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书籍设计中引人往目的重要艺术语言, 与构图等其他艺术语言相比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抽象性的特征,也更能发挥其诱人的魅力。同时它又能美化书籍, 使书籍带有某种色彩情感。作为书籍设计工作者, 不仅要系统地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深入研究书籍设计的色彩特性, 熟知各类人群的色彩习惯和爱好, 以满足千变万化的消费市场。下面就来分析色彩在书籍内页设计中所具有的特性。
一、 色彩的注目性
书籍内页的功能较多,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书籍内容信息, 但色彩对视觉冲击力最大, 人们的情感与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书籍内页设计是在有限的面积与空间中去做文章, 又因为读者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来吸取书籍内容, 是在长时间内连续感受与理解设计对象,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杂性, 决定书籍内页设计色彩的视觉传递信息要清晰, 激起视觉的愉悦性, 引起读者对知识吸取的积极活动, 通过长时间连续印象,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为加强书籍内页色彩的愉悦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书籍内页用色要简洁。书籍内页设计的用色一般属于辅助色彩的范畴, 主要是研究色彩与大量文字信息的并置关系, 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用色种类并不一定要多, 多种颜色的堆砌效果会削减文字信息量, 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 会减弱文字信息在一定空间距离的视觉强度。要懂得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道理。按心理学的原理, 单套色比多套色的传递迅速, 它们之间的关系成反比。用色少、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能给人简洁的整体效果。从审美的角度分析, 色彩应做到简练、概括和具有象征性, 从经济利益的角看, 用色少可以降低成本, 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 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 明亮的色彩常见, 暖色和高纯度的色彩也比较易见, 但最能引人注目的色彩却不多见,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比。书籍封面的用色与底色的对比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色相上的冷与暖,彩度上的艳与灰, 明度上的黑与白、浓与淡, 面积上的大与小、宽与窄, 运动上的动与静、曲与直、平与斜, 方向上的左与右、上与下的对比等诸多因素都能加强对比效果。除此以外, 还要在底色与图片的边缘处理上运用对比色来产生注目性效果。另外, 就要考虑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中和同一类书籍的货架上, 你设计的书籍封面的色调和其他书籍的色彩所产生的对比关系, 这也是引起注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色彩的从属性
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它的根本法则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 它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 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 同时封面设计的色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者在一个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 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因此, 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的确定不能只依靠设计者凭空想象, 必须从属于书籍的题材、类别、档次、销售对象与销售的地区。设计者首先要了解销售市场同类书籍的设计特点, 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上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才能确定设计的定位, 否则设计将是盲目的。在色彩运用中必须根据不同书籍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设计幼儿刊物的色彩, 要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 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 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 强调柔和的感觉; 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特征, 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 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 而艺术类杂志的色彩就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要有深度, 切忌轻浮、媚俗;科普书刊的色彩可以强调神秘感; 时装杂志的色彩要新潮,富有个性; 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 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只有设计用色与设计内容协调统一, 才能使书籍的信息正确迅速地传递,达到消费者即使不依靠图像、文字, 只看色彩也能领会是哪类书籍的效果。
