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之八(BWV853)演奏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作曲家,将多声部复调音乐推向了顶峰,《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被尊称为“音乐圣经”。该曲集对键盘技巧、作曲技法、织体和声和格律形式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将音乐各元素完美结合,因而也是钢琴演奏学习必修的钢琴作品。本人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BWV853为例浅谈演奏的学习心得及培养复调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将其发散运用,从而减少学生对中西音乐的理解差异,更好地诠释西方的音乐。
  【关键词】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复调音乐发展概况
  (一)复调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复调音乐最早出现在公元九世纪,源于宗教里的奥尔加农(organum)。其形式一般为在旋律声部上下进行三度、四度、五度八度叠加。在长期的实践后,多声部音乐逐渐成熟并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但在巴洛克时期,受理性主义影响,该时期的音乐存在严格的对位结构与写作规范,相当程度上服务于宗教。意大利音乐理论家福克斯(1660-1741)首先将复调音乐写作技术系统化,理论化并著有《对位津梁》,是复调音乐发展的里程碑。
  (二)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概述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分上下两卷,每卷共有24首前奏与赋格,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分别建立在24个大小调上。著作中他为人们提供了用复调体裁表现各种情感形象的典范,在这里无论史诗的、田园的还是悲剧的、嬉戏的都是人类关于某种情绪的一般反应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个性的体现①。
  二、作品BWV853前奏曲与赋格演奏分析
  该作品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是较为有特色的一首,前奏曲与赋格在整体上情绪和速度上较为一致,属慢板型的咏叹调式,建立在降e小调上。
  (一)前奏曲
  前奏曲全曲在织体上主要以琶音和弦为主,速度不宜过快,主题在起句的第一声部进入,后有上下接连不断的模进,句与句之间多以八分带以四分附点音符为主要节奏型。这类乐句会成为该曲后半段一些长句的隐伏线,演奏时应注意。
  主题之后,作者出于长短句和快慢句的结合,会加上长句的十六分音,增强旋律的流动性,因而此演奏时要更多的表现出每个机动音型的起伏。在此类乐句中,休止符的作用相当重要,演奏时的空拍一定要准确。琶音要弹得干脆利落,配以左手和声应处理的柔和饱满。全曲的音响效果接近于教堂里的大管风琴,又因曲子风格近似咏叹调,所以要尽力弹奏出神圣,虔诚的感觉,但要提出的是,曲子本身巴赫并没有标上表情力度符号,所以语句处理不宜自由。
  钢琴家古尔德把每个音都弹得很短,听起来很像拨弦的效果。席夫把每个附点都带一点夸张,让人想到那些行吟诗人的狂浪②。当然,演奏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所变化。
  (二)赋格曲
  赋格曲节奏与前奏一样,缓慢进行且非常具有歌唱性,从整体上看,曲子除表现对教义的赞颂外,更多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
  首先在曲子的呈示部,巴赫将主题嵌入第二声部作为起句声部。应对句在主题结束后便立刻进入到第一声部,如此上五度模仿进行,演奏时应将二声部在力度上的变化表现出来。
  接下来第三声部在十九小节进入,缓缓而行,它开头为起句的低八度模进,所以要处理地干净稳妥。赋格的中部除了第二主题与主题倒影需要注意外,要根据全段的收缩延展,适当加上踏板的处理,这样也是为了烘托出部分低声部旋律的浑厚洪亮,使句子的呼吸更加舒展清晰。等到了赋格的再现部(第61-87小节),句子的处理就要十分谨慎了,除了声部间纵向的力度安排之外,还要注意主题声部隐藏起来了,结构上属扩大模仿,它们支撑起了庞大对答句,再次强调了主题,直接将情绪推向了高潮。这种框架句型亦是乐句之间不可或缺的连结部分,因此十分重要,演奏时一定要将它们清晰的表现出来,此时对手指触键的要求便是尽力托出主线,其余声部干净随和便可。此类乐句处理时踏板可以根据主题的和声变化而更换,这样既不会断句也不会失去宏伟的感觉。
  赋格曲的演奏对手指站立性要求较高,手指不仅要遵循合适的指法,更要时时刻刻都抓紧键盘,这样弹出来的音才会饱满,音响才会洪亮,才会弹奏出近似于唱诗班圣咏合唱般的辉煌。
  三、复调思维的发散与延伸
  (一)学习复调思维的必要性
  复调音乐可以出现在任何音乐形式里,无论是歌剧,还是声乐作品。更不用說在钢琴作品里,处处都有它的影子。学会建立培养复调思维,并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对于学习音乐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或许,现在我们所演奏的钢琴作品并没有很多像巴赫写的那样,有明显的复杂织体,但在绝大多数的主调音乐里,它们也会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复调音乐形式表现不一,它们会以短的线条隐藏在曲子的和声中,例如贝多芬奏鸣曲,肖邦的钢琴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复调结构,甚至一些大型钢琴协奏曲里面,都离不开复调的踪影,我们甚至可以从最微小的乐节找到并分析它们,以此摸清作曲家的表达意图,从而更好的演奏音乐,对于钢琴,对于乐队,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二)复调思维的发散
  培养复调思维,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增加了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及审美能力,真正激发对格律的兴趣,知道了音乐源于热情和对生活的无尽热爱,例如我们最常演奏的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等奏鸣曲即便是微小的连接句都靠好多小声部小句子连接,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才使的整部作品更有生命力。再者,复调和声学好了以后学习多调式音乐也会轻松许多,多调性是在复合和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声的每一层都有各自具有某种调性意义,也就是和声层次的复合性④。例如演奏斯特拉文斯基作品如《彼得鲁什卡》自然就会注意作曲家双调性的写作特点,分析演奏学习起来会顺利许多,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结构如此庞大,调性几近崩溃,可仔细分析谱面,不难看出旋律隐约埋在双手大量的跑动和和弦之中,优雅动听。最后,学习复调音乐功夫足矣,完全可以自我浅尝作曲,写出自己心中的旋律,广泛运用。真正美好的复调音乐是充满无尽的震撼和感动的,就像法国音乐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纯真的多声部童唱,即使只有两个声部已足以让音乐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铭志.对复调思维的思维[J].中国音乐学院(季刊),1989.
