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教学设计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误区 策略 文本目标 重点难点 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本着“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低负担、高质量。但是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教学设计中走进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求新求异,忽视正确解读文本
一听到要上公开课,很多老师总是在连课文都没好好读的前提下,盲目的到网上找教案,去寻找别人的新的构思,为的是设计一份与众不同的教案。结果造成对文本目标的解读错误,设计的教学没有一个核心可言,教学效率低下。
解决策略:正确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而不应追求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承载在课文之中。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正确解读文本。因此拿到课文后,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了解单元目标及课文特点,正确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和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为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在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我明确年级段和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就反复朗读文本,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确立了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这一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以“厄运”为线索,让学生说说文章中的厄运是指什么?为什么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一种厄运?面对厄运谈迁怎样?结果怎样?最后水到渠成,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本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虽然设计线索简单,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触摸,通过感悟和朗读,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情感得到积淀,语言得到积累与深化。
误区二:抠词抠句,忽视服务文本的重点难点
抠词抠句成为现在研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如何使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部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未考虑是否必要,一股脑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抓词语句子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扣抠词句要为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所服务,因而成为无效劳动。
解决策略:紧扣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始终在紧扣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设计《黄山奇松》一课时,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美。而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以迎客松为代表,因此我们以迎客松为突破口,因为它是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后交流迎客松奇在哪?然后抓重点词句,强化学生对迎客松姿态优美和生命力的强的感悟。姿态美抓住比喻句来体会,生命力强可以抓住“饱经风霜”进行突破,让学生想象它们受尽风霜雨雪的洗礼,他们在悬崖绝壁上竟然还能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再通过反复朗读,因为抠准了词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心里的迎客松的形象就非常丰满了,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再学其他松。而文章第一节的内容与重点难点关系不大,几乎可以略去不讲。
误区三:注重理解,忽视培养语文的素养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执教《詹天佑》一课,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自读、画画,然后交流,最后演示。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听懂了怎么回事,但教师却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和作者内在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正确的体会,使文字失去了生命。
解决策略:立足培养素养,感悟文字生命。语文既不能承受其非语文之轻,也不能承受其非语文之重。语文课应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让学生用心解读文本,感悟文字生命。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超越文本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扎实。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就是要抓住重点难点,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充分研读文本,精心构思,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效,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为之努力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误区 策略 文本目标 重点难点 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本着“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低负担、高质量。但是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教学设计中走进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求新求异,忽视正确解读文本
一听到要上公开课,很多老师总是在连课文都没好好读的前提下,盲目的到网上找教案,去寻找别人的新的构思,为的是设计一份与众不同的教案。结果造成对文本目标的解读错误,设计的教学没有一个核心可言,教学效率低下。
解决策略:正确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而不应追求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承载在课文之中。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正确解读文本。因此拿到课文后,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了解单元目标及课文特点,正确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和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为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在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我明确年级段和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就反复朗读文本,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确立了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这一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以“厄运”为线索,让学生说说文章中的厄运是指什么?为什么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一种厄运?面对厄运谈迁怎样?结果怎样?最后水到渠成,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本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虽然设计线索简单,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触摸,通过感悟和朗读,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情感得到积淀,语言得到积累与深化。
误区二:抠词抠句,忽视服务文本的重点难点
抠词抠句成为现在研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如何使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部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未考虑是否必要,一股脑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抓词语句子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扣抠词句要为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所服务,因而成为无效劳动。
解决策略:紧扣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始终在紧扣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设计《黄山奇松》一课时,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美。而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以迎客松为代表,因此我们以迎客松为突破口,因为它是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后交流迎客松奇在哪?然后抓重点词句,强化学生对迎客松姿态优美和生命力的强的感悟。姿态美抓住比喻句来体会,生命力强可以抓住“饱经风霜”进行突破,让学生想象它们受尽风霜雨雪的洗礼,他们在悬崖绝壁上竟然还能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再通过反复朗读,因为抠准了词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心里的迎客松的形象就非常丰满了,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再学其他松。而文章第一节的内容与重点难点关系不大,几乎可以略去不讲。
误区三:注重理解,忽视培养语文的素养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执教《詹天佑》一课,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自读、画画,然后交流,最后演示。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听懂了怎么回事,但教师却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和作者内在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正确的体会,使文字失去了生命。
解决策略:立足培养素养,感悟文字生命。语文既不能承受其非语文之轻,也不能承受其非语文之重。语文课应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让学生用心解读文本,感悟文字生命。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超越文本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扎实。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就是要抓住重点难点,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充分研读文本,精心构思,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效,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