(2)刚入校,还没有进行过学业水平的考查。小红在班级同学面前吹嘘:我小学的时候是班级里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从来没有落后于前十名,也是老师的好助手。实际上,经过期初的学业水平调查,她的基础在班级里是下等,数学甚至不及格。小红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所说的是谎言,同学们因此而取笑她。她自己也感到了无地自容,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她,她便把自己孤立起来,离群独处。
三、案例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红同学因为父亲不在世,母亲的特殊疾病,虽然由姑姑家照看生活学习,但是这与正常的父爱母爱有很大的差别,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了情绪上、语言上、行为上的怪异表现。
小红开学初的叽叽喳喳、炫耀相貌、炫耀成绩,其实是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其内心的空虚与自卑,故意为之。因为自卑心强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小红缺乏父母的关爱,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增加了小红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她的自卑心理。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小红不想这种心理压力被同学们发现,被同学们看不起,从而表现为极端的张扬行为。当这种张扬的行为被同学们看穿时,她的自卑心理全部被激发出来,更加离群索居、性格孤僻。
四、教育过程
为了帮助小红面对现实,认识自己开学初行为的错误性,使她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关爱,消除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形成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实施了如下的教育过程:
第一步:从同学们那里,旁敲侧击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同学们讨厌她、孤立她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建立小红对我的信任感。我一次又一次地找她谈心,在与小红交谈的过程中,她总是低头不语。说到她的家庭情况的时候,我告诉她,这个只有我和她知道,不会在同学们面前公布,我的做法取得了她的认同。在谈到学习时,我投给了她鼓励的目光,告诉她:“学习的基础不好并不可怕,你一定有能力慢慢地改变它,你看!这次不是进步了5分嘛!况且,老师发现你有一个让人羡慕的聪明脑袋,只要你用心,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可以进步得更大!”我的话让她流泪了。我知道她在我这里得到了尊重、关心甚至是安全感,找到了她想要的自信。我的做法进一步得到了她的认同,甚至是得到了她对我的信任,她愿意开口与我交流了。
在谈到班级同学对她的取笑、讨厌等状况时,我和风细雨而又明确地让她认识到:“这种状况的出现,你身上一定有错误。”建立在前几次交流的基础上,她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开学初,我那样做是多么的愚蠢,但是我已经做了,我收不回了,我后悔万分!”听到她这么说,我微笑着。但是并没有戳穿她,我已经知道开学初她自我炫耀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词。如此一来,获得了她对我完全的信任。
第三步:把小红支开,给全班同学做思想工作,制止全班同学的集体取笑行为,不要孤立小红,做到以情动人。我对班级的同学说:“同学们十二三岁就离开了父母,来到学校一起过寄宿的生活,应该互相体谅。每一位同学都会犯错误,小红只是犯了个大家都讨厌的错误,她自己也知道错了,她很后悔那样说,那样炫耀,她诚心地收回自己的自负,同学们可以大度的原谅她吗?”班级的同学当时齐声地回答我:“肯定可以。”我接着说:“大家一起取笑一个同学,孤立一个同学,虽然是有原因的,但是老师想请大家将心比心,如果被取笑的、被孤立的是你呢?(稍微停留了几秒钟)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大家能够停止取笑小红吗?”同学们不仅回答了“可以”,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举手,主动告诉我,“老师,我愿意做小红英语表演的搭档!”创造轻松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减轻小红的心理压力。
第四步:与小红的姑姑交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红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我到小红的姑姑家进行了家访。小红的姑姑待小红视如己出,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与他们谈了小红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与变化,谈了小红的心理特征:她很要强,渴望收到周围人的尊重,极要面子,只是采取的方法极端而错误;谈了小红的学习基础,让其姑姑了解对小红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每次考试必须进前10名),是不切合孩子的实际的,孩子达不到的话,是对其自信心的打击,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在学习上更加自卑。通过家访,得到了小红姑姑和姑父的积极配合,他们答应多与孩子交流如何与同学相处,并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树立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小红的教育,她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自己,从自卑的牢笼中把自己释放出来了,告别了独来独往,告别了自言自语,告别了一个人哭泣,恢复了欢声笑语,恢复了课堂上的热情,恢复了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持续关注着她、关心着她,伴着她快乐地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教育经历。虽然我曾经步履蹒跚,但是我感谢这些经历,正是在穿越这些经历的重重迷雾中,我不断地收获着教育的经验与执著。既然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知道前方必定还有更多的“经历”等待着我,我会无所畏惧,昂首挺胸,用我的爱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我相信“迷雾”的后面,一定是“桃李满天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一、基本情况
学生小红(化名),女,13岁,该生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现寄养在姑姑家,这种特殊的家庭状况,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喜欢独来独往、忧郁、内向,比较自卑,做事胆怯,缺乏自信,有学习的想法,但不愿下苦工夫,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等,并有下滑趋势。
二、事情经过
