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深处的村庄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父亲的履历表上,籍贯一栏写着“江苏铜山”四个字。铜山“治在徐州”,是所谓的“府县同城”。我的老家“房上”离“徐州府”大约20里地,当然,是华里。中国古代对于“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时期“一华里”表示的长度不一样,“一华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才开始的事情。据说这个度量单位,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的元素,是与国际接轨的最先进、最科学的计量单位。
  我的老家“房上”,又称“房十里”,是说十里之内都是“房上”的地界,“房”也带有“青砖大瓦房”的意思。
  旧时,皖北一带乡村,“瓦房”是富裕的标志。那是淮河以北,平原深处,掩在“两淮”密集的村落里。淮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2017年10月2日,“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我带着弟弟们冒雨上了“合徐高速”,一路向北驶往平原腹地。时令已是深秋,路两边的叶子开始泛黄,若是晴天丽日,正该是灿烂如金。丘陵波涛一般涌来,仿佛一种叙事的节奏,延入绵绵的秋雨里。江淮丘陵为岗冲起伏的波状平原,属于平原微丘地貌,有一种“流畅”的美丽。安徽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与平原南北相间,逶迤排列,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峰群。
  而江淮之间的秋色,来得确比江南要更早一些。
  一
  大约是1986年,我做了母亲以后,父亲开始频繁地带我去徐州,那不仅是他的家乡,还是他工作过的地方,有很多老战友。工作是地下工作,1948年夏秋之交,他奉命潜入徐州,做淮海战役的前期准备,落脚在我大舅家里。他原是“华野”粟裕的部队,由此转入“地下”,也是从那时起,他有了“苏民”这个追随了他一生的名字。“苏民”是革命时期的时髦,既有对红色“苏维埃”的向往,也有“唤醒民众”之意。
  最近阅读有关粟裕的回忆录,有资料显示,淮海战役是他打豫东时向中央的提议。而“豫东战役”是在1948年6至7月之间,由此印证了父亲的说法。据父亲说,他进城时,组织上给了他十两烟土做经费。我不相信,烟土是什么东西?腐朽的、罪恶的、封建没落的标志,组织上怎么会给你烟土呢?父亲说你懂什么?又嘱咐我:可不敢出去瞎说啊!那是“文革”期间,父亲被一撸到底,下放到怀远县沙沟公社当农民,有时会和我说一些他早年的经历。我说爸爸,你如果不从部队上下来,官会做得比现在大吧?至少不会被“打倒在地”。
  父亲的本家侄子、我的堂兄,是他带出去的兵,后来做到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是大军区。父亲沉默,过了一会儿说,爸爸当连长的时候带的那一连人,如今连一个都没有了。
  他说的是1942年冬,他带着一连人,路过我的老家“房上”,惊起一村的狗叫。母亲披衣而起,支起鏊子,为战士们烙馍,赶在鸡叫之前把队伍送出了村子。在父亲的讲述中,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十冬腊月,还赤着脚。”父亲回忆说,“哎呀呀,雪下得那叫大啊!一脚下去,就没了迎面骨。这么些年,再没见过那么大的雪了!”
  “迎面骨”是我老家的说法,指脚踝以上、膝盖以下的一段,“迎面”二字十分传神。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房上”,知道1942年,淮北平原上的大雪。
  父亲在徐州,先是以轧面条、后是以教书作掩护,潜入车站和机场,绘制军事防务图和徐州城防图。他最终从徐州城里“突”出来时,外围的攻城战役已经打响,满城都张贴着缉拿“共军探子”苏民的布告。“已经‘红’了,出不去了!”父亲说,“可前指那边,还等着我的情报。”“红”是指身份暴露,“前指”是指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因为父亲的讲述,这两个特殊的名词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文革”期间,王心刚主演的电影《侦察兵》上映,父亲带着我去看,看到紧张处,父亲小声对我说:“爸爸在徐州,比这惊险多了!”这我怎么能相信呢?我笑笑。看我这样,父亲也就不说什么了。后来,在《拂晓报》当总编的表姐夫对我说:“二平,是真的,你爸爸在徐州,可比电影里惊险,差一点点就出不来了!”
