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医学院校师德师风的加强和改进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新时期医学院校师德师风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但目前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尚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对医学院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的意义,可從坚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作用和加强业务学习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以期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
  [关    键   词]  新时期;医学院校;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218-02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师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行业的风尚风气。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兴国必先强师[1];而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医学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医学院校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但目前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尚不够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方位、新征程和新使命,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1]。
   (一)医学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尚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医学院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同时拥有教师和医务人员的双重身份,承担着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的双重职责;近年来,评价和考核他们的标准既包括师德师风,又包括医德医风。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拥有教师和医者双重身份的医学院校教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既需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又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但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医疗上,认为教书育人只是工作任务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把教书育人作为晋职晋升路上的一块“基石”,忽略了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导致自身师德师风尚不够高,达不到教师队伍的素质标准,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医学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个别教师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三观”不正的情况。有的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没有树牢宗旨意识,把不清大局和方向;教书育人过程不遵循教育规律,甚至违背党、国家和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的教师还存在“唯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观念,作为同时拥有医者身份的医学院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医疗方面的许多诱惑,个别教师在诱惑面前立场不够坚定、守不住底线、逾越了红线,成了学生的反面教材。医学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整体还有待提高。
   (三)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尚不够高,难以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方式、手段等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更新和创新的意识,存在不思学习、不求进取、不钻研业务、知识贫乏、观念陈旧[3]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个别教师认为自己只承担了一门课程或一门课程中其中几章的讲授任务,只要做好一份课件和教案、备好一次课,往后按照做好的课件和教案讲授即可,没有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与教案内容相结合进行更新,导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课件和教案内容落后;还有个别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接受、不采纳、不学习,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创新,讲授过程对学生吸引力不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是缓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方法,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和策略的要求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社会矛盾转变为“相对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民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渴望间的差距”[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和策略的新要求;通过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不断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进而不断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医学院校教师自我提高的第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师德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和调节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古人云:“德之不修,无以嘉言懿行。”教育者的德行若非优于受教育者,又岂能为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必须先修养自己的“德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基石,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第一步。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为教师,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使教师将师德师风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把好大局和方向,树立起良好的德行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医乃仁术,无德不立”[5],真正把医学生培养成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国家需要的医学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方法
   (一)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的新时代教师标准,而有理想信念又作为“四有”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医学院校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深入学习党史、党章、党规和党纪,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紧跟党走、跟国家走、跟时代走,要遵循党、国家和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我国,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教师也是人民的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时刻谨记“人民教师”这个称号,始终将学生作为我们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找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遵循教育规律,仁爱善待学生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6]。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教育也不例外。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认识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尤其是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规律。只有遵循教育規律,才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孔子说:“仁者爱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犹如池塘没有水一样。”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仁爱善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严中有理、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严中有恒和严中有细。教师对学生的仁爱善待,也会间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能力。
   (三)突出师德养成,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对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养成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应突出师德师风的养成,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将自身培养成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教育铁军。只有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教师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不发表有损党、国家和单位的不良言论,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做好学生的领路者和模范者,真正为学生把好思想政治的舵、为学生引领好思想政治的航。
   (四)树立先锋模范,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作用
   教师党员,同时具有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是学生和普通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作为一名党员应起到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员,要树牢“四个意识”,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自觉用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师德师规,为学生和普通教师树立先锋模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和普通教师,促使学生和普通教师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要勤思考、敢创新,积极将教育教学工作、医疗业务工作与党建活动相融合,用党建促业务。同时应积极主动向先进典型和榜样楷模学习,以他们为标杆和目标,见贤思齐,锐意进取。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作为具有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双重职责的医学院校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之外,自身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也是考核一名医学院校教师是否合格的条件之一。医学和教育学都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作为医学院校教师,必须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和素质,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EB/OL].(2019-1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
  46.html.
   [3]胡怀敏,李前程.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现状探析[J].科教导论,2020,11(3):74-75.
   [4]管培俊.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18.
   [5]马丽,樊欣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5-26.
   [6]董明发.要真正遵循学习规律[N].贵州日报,2018-09-25.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文化的丰厚滋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亦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予支撑。其中,绵延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是“中国之治”的基因底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知识宝藏和智力保障。因此,充分发挥文化之于“中国之治”支撑作用的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厚植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这也是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思想保证。
[摘 要] 随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培训质量至关重要。精神科患者临床症状复杂,抽象概念多,诊疗过程標准化困难,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困难。重点分析新型教学方案即案例教学法和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精神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话本作为服务于以叙事为主要功能的说书类曲种,对叙事技巧尤为重视。其在漫长的创演历史中积累了一定的叙事经验,并在孕育出传奇小说与地方戏曲的过程中,将此中法门传于后者,与众多叙事类艺术形式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叙事学。分析话本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时空,有助于探讨话本的叙事模式对中国叙事学的构建作用。
[摘 要]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行业改革依托信息技术迎来新契机。以国家开放大学为载体的开放教育,是国家探索普及教育资源、提升公民基本素养进程中的一大突破,其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是决定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旨在论述在开放大学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分析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寻适合新时期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的科学途径。  [关 键 词]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校世界地理的教学课程越来越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综合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培养极具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高校有必要重视世界地理教学。鉴于此,分析了目前高校世界地理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在信息化形势下,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世界地理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