刚刚开学时,学校举行了军训。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小红为了让新同学知道自己的优秀,她在同学们面前非常善谈,简直就是个“阳光女孩儿”。无论军训休息的时候,还是课间,总能听到她叽叽喳喳的声音。但是一个月下来,这种活泼开朗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她在教室里、课堂上的沉默寡言;宿舍里独自一人泪流满面、自言自语。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转变呢?经过调查,原因有二:
(1)小红在班级同学面前吹嘘:我长得是多么的漂亮,小学的时候是班花,有很多男生排队追求我。而实际上,该生个子不高,皮肤略黑。如此鲜明的对比,让班级里的男生女生都认为她没有自知之明,不喜欢她,不愿意与她说话,不愿意与她同桌,更不愿意与她做英语的表演搭档,她慢慢地被孤立了。
(2)刚入校,还没有进行过学业水平的考查。小红在班级同学面前吹嘘:我小学的时候是班级里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从来没有落后于前十名,也是老师的好助手。实际上,经过期初的学业水平调查,她的基础在班级里是下等,数学甚至不及格。小红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所说的是谎言,同学们因此而取笑她。她自己也感到了无地自容,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她,她便把自己孤立起来,离群独处。
三、案例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红同学因为父亲不在世,母亲的特殊疾病,虽然由姑姑家照看生活学习,但是这与正常的父爱母爱有很大的差别,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了情绪上、语言上、行为上的怪异表现。
小红开学初的叽叽喳喳、炫耀相貌、炫耀成绩,其实是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其内心的空虚与自卑,故意为之。因为自卑心强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小红缺乏父母的关爱,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增加了小红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她的自卑心理。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小红不想这种心理压力被同学们发现,被同学们看不起,从而表现为极端的张扬行为。当这种张扬的行为被同学们看穿时,她的自卑心理全部被激发出来,更加离群索居、性格孤僻。
四、教育过程
为了帮助小红面对现实,认识自己开学初行为的错误性,使她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关爱,消除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形成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实施了如下的教育过程:
第一步:从同学们那里,旁敲侧击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同学们讨厌她、孤立她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建立小红对我的信任感。我一次又一次地找她谈心,在与小红交谈的过程中,她总是低头不语。说到她的家庭情况的时候,我告诉她,这个只有我和她知道,不会在同学们面前公布,我的做法取得了她的认同。在谈到学习时,我投给了她鼓励的目光,告诉她:“学习的基础不好并不可怕,你一定有能力慢慢地改变它,你看!这次不是进步了5分嘛!况且,老师发现你有一个让人羡慕的聪明脑袋,只要你用心,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可以进步得更大!”我的话让她流泪了。我知道她在我这里得到了尊重、关心甚至是安全感,找到了她想要的自信。我的做法进一步得到了她的认同,甚至是得到了她对我的信任,她愿意开口与我交流了。
在谈到班级同学对她的取笑、讨厌等状况时,我和风细雨而又明确地让她认识到:“这种状况的出现,你身上一定有错误。”建立在前几次交流的基础上,她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开学初,我那样做是多么的愚蠢,但是我已经做了,我收不回了,我后悔万分!”听到她这么说,我微笑着。但是并没有戳穿她,我已经知道开学初她自我炫耀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词。如此一来,获得了她对我完全的信任。
第三步:把小红支开,给全班同学做思想工作,制止全班同学的集体取笑行为,不要孤立小红,做到以情动人。我对班级的同学说:“同学们十二三岁就离开了父母,来到学校一起过寄宿的生活,应该互相体谅。每一位同学都会犯错误,小红只是犯了个大家都讨厌的错误,她自己也知道错了,她很后悔那样说,那样炫耀,她诚心地收回自己的自负,同学们可以大度的原谅她吗?”班级的同学当时齐声地回答我:“肯定可以。”我接着说:“大家一起取笑一个同学,孤立一个同学,虽然是有原因的,但是老师想请大家将心比心,如果被取笑的、被孤立的是你呢?(稍微停留了几秒钟)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大家能够停止取笑小红吗?”同学们不仅回答了“可以”,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举手,主动告诉我,“老师,我愿意做小红英语表演的搭档!”创造轻松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减轻小红的心理压力。
第四步:与小红的姑姑交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红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我到小红的姑姑家进行了家访。小红的姑姑待小红视如己出,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与他们谈了小红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与变化,谈了小红的心理特征:她很要强,渴望收到周围人的尊重,极要面子,只是采取的方法极端而错误;谈了小红的学习基础,让其姑姑了解对小红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每次考试必须进前10名),是不切合孩子的实际的,孩子达不到的话,是对其自信心的打击,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在学习上更加自卑。通过家访,得到了小红姑姑和姑父的积极配合,他们答应多与孩子交流如何与同学相处,并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树立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小红的教育,她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自己,从自卑的牢笼中把自己释放出来了,告别了独来独往,告别了自言自语,告别了一个人哭泣,恢复了欢声笑语,恢复了课堂上的热情,恢复了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持续关注着她、关心着她,伴着她快乐地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教育经历。虽然我曾经步履蹒跚,但是我感谢这些经历,正是在穿越这些经历的重重迷雾中,我不断地收获着教育的经验与执著。既然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知道前方必定还有更多的“经历”等待着我,我会无所畏惧,昂首挺胸,用我的爱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我相信“迷雾”的后面,一定是“桃李满天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