  其实早在那一年的10月,父亲就已经“红”了,只是任务还没完成,不能撤。他最后是带着情报,潜入到徐州警备司令部警备大队长的家中,才躲过了大搜捕。父親说兵临城下,何去何从,你可要看清楚!那警备大队长说:“逢侠,你说了不算,你得让你们管事的和我说!”父亲本名“潘逢侠”,和此人有点“拐弯子”的亲戚,所以才能找到他。父亲说我就是管事的,我是代表中共地下组织和你说话!这以后父亲在警备大队长的亲自护送下,长衫礼帽,翩然出城,城下一揖而别道:苏民说话算话!1951年“镇反”,此人在徐州监狱反复申诉,说解放徐州我是立了大功的,当年苏民对我有过承诺,共产党不能说话不算话!父亲为此专门去了一趟徐州,为他作证,结果被批为“右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父亲说战役即将打响,情报急待送出,而且当时我也代表组织,许过人家!但这个人最后还是被枪毙了,死前大骂苏民背信弃义,共产党说话不算话。
  父亲带着三张图:铁路枢纽图、徐州机场图、徐州城防图赶到“前指”时,部队已经打到了城下。父亲跟着前来接应的人,趟着大雪进到一个庄子,见到了粟裕和披着棉衣的邓小平。父亲当时赤着脚,鞋也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后来,大约是1959年冬,邓小平不知是专程还是路过宿县,提出要到双堆集淮海战役烈士墓去看看,由父亲陪同。邓小平居然还记得,他是打徐州时送情报的小潘。双堆战役打得十分艰苦,死了很多人,而当时所谓的烈士墓,也就是一片乱坟岗。从双堆回来后,父亲以及陪同的同志和邓小平照了一张合影,因为这张照片,父亲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父亲曾无数次地和我提起,那也不知是个什么庄子,也不知叫个啥名啊!他说我出了城一路往南,跑了差不多整整一夜,总跑了有七八十里地,到天快明的时候,才见到了来迎我的人。
  不知为什么,他晚年非常想知道那个村子的名字。1997年冬,我在皖北一带拍摄纪录片,到了曾是淮海战役前敌指挥部的淮北市濉溪县小李庄,当时就想,父亲当年到的有可能是这个村子。可惜父亲这时已经去世三年多了。   我那时还不知道萧县蔡洼。1948年12月16日,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进驻蔡洼杨家台子,设立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部,第二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相继赶到,召开了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会议休息期间,随军记者在蔡洼杨家台子为五位首长拍下了唯一一张合影。在此后的28天里,“总前委”一直设在蔡洼,一直到1948年1月12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蔡洼在徐州之南,离徐州大约40公里,正是父亲所说的距离。
  二
  在我的老家“房上”,潘姓是大姓,但父亲却只有兄弟二人。他们兄弟的感情很好,父亲活着的时候,他的哥哥、我们称作“大爷”的,每一两年总要到城里来一趟,住上十天半个月。1994年春上,父亲去世,安葬之后,我们姐弟六人回了一趟老家。大爷跟前跟后,一个劲地掉眼泪,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后来终于开口了,他说平啦,我“老”的时候,“五”得回来啊!我们老家把“去世”简称“老”,含有寿终正寝的意思。从民俗单元上说,这里属于“黄淮海”地区,更靠近中原文化。南宋以来,淮河一直向着黄海拓展着自己的疆陆,河流的造地能力非常大。他说的“五”,是我的弟弟鹏程,大排行老五,但在我们这一房兄弟中,他排行老大。我说大爷,到时候我也回来。他想了想,说你忙,你就不用回了,让“五”来吧。他看重男丁,虽说在我们家一向是我主事,他也仍然希望他过世的时候,是弟弟们而不是我回来奔丧。那样,他的丧事会很风光。
  于是我咳嗽一声,大声吩咐道:到时候,别管多忙,你们都得回来!
  弟弟们齐声回答:知道了!
