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中国,是我国现代管理科学的四大分支之一。作为公共部门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之一,公共管理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管理的失责也容易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以广大民众聚焦的热点事件“健康证乱象”为例,对公共管理失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问题;恐慌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以造福社会为宗旨,以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为目的,所以其疏忽与漏洞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公共部门作为协调社会的机制而存在,为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不完善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常会由于疏漏而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一、道德恐慌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礼教大国,对道德礼仪的建设十分重视。尽管持有健康证并不代表持有者绝对健康,却是对一个人的道德的绝对考验。从一些企业对从业人员有这一方面的要求来说,办假的健康证便意味着道德的缺失,可能导致从业者工作丢失,甚至对其以后的就业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从业者个人身上,更多的是反映这一制度的缺陷以及管理部门的失职。
从经济角度看,公共管理部门的这一失责,实则是对我国假证现象的一种放纵,会造成假证现象的猖獗。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市场来说是一大恶性循环,一个人因假证而牟利之后,更多的人便蜂拥而至,尽管期间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企业本是寻求健康、有能力的人才,对学历各方面会有所要求,但基于中国的现状,企业更多是对学历的要求,高学历者是首要人选,由于管理部门的这一失责,很多有能力的高学历者只能被持有假学历的从业者所替换、取代,假学历持有者尔后又因各方面的不足被辞退,造成企业专业人才泛滥而不精。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与防范,但此种现象仍活跃于中国的经济市场中。
从日常生活来说,人们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互通性,一个人办假证成功就业之后,会带动一整个圈子,以更小的代价去寻求更大的利益。在日常生活中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假证会以市场的方式得以生存,源于人们源源不断的需求。“健康证乱象”这一事件,会给用人单位敲响警钟,对证件的检查会更为严格,对造假人员的惩罚也会更为严谨,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要彻底解决这一现象的存在,要求公共管理部门施以更为严格的监管。
二、心理恐慌
“健康证乱象”引发的道德恐慌不容忽视,但心理恐慌同样也不可小觑。心理恐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这一事件的曝光,对于持假证者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被查者只能被辞退,回去走流程,老老实实地办健康证,没被查者抱有侥幸心理,或者是在没被发现之前,紧急补办证件。但这仅是对于健康证这一影响较小的证件,对于学历的假证件的处理会更加严厉,假学历者一旦被查明,工作丢失自不必说,日后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从经济角度看,“健康证乱象”这一事件被曝光,对相关管理部门是一次严厉的打击。用人单位从心理上、行为上予以重视,持假证者被辞退,会造成我国岗位的空缺,短时间内无法寻求适合的人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另外,失业人员增多,被辞退者心理负担过重,致使他们不愿再出去寻找工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从日常生活来说,“健康证乱象”这一现象对办假证的行为短时间内会有所遏制,但如果相关部门治标不治本,此现象仍会活跃于人才市场之中。这种现象同样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从业健康证明制度是不是合理以及其存与废,都可以商榷。不过,它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其实是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方式,也是检验其责任成色的试纸,相关部门不应只制定制度后就放任不管,健全管理制度是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不要让自己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失责引发的社会问题,其后解决更加不易。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管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04).
[2]刘雪飞.浅析治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03).
[3]张劲松.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问题;恐慌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以造福社会为宗旨,以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为目的,所以其疏忽与漏洞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公共部门作为协调社会的机制而存在,为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不完善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常会由于疏漏而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一、道德恐慌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礼教大国,对道德礼仪的建设十分重视。尽管持有健康证并不代表持有者绝对健康,却是对一个人的道德的绝对考验。从一些企业对从业人员有这一方面的要求来说,办假的健康证便意味着道德的缺失,可能导致从业者工作丢失,甚至对其以后的就业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从业者个人身上,更多的是反映这一制度的缺陷以及管理部门的失职。
从经济角度看,公共管理部门的这一失责,实则是对我国假证现象的一种放纵,会造成假证现象的猖獗。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市场来说是一大恶性循环,一个人因假证而牟利之后,更多的人便蜂拥而至,尽管期间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企业本是寻求健康、有能力的人才,对学历各方面会有所要求,但基于中国的现状,企业更多是对学历的要求,高学历者是首要人选,由于管理部门的这一失责,很多有能力的高学历者只能被持有假学历的从业者所替换、取代,假学历持有者尔后又因各方面的不足被辞退,造成企业专业人才泛滥而不精。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与防范,但此种现象仍活跃于中国的经济市场中。
从日常生活来说,人们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互通性,一个人办假证成功就业之后,会带动一整个圈子,以更小的代价去寻求更大的利益。在日常生活中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假证会以市场的方式得以生存,源于人们源源不断的需求。“健康证乱象”这一事件,会给用人单位敲响警钟,对证件的检查会更为严格,对造假人员的惩罚也会更为严谨,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要彻底解决这一现象的存在,要求公共管理部门施以更为严格的监管。
二、心理恐慌
“健康证乱象”引发的道德恐慌不容忽视,但心理恐慌同样也不可小觑。心理恐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这一事件的曝光,对于持假证者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被查者只能被辞退,回去走流程,老老实实地办健康证,没被查者抱有侥幸心理,或者是在没被发现之前,紧急补办证件。但这仅是对于健康证这一影响较小的证件,对于学历的假证件的处理会更加严厉,假学历者一旦被查明,工作丢失自不必说,日后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从经济角度看,“健康证乱象”这一事件被曝光,对相关管理部门是一次严厉的打击。用人单位从心理上、行为上予以重视,持假证者被辞退,会造成我国岗位的空缺,短时间内无法寻求适合的人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另外,失业人员增多,被辞退者心理负担过重,致使他们不愿再出去寻找工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从日常生活来说,“健康证乱象”这一现象对办假证的行为短时间内会有所遏制,但如果相关部门治标不治本,此现象仍会活跃于人才市场之中。这种现象同样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从业健康证明制度是不是合理以及其存与废,都可以商榷。不过,它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其实是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方式,也是检验其责任成色的试纸,相关部门不应只制定制度后就放任不管,健全管理制度是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不要让自己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失责引发的社会问题,其后解决更加不易。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管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04).
[2]刘雪飞.浅析治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03).
[3]张劲松.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