三、 色彩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 今天对色彩的研究已包括色彩物理、色彩生理、色彩心理等多种领域。我国近年来, 对色彩的功能及其应用越来越重视, 也越来越科学。色彩的功能,目前已经应用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特别在设计领域,正把色彩的科学性、功能性和实用设计的目的性有机结合起来。色彩的生理作用如长时间接触大面积红色刺激, 容易使人心跳加快, 增加血液循环速度, 使人视疲劳。色彩的心理作用表现在人对色彩有冷暖、轻重、软硬、进退、兴奋与宁静, 欢乐与忧愁等感觉。将这些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运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去, 是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当然, 色彩的心理作用及联想会因国度、民族、年龄、性别的不同, 及社会制度、气候条件、文化素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职业等差异, 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设计者也只有了解读者对象, “投其所好” 才能使色彩设计具有生命力。此外, 应注意色彩的心理作用和书籍作为商品性能的关系是复杂的, 并非一成不变, 色彩功能与形象功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它们之间有时统一, 有时相互影响和削弱。色彩的心理和象征性也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色彩的好恶也会有变化。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题, 设计者只有在不断地摸索中, 才能使封面设计的色彩语言更准确, 更具科学性。
四、 色彩的个性
“个性” 就是特异, 就是与众不同, “个性” 的开发就是开拓精神的体现。因为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需要百花齐放, 各种风格并存。书籍封面设计属于创作,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的有机结合。优秀封面设计贵在创新, 必须别开生面有独到之处。有“个性” 的书籍封面设计具有竞争力, 它是同类书籍竞争的重要手段, 也是书籍销售的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人都有本质的求异心理, “个性” 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欲望, 那么创造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的“个性” 就是设计者的使命。如何创造出好的“个性” 色彩,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 要向传统观念挑战。设计者由于生活经验和长期从事专业设计的原因, 设计每一类书籍往往都有一种习惯, 就会出现雷同。因此, 要使书籍封面的用色出奇制胜,就要在用色上跳出同类书籍的框框模式, 用多种色彩表现相同的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其次, 要向新的色彩领域开发。要辩证地全面理解每种色彩的性质和功能, 以及给人心理带来的影响。例如, “黑色” 在我国传统观念上被视为不好的颜色, 给人以悲哀、忧郁之感, 但是它又有庄重、神秘、沉稳的内涵。“黑色封面” 在现代的国内外市场已被读者接受。另外, 设计者要随时掌握现代市场的信息, 研究读者的审美心理, 密切注意国度、地区不断变化的流行色, 依靠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契机, 使设计色彩诱导读者消费, 体现超潮流、超时代的意识。设计者还要有本专业所涉及的各色学科知识, 要广开思路, 在姊妹艺术中寻找灵感, 开发色彩的源泉, 扩大色彩设计领域, 如陶瓷、剪纸、建筑彩绘、戏曲脸谱等等, 从中寻找设计色彩的气氛、意境和情调。综上所述, 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美的给予者, 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高度发展, 人们对书籍色彩的审美品味越来越高。因此, 设计者应该掌握书籍封面色彩发展规律, 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书籍封面。
【参考文献】
[1] 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1).
[2] 潘等生. 设计艺术美学[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9) .
一、 色彩的注目性
书籍内页的功能较多,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书籍内容信息, 但色彩对视觉冲击力最大, 人们的情感与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书籍内页设计是在有限的面积与空间中去做文章, 又因为读者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来吸取书籍内容, 是在长时间内连续感受与理解设计对象,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杂性, 决定书籍内页设计色彩的视觉传递信息要清晰, 激起视觉的愉悦性, 引起读者对知识吸取的积极活动, 通过长时间连续印象,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为加强书籍内页色彩的愉悦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书籍内页用色要简洁。书籍内页设计的用色一般属于辅助色彩的范畴, 主要是研究色彩与大量文字信息的并置关系, 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用色种类并不一定要多, 多种颜色的堆砌效果会削减文字信息量, 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 会减弱文字信息在一定空间距离的视觉强度。要懂得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道理。按心理学的原理, 单套色比多套色的传递迅速, 它们之间的关系成反比。用色少、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能给人简洁的整体效果。从审美的角度分析, 色彩应做到简练、概括和具有象征性, 从经济利益的角看, 用色少可以降低成本, 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 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 明亮的色彩常见, 暖色和高纯度的色彩也比较易见, 但最能引人注目的色彩却不多见,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比。书籍封面的用色与底色的对比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色相上的冷与暖,彩度上的艳与灰, 明度上的黑与白、浓与淡, 面积上的大与小、宽与窄, 运动上的动与静、曲与直、平与斜, 方向上的左与右、上与下的对比等诸多因素都能加强对比效果。除此以外, 还要在底色与图片的边缘处理上运用对比色来产生注目性效果。另外, 就要考虑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中和同一类书籍的货架上, 你设计的书籍封面的色调和其他书籍的色彩所产生的对比关系, 这也是引起注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色彩的从属性