  我在我们家说话是有权威的,所以后来接到大爷病危的电话后,他最看重的我们家长子“五”,已经在我之前赶回去了。他是当天夜里11点钟过世的,“五”在他的床前守着。知道我的另外两个弟弟正在来的路上,他平静地合上了双眼,走得很安详。
  那是2003年,大爷虚龄90,无论是在我们潘氏一族,还是在“房上”一村中,都是高寿了,是农村所谓的“喜丧”。就办得很大,大到一进村口,就听到唢呐喧天,鼓乐齐鸣,进到庄子里,更是感到一个庄子里的人似乎都忙起来了。灵棚更是扎得五彩缤纷,大红大绿,符合“老丧变喜”的定位;除了我的叔伯妹妹、大爷的两个亲闺女哭得死去活来以外,其余的人并不见悲伤。我匆匆从出差的城市赶到,先按乡下规矩,在大爷的灵前趴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不等我站起身来,边上的几个妇女,就大声教导我说:“哭啊,哭啊!快拉长了腔,哭啊!”我不知道该怎么“拉长了腔”哭,只一个劲掉眼泪;她们却已经坐成一排,有腔有调地哭起来了。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嚎啕”,民间所谓的“哭丧”。农村白事中有专司此道者,为的是渲染悲痛的气氛,装点丧家的门面,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很难有如此声势浩大的表达。
  曾听我奶奶说过,我“老爷爷”的丧事也是一场“喜丧”,然而一场丧事办下来,家道却败落了。我们老家把曾祖父叫“老爷爷”,他活到82岁,在当时的乡村是高寿,所以“老殡”出得很排场。他的儿子、我的爷爷是个“场面人”,朋友很多,朋友们听说了,就都赶过来“奠”,这叫“奔丧”。“丧事”是要“奔”的,而“喜事”却要“送帖”才能到场。结果“老爷爷”的丧事,前后开了300多桌流水席,开着开着,馍就没了,我表姑就得现牵着两匹牲口去集上驮面。出完殡,我奶奶卖掉了东湖里的四亩半好地,才把窟窿堵上。过去,农村里的白事“人情”,也就是三个制钱的烧纸,俗话叫做“素纸钱”,所以很多人家出完一场“老殡”,就连饭都吃不上了。
  但大爷的丧事办得再风光,也抵不上我这回在马兰集遇见的这一家,这家“老殡”出的,那叫一个排场!几十辆“小宝车”浩浩荡荡,从徐州城里请来的戏班子,一路鼓乐飞扬。“小宝车”专指小轿车,是我老家的叫法。现在的农村,差不多人家的门前都停着一辆小轿车,虽说不是什么好车,也值个八九头十万吧。但孝子们都在哪儿呢?怎么不见有人披麻戴孝、哭丧打幡啊?记得大爷“老”的那会儿,送葬的队伍总有好几百人,一律披麻戴孝,儿孙辈打“白幡”,曾孙辈打“鹅头幡”,玄孙辈打“鹰头幡”,一人一根“哭丧棒”,声势甚是悲怆。就是那一回我知道了,曾孙辈和玄孙辈的孝帽子上是要“缀红”的,要不怎么叫个“喜丧”!但不过短短十几年间,这些古老的丧俗就不见了。
  “乡土中国”几千年,这几十年变化最大。大约五六岁时,我跟着奶奶回了一趟老家,是在离“房上”十里的桃山集下的车。大爷推着一辆独轮车来接我们,空旷的土路上,不时有“吱扭吱扭”的獨轮车迎面驶过。那是乡村单调而欢快的音乐,已经响了上千年了。而今天,我们的车子风驰电掣,近300公里的路程,半天就到达。记得那回一到家,大爷就拿出半瓶子棉籽油,说娘,看!给你攒下的油!奶奶说广元你个憨种,让我说你啥好?娘在城里,啥吃不着啊?大爷就不好意思地笑了。大爷“会过”,他在我们家,炒菜不舍得放油,说油是“引子”,有个意思就行了,还能当水喝啊?“会过”是我们老家方言,俭省的意思。他夏天调黄瓜,爱说“点一滴”香油,“点”字用在这里,绝了!他吃烙馍卷大葱,那棵葱一边吃一边抽,一张烙馍吃完了,大葱还剩下多半棵。这原是我们那一带乡村流传很广的故事,可大爷就真的这么“会过”。他的大号叫“潘逢军”,小名“广元”,我常听奶奶这么唤他。但父亲的小名是什么呢?我一直不知道,他17岁那年从屋后翻过墙头,跑出去投了“八路”,解放后就几乎没有回来过。这趟回到老家来,我找了很多人,打听父亲的小名,竟无一人知晓。知道父亲小名的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了。