  [2]林华.我爱巴赫[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论文在阅读大量有关社区音乐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归纳国内外社区音乐教育的不同形式和特点,通过对武汉市黄鹤楼街道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同时也对武汉市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得了基层社区音乐教育的第一手资料。随后论文从居委会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老年大学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培训机构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等四个方
期刊
【摘要】本文从巴洛克时期的合唱艺术特征出发,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对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
期刊
【摘要】《中国扬琴乐器法》是扬琴迈向规范化历程的重要著作,本文分析其创作缘由与创新之处,也探讨其需进一步拓展、深挖之内容。  【关键词】乐器法;扬琴;中国扬琴乐器法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扬琴乐器法》,是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出版的首部理论专著。《中国扬琴乐器法》在这个领域的中文书籍中是具有一定领先性
期刊
【摘要】在当今文化环境中,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天主教中的民乐队,却鲜有人涉足。民乐①进入天主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在宗教仪式中民乐已呈现衰退之势。新绛县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区,它有着最具本土化的民乐队编制。本文中,笔者将以该教区为例,结合实地田野考察所得的一手资料,对民乐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说明,进而希望对今后宗教音乐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天主教
期刊
【摘要】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一千多年前,巴尔虎蒙古先民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蜿蜒的河流与广袤的草原给予巴尔虎蒙古人得天独厚的生机。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以气息宽广,悠扬辽阔,节奏宽广自由为特点的音乐风格,并逐步占据了巴尔虎地区民歌的主要地位。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巴尔虎长调民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地域環境并对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
期刊
【摘要】扬琴作为一种独特的外来乐器,由于其演奏时具有声音洪亮、清脆、音调和谐等特点,在国内各类戏剧表演(如闽剧、粤剧中表现尤为突出)中被经常使用作重要的伴奏乐器,它在其他乐器演奏中也可扮演合奏这一重要角色。从古至今,扬琴的都被视为清新与民族气息的表现者,在民族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扬琴作为这样的民族和西洋的融合体,它的由来从何说起?它究竟是怎样进行其独特的演奏的?以及它具体有哪些演奏手法?本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威尔第剧本中男高音角色的选取和演唱的风格就被世界歌剧迷所密切关注。《弄臣》作为威尔第的一部代表作品,不仅剧本本身是世界歌剧史上难得的经典之作,而且其剧中主要男高音人物“曼图亚公爵”的选取和演唱同样被世界歌剧迷所称赞。本论文将以《弄臣》为例,深入分析威尔第剧本中男高音的选取规律、人物形象、情感诉求、演唱风格。并对威尔第男高音为何如此吸引歌剧表演者和歌剧爱好者作一定的分析。  【关键
期刊
【摘要】唐代末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超脱自然的艺术时空,构筑了恢弘大气的诗歌宇宙,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延续,《二十四诗品》美学思想在音乐艺术方面传递着别样的讯息。二胡以它柔美抒情,宛如人声的艺术特色深受世人的喜爱,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日臻成熟的今天,音乐美学内涵与演奏技术相辅相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章有所借鉴,浅析“雄浑”的美
期刊
【摘要】国内对于作曲家鲍罗丁及其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特别是以音乐分析的角度对弦乐四重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音乐分析角度出发,着手于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并以资源乐节(主题分析)和结构中介(交混)(曲式结构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资源乐节;结构中介(交混)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莱奥斯·雅纳切克是20世纪捷克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文学及影视作品对他的频频提及,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他作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他的成就主要以歌剧与管弦乐作品为主,钢琴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不乏精品。本文拟就其唯一的钢琴奏鸣曲作介绍,并就其音乐创作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雅纳切克;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