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研究——以“交变电流”为例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GeoGebra平台,借鉴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等理论,以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一节为例,展示了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在问题导向原则、信息组块原则、双通道原则、动态探究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更好地开展.
其他文献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中的探究方案只能定性研究,且理解难度大,实验效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简单稳定且能定量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采用单面覆铜板作为电容器极板,利用A4纸或塑料文件夹做电介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极板正对面积成正比,与极板间距成反比.
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的核心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以达成教学目标.文章以“认识滑动变阻器”为例,从怎样改变电阻、滑动变阻器的由来、正确接法以及其作用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融合“教材、教法和学法”进行深度教学.
在“力臂”教学时,有些教师将“力臂”概念通过“信息快递”给学生,也有些教师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建构”此概念,不免有些生硬.或者是通过教师概念意识的迁移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收.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逐步认识“力臂”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最终建构“力臂”概念.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文章对人教版新旧教材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为落实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新教材在内容组织和内容的选择上均进行了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达到激发潜在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以石墨烯制备与性能表征实验为例,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模式,通过文献调研、组会讨论和期末答辩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选题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展开探讨,展示了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自主探究性实验项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文章以2021年苏州中考物理卷第30题为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展开分析;并基于物理学史对试题进行适当延伸,挖掘试题潜在的育人价值.通过对试题的剖析,为教学提供借鉴.
波的叠加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的重要内容.两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重叠区域里,介质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但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实验来验证这一规律,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现象.文章利用声学原理制作二维阵列式多发射器——声镊,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声控悬浮,并探究其控制范围、控制精度、对不同材料的控制效果,形象且直观地展示了波的叠加这一物理过程.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深度学习逐步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经历并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实现深度学习.
从单元的视角设计作业可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物理单元情境作业的设计策略:教师需分析单元整体结构,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情境主线作业;凸显单元的趣味性,设计寓学于乐的单元情境作业;关注单元的能力要求,设计分层情境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表明,量少质优的单元情境作业,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2019年版高中物理教材出版发行以来,由于使用时间较短,还未能有广泛的评价与反馈,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教材内容的对比上,对应用于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剖析较少.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从师生双边受新教材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源自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丰富了关于新教材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的具体素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