  村子里的变化,实在是大!我堂妹招待我们,自己根本不做饭,饭菜都是从饭店里端,据她说她已经好些年不蒸馍了。“嘁!卖蒸馍的花车天天打家门口过,费那个事干什么?”我在村头上还见过卖烤鸭的花车、卖烤鱼烤肉的花车、卖各种卤菜的花车,确实都是五颜六色。老人们感慨说:“现如今的新媳妇也都不会做饭了,哪像俺那会儿啊!”我从小没有娘,为了日后能“说”个好婆家,几岁起我奶奶就教我针线茶饭,尤其是教我烙馍。我烙馍的速度很快,几秒钟就擀一张,能跟上“穰柴火”。所谓“穰柴火”,是指麦穰豆叶之类,火很大,不麻利的媳妇跟不上。1987年冬,我在淮北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个冬春,靠着一把剪子一根皮尺,就没愁过吃喝。进了庄,一般是先找户人家,支上台子大裁大剪,而后就坐在鏊子前,帮人家烙馍。都围上来看,说啧啧啧,这是哪来的媳妇啊?十里八乡就没见过这么麻利的手脚!“现在?”我堂妹很诧异,“现在谁还烙馍啊?熏死个人了!”   乡村中的沧桑之变,有时也不过几十年。麻姑说,有一年她路过蓬莱,看见海水又浅了许多,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就又要变成陆地了。她曾经三见东海变成桑田,所以麻姑她并不惊慌。突然就想起那一年,我走到濉溪县雷山乡一个名叫“大荣岑”的小村子,一进村我就问,这村里是不是“荣岑”两家是大姓啊?都笑我,说闺女,你是城里人吧?早年间,荣姓和岑姓确是俺庄的大姓,可如今,这庄里已经没有一户人家姓岑或是姓荣了!而且30年前的大姓单姓,如今也只剩下一户,是一个孤老太太,吃着队里的“五保”,也还是天天吃斋念佛。按说姓单的不该绝户,因为他一门人不问男女老幼,人人吃斋念佛。但还是绝了,一绝就绝得干干净净,这在乡村有个专门的说法,叫作“斋绝子”。剩下的这个孤老太太,每天吃了饭就扛着一柄小铁铲,漫山遍野地转悠,看见路边田头有暴露的白骨,就掩埋起来。老太太扛的那柄小铁铲,也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作“阴骨铲”。这是泽及子孙的大恩德啊,为什么还能“绝户”呢?
  行走在这片平原之上,我见识了无数个姓氏的兴亡。这里的村庄多以姓氏为名,如大王庄、徐口子、北蒋町、小李家……但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宋町也可能没有一户姓宋、北蒋町也可能没有一户姓蒋。不知在如今的“房上”,潘姓还是不是庄里的大姓?也不知我那些潘姓子侄以及他们的孙男弟女,如今都散落在哪座城市?他们还会不会回到生他养他的村庄?在漫长的“两淮”村落史中,不知有多少姓氏兴起来了又沉下去了,而中国人的生命感,就是在这样的村落兴衰中弥漫成大沧桑。
  三
  回乡的日子变得缓慢,虽然只是一两天,时间也如同静止。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日渐衰弱的老人和妇女,以及幼小的孩子。村庄安静得很,巷道上几乎没有行人。我堂妹家的房子正对着“房上小学”的大门,“十一”长假期间,学校里门窗紧闭,空空荡荡。这是70多年前父亲办起来的学校,所以我们姐弟几人规规矩矩,站在小学校的大门前,照了一张合影。
  1942年冬,父亲左臂负伤,胳膊肿得水桶一般粗,连续多日高烧不退。部队里的卫生员去附近老乡家找来一把锯子,要给他截肢,父亲死活不肯。倒不是怕疼,而是觉得锯了一条胳膊,就成了残废,他当时才19岁,正是爱漂亮的年纪。就这样,他还捧着一条胳臂出去侦察。父亲说漫天大雪,他趴在雪地上大口大口地“喃雪”,心口才不烧得那么难受了。由于久不收口,腐烂见骨,部队上只好让他回家养伤。腊月二十三,父亲由洪泽湖转道“邳睢铜”根据地,然后跟在郝家庄一个私盐贩子的驴驮子后头,“天合黑”的时候,到了我母亲的娘家马兰,当夜把组织关系交给了路东区委书记朱冬岩。“邳”是邳县,“睢”是睢宁,“铜”是铜山。我的家乡,兴大年初一上老坟地烧纸,那天父亲刚在坟头上趴下,就让马兰的伪军打了埋伏。我奶奶后来说,是东院“三老头”告的密。但这“三老头”是谁呢?奶奶语焉不详。路东区委得知父亲被捕后,指示他利用家庭关系“取保释放”,结果是俺庄地主章孝召出钱、我奶奶的同宗兄弟马老克出面,把他保了出来。