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它的根本法则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 它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 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 同时封面设计的色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者在一个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 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因此, 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的确定不能只依靠设计者凭空想象, 必须从属于书籍的题材、类别、档次、销售对象与销售的地区。设计者首先要了解销售市场同类书籍的设计特点, 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上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才能确定设计的定位, 否则设计将是盲目的。在色彩运用中必须根据不同书籍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设计幼儿刊物的色彩, 要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 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 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 强调柔和的感觉; 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特征, 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 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 而艺术类杂志的色彩就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要有深度, 切忌轻浮、媚俗;科普书刊的色彩可以强调神秘感; 时装杂志的色彩要新潮,富有个性; 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 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只有设计用色与设计内容协调统一, 才能使书籍的信息正确迅速地传递,达到消费者即使不依靠图像、文字, 只看色彩也能领会是哪类书籍的效果。
三、 色彩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 今天对色彩的研究已包括色彩物理、色彩生理、色彩心理等多种领域。我国近年来, 对色彩的功能及其应用越来越重视, 也越来越科学。色彩的功能,目前已经应用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特别在设计领域,正把色彩的科学性、功能性和实用设计的目的性有机结合起来。色彩的生理作用如长时间接触大面积红色刺激, 容易使人心跳加快, 增加血液循环速度, 使人视疲劳。色彩的心理作用表现在人对色彩有冷暖、轻重、软硬、进退、兴奋与宁静, 欢乐与忧愁等感觉。将这些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运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去, 是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当然, 色彩的心理作用及联想会因国度、民族、年龄、性别的不同, 及社会制度、气候条件、文化素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职业等差异, 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设计者也只有了解读者对象, “投其所好” 才能使色彩设计具有生命力。此外, 应注意色彩的心理作用和书籍作为商品性能的关系是复杂的, 并非一成不变, 色彩功能与形象功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它们之间有时统一, 有时相互影响和削弱。色彩的心理和象征性也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色彩的好恶也会有变化。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题, 设计者只有在不断地摸索中, 才能使封面设计的色彩语言更准确, 更具科学性。
四、 色彩的个性
“个性” 就是特异, 就是与众不同, “个性” 的开发就是开拓精神的体现。因为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需要百花齐放, 各种风格并存。书籍封面设计属于创作,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的有机结合。优秀封面设计贵在创新, 必须别开生面有独到之处。有“个性” 的书籍封面设计具有竞争力, 它是同类书籍竞争的重要手段, 也是书籍销售的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人都有本质的求异心理, “个性” 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欲望, 那么创造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的“个性” 就是设计者的使命。如何创造出好的“个性” 色彩,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 要向传统观念挑战。设计者由于生活经验和长期从事专业设计的原因, 设计每一类书籍往往都有一种习惯, 就会出现雷同。因此, 要使书籍封面的用色出奇制胜,就要在用色上跳出同类书籍的框框模式, 用多种色彩表现相同的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其次, 要向新的色彩领域开发。要辩证地全面理解每种色彩的性质和功能, 以及给人心理带来的影响。例如, “黑色” 在我国传统观念上被视为不好的颜色, 给人以悲哀、忧郁之感, 但是它又有庄重、神秘、沉稳的内涵。“黑色封面” 在现代的国内外市场已被读者接受。另外, 设计者要随时掌握现代市场的信息, 研究读者的审美心理, 密切注意国度、地区不断变化的流行色, 依靠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契机, 使设计色彩诱导读者消费, 体现超潮流、超时代的意识。设计者还要有本专业所涉及的各色学科知识, 要广开思路, 在姊妹艺术中寻找灵感, 开发色彩的源泉, 扩大色彩设计领域, 如陶瓷、剪纸、建筑彩绘、戏曲脸谱等等, 从中寻找设计色彩的气氛、意境和情调。综上所述, 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美的给予者, 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高度发展, 人们对书籍色彩的审美品味越来越高。因此, 设计者应该掌握书籍封面色彩发展规律, 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书籍封面。
【参考文献】
[1] 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1).
[2] 潘等生. 设计艺术美学[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