  取保释放后,父亲就窝在村里,这时形势就很紧张了,遍地是鬼子的据点。父亲就找到章孝召,让他出头向几户地主征集麦穰、秫秸和梁棒,办一所小学校,由父亲担任校长,做职业掩护。章孝召就拿大头,几户刘姓地主拿小头,出资盖了九间正屋,修了一个篮球场。这就是最初的“房上小学”。此后,程庄、袁洼、万庄、依桥这些周围庄上的孩子,就都来我们庄上学。2003年秋天,大爷去世以后,我带着几个弟弟回来,在这所小学校站了很久。校舍扩充了,已经远不止九间,草顶也换成了瓦顶,但是篮球场没变,还一如当年的模样。记得当时门前挂的牌子,是“房上中心小学”。
  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它虽然不再是“中心小学”,校舍却全部换成了楼房,不但窗明几净,电脑、电教设施齐全,还有泥红色的塑胶跑道,球场也建成了现代化的篮球场。这些年来,乡村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但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进了城,很多学校都空了。这几年,媒体上不时有“希望小学”被裁撤的消息,如果扩大到整个农村小学,锐减的趋势就更加惊人了。1985年,全国的农村小学是83万所,到了2007年,减少到34万所,大约有59%的学校消失了。如今,又是忽忽十年过去,不知在中国农村,还剩下多少所小学校?父亲在1943年建起来的“房上小学”,还能存在多久呢?
  而在今天的“房上”,也几乎没人知道“地主章孝召”。他和他的家族,在“邳睢铜”一带曾是多么显赫啊!他的祖上做过清朝的云贵督,在地方上很有些势力,据说过去徐州府的哪一任道台来了,都先去他家“拜门子”。章孝召有些新派,在徐州读过鼎明中学,据父亲说,文墨不错。但父亲又说,那是所“私立学堂”,有钱就能上,又念了一段顺口溜:“没有法,九一八;没有能,上鼎明;没有局,上私徐。”鼎明、九一八和私立徐中,都是徐州有名的私立学堂,“没有局”是我家乡土话,没有办法的意思。江苏第七师范和铜山师范,因为是公立学校,一学期只交两块钱学杂费,还管吃,所以当时很难考。父亲读的,就是公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
  这个人我见过,高高瘦瘦,穿戴整洁,是个乡村知识分子。小时候他多次来我家,凭着和父亲的交情,给生產队买过化肥和马车。1979年冬,我和父亲回老家,曾专门到他家里坐了坐,父亲给了他4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大钱,记得那一回,他称呼父亲“侠爷”。
  人民公社时代,地主章孝召是俺庄“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对象,常常被拉着,十里八乡地游斗。没想到这段近在眼前的阶级斗争史,也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而乡村中也不再有马老克这样的人物。
  马老克是程庄人,没听说大号叫什么。我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你“克舅老爷”如何如何仗义,我对他很熟悉。旧社会,一个庄子或是一个集面,总有几个热心出头的人,排解个纠纷,说和个人情,在各色人等中都“磨得开”,马老克就是这样的人。在马兰集、曹村、桃山集一带,不论谁家有事,也不论啥事,只要马老克到场,凭着一张脸就能把事情给平了,所以在我们那一片官称“克爷”。   得知父亲被马兰的伪军捕了去,马老克就急慌慌赶了来,说姐,你可千万别上火,我这就找人去!他后来找到马兰的伪军大队副,吹吹拍拍,连嚼带骂,又使了一些银钱,把父亲保了出来。1956年审干,父亲的这次被捕被列为重点审查,因为出面作保的马老克政治面貌不清,背景复杂。有人说苏民你看看,保你的都是什么人?地痞流氓,革命对象,你说得清楚吗?父亲低着头,不作辩解。
  马老克能喝酒,在我们那一片很有名声,若是遇上红白喜事,他能一气连打几十桌通关。那时桃山集是十天四个小集,小空集他背一个三斤重的小酒嘟噜子,大空集他背一个五斤重的大酒嘟噜子,在集上吃罢喝罢,再打满满一嘟噜子酒回家。1943年,形势好转后,路东区委曾接连抓了几个汉奸二鬼子,有人去找马老克说和,看见他正抱着酒嘟噜子,喝得烂醉如泥。
  四
  “马兰集”是我母亲的娘家。
  乡间老话:三辈子不离姥娘门,是说亲戚间的“走动”,也是说“长相”。但我长得像我父亲,几乎没有遗传“姥娘门”。30多岁我做了母亲之后,有一回我姐姐给我看我生母的照片,我的生母前额光洁,面相温和,和我的张牙舞爪有很大区别。而且母亲也不是“小眼”,不像父亲,在老家以“小眼”著称。而“小眼”是我最显著的标志,它来自父亲强大的基因。
  我三岁丧母,不要说对姥娘家,就是对我生母也记忆模糊。记得第一次去马兰,大概是我四五岁时,我奶奶领着我走上一座小桥,迎面走过来一个妇女,奶奶让我喊她“干娘”。后来,奶奶常和我絮叨,我的“麻脸干娘”如何如何,又说,多亏脸上那几粒“俏白麻子”,没那几粒麻子,她可没这么俊俏!
  那个年代,天花还在乡间流行,脸上有麻子的人很多。若是满脸黑麻子,当然不会好看;若是只有几粒白麻子,就会显得很“俊俏”。1950年8月,我国境内彻底消灭了天花,今天,“俏白麻子”这样的形容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我奶奶也姓马,她的娘家是不是也在马兰呢?我不知道。她是有“大号”的,大号叫“马正英”,这在我们那一片乡村可是少之又少。按说她嫁到潘家来,就该称作“潘马氏”,若是她娘家人,则直呼她为“老潘”。我的一个堂姐潘淑云嫁到了袁洼胡家之后,我们就改称她“老胡”了。我奶奶能够堂而皇之以“大号”行于乡间,是因为她人“强梁”, “梁”是栋梁的“梁”,我家乡特有的形容词。她在家“居小”,上头有一哥一姐,但都没有她能“担事”。据她晚年自述,因为能干,她娘家一直留她到19岁才让她出嫁。这在当时的乡村,已经是很大很大的老姑娘了。她娘家是个小中农,有十多亩地和一片果木林子。不知道是什么果木,大约是桃。她的娘家哥、也就是我的舅老爷,长得人高马大,却胆小怕事,年年夏天看园子,还得靠她壮胆。有一回来了个贼,把园子弄得“呼啦呼啦”直响,她哥吓得缩在棚子里边,不敢朝外看;她却把辫子往头顶上一缠,掂上把镰刀就冲进黑地里去了。她年轻时,有一条油光黑亮的大辫子。
  “我就这么往头顶上一缠,”奶奶做了一个动作,说,“那贼让我撵得满园子转着圈地跑。”
  在那个年代,往头顶上缠辫子是一个相当男性化的动作。
  她晚年常常一个人坐着,和我絮叨早年间的事,说起马兰集我姥娘家,就夸我大舅厚道。父亲也和我说过,他在徐州做地下工作,大舅一家是要担很大风险的,因此大舅去世以后,他年年去徐州,都要去看望改嫁了的大妗子。大妗子改嫁时,她的大闺女已经十多岁,懂事了,不愿跟她去随人家的姓,就一个人回到了徐州乡下。我20多年前第一次去她家,她正在马兰集上卖油条,家里一贫如洗,堂屋里就摆了一张“软床子”。但这次回去,简直是大吃一惊,不仅屋里敞敞亮亮、家用电器应有尽有,院子也平平展展,四边栽满了桃李杏枣各种果木。她竟然还花几万块钱,在家门口挖了一口鱼塘。我老家一带,过去是没有鱼的,我父亲到老也分不清鲤鱼、鲫鱼、草鱼、青鱼,更不知道俗称“混子”的青鱼不能当礼物。有一年春节,他把一条“大青混子”送给了我弟弟的老丈人家,结果闹了很大的风波。今天,我老家的席面上什么样的鱼都有,靠养鱼致富的人家不在少数。
  1980年代,邓小平以最低社会成本突破意识形态,波澜不惊地瓦解了人民公社,是了不起的政治智慧。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過去的农村,中国人几千年不能解决的温饱问题被彻底解决了。我的这个大表姐和我姐姐长得很像,尤其是声音和笑貌。她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只小孙子跟着她,在马兰读小学。她有微信,不过不大会操作,但每天晚上和儿子闺女视频,也已经足够了。她的小孙子拿过手机,熟练地加了我的微信,并且立刻和他爸爸通了话,他在淮阴的水利工地上做技术工作。互联网覆盖了乡村,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技术进步是人类无法控制的独立力量,它对历史的影响被我们低估了。这是我“姥娘门”啊,我有些感慨,大表姐的小孙子站在十月的阳光下笑着和我告别,周边的果木异常繁茂。
  他的笑容,把日渐凋敝的乡村照亮了。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内容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2010年至2011年的新生代农民工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分布、报道体裁、所在版面栏目、报道倾向、主要消息来源和报道议题等方面进
本文研究目的:口腔崩解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剂型。临床中有一部分患者,他们因吞咽障碍或取水不便,服用传统的剂型都存在困难,口腔崩解片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提高了患
摘要:增值税是以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于1954年起源于法国,世界上至今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我国于1979年引进、试点增值税,在1984年第二部利改税和整个工商税制改革时,增值税作为改革的重点逐步走向规范。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我国从2012年1月1日起,逐步将目前征收的营业税全部改征增值税,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2
回 家  下雪了  父亲的马车,轱辘似乎从未松动过  像时光的两颗牙齿  紧紧咬着小院里巨大的沉静  母亲为南屋北屋东屋扫开雪路  这是她的交通地图  如她身体里的血管来回自如  自从奶奶离世后  东屋就一直空着  父亲去世后  南屋也一直空着  现在,我觉得这空其实是在心里  路边的杏花开了  总觉得,我们曾经邂逅  在诗歌里还是村落柵栏边  我们碰疼了彼此的眼眸  风,是我捎给你的信  你一页
期刊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其娱乐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上网浏览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占总阅读量的65%,其次才是国内时事、社会生活和国际时事新闻。在阅读娱乐新闻的网民中,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网民最多。可见,网络娱乐新闻很受青少年的关注,它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娱乐新闻作为网络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不断冲
宽窄巷的下午茶  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盲目的早晨和喧嚣的黄昏  都已在瓦片上掸去灰尘  四方天井只剩几瓣茶叶在杯中游走  书生和小姐都在书中午睡  青鸟看见的一庭晴雪,已被蛙鼓蝉鸣  移出宽窄巷格律整齐的月门  褪去一身骄傲的太阳像条哈巴狗  安于现状,下午的茶杯清澈见底  偶然回忆也只是迫使嘴唇颤栗  再宽大的风从巷子里冲进来  也只看到我瘦削的背影  既然生命被系于一根绷紧的弦上  何不在
期刊
Background:Ovarian follicular fluid influences follicle and oocyte growth,but the fluctuation of its protein content during folliculogenesis